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舰导弹的超声速特性使得现役近程舰炮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严重不足,毁伤能力明显下降.针对高速目标,分析了目标对系统的随动性能需求,研究了系统情报处理、传感器捕获跟踪及火控解算等时间特征参数、及系统毁伤能力,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分析结果表明,可以提高近程舰炮武器系统对超高声速目标的跟踪毁伤能力,实现对该类目标的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2.
半实物仿真系统是研究和评估无线电引信引战配合特性和评估无线电引信引战配合效率的重要手段,根据目标的体目标特性,建立了导弹无线电引信的亮点模型,并根据所建模型设计实现了无线电引信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核心部件--目标回波模拟器,通过实际引信半实物仿真试验,证明亮点模型和回波信号模拟器满足引信引战配合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3.
侵彻子母弹打击机场目标毁伤阈值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场目标的结构及地地常规导弹毁伤要求的分析,结合侵彻爆破子母弹战斗部毁伤机理,根据机场各主要子目标的材料、抗毁特性来选取相适应的毁伤效果指标.在此基础上,构造了不同作战任务要求下的侵彻爆破子母弹毁伤机场目标的耗弹量算法模型.为常规导弹武器打击机场目标耗量的最优算法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联合火力打击目标毁伤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标的打击程度不同,带来了参战兵力兵器,以及兵力的使用的不同,因此,对目标的毁伤指标评估一直是指挥员和作战计划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目标及目标毁伤指标的概念,并对突击目标进行分类,提出了突击单个目标、面状目标、作战集团等目标的毁伤标准(如对单个目标的毁伤标准为摧毁、严重毁伤、中度毁伤和轻度毁伤)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飞机结构特性、战斗部破片毁伤场等毁伤效能评估基本要素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破片式战斗部作用下的飞机类目标毁伤效果评估模型。通过对飞机目标结构分析,得到适用于毁伤概率计算的目标几何特征、毁伤模式等易损性信息,结合破片动态飞散特性,给出了破片命中舱段的计算方法,最终通过计算破片对飞机目标的毁伤概率定量描述飞机的易损性。基于此数学模型开发了毁伤评估仿真系统,并通过某型飞机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数字仿真系统,以某防空导弹攻击其典型目标为例,对引信、战斗部和目标的作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GL的引战配合数字仿真可视化实现方法,从而更直观地显示出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引战配合效果以及对目标的毁伤程度.为日后进一步提高基于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的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提供了参数依据,在提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向毁伤和目标价值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大规模武器目标动态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武器目标分配求解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神经网络结构,基于武器目标分配目标函数设计了一套简单、直观的状态与奖励建模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较快实现收敛,且整体毁伤和计算效率上优于基于粒子群的方法。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应对毁伤概率和目标价值动态变化条件下的武器目标分配问题,说明了其良好的拓展性。该方法可应用于作战任务规划、仿真单元自动交火等场景下的武器目标分配快速求解。  相似文献   

8.
舰炮对海上集群小目标射击的毁伤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集群小目标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以单管大口径舰炮对海上集群小目标射击作为研究对象,对集群目标进行了等效处理,分析了弹种、引信和装药的选择以及效力射中的表尺分配问题,提出多表尺效力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海上集群小目标射击的毁伤概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并使用空炸榴弹或杀伤爆破弹,可有效破坏敌运输工具,杀伤其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FLAMES中的目标毁伤仿真系统,在对FLAMES仿真系统体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FLAMES中目标毁伤仿真的相关模型、函数及计算方法,归纳出目标毁伤仿真的实现流程。最后以飞机轰炸停机坪目标的毁伤计算为例,具体实现了FLAMES中的目标毁伤仿真。  相似文献   

10.
引信战斗部一体化设计的仿真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战配合是引信和战斗部总体设计的一个基本特性,引信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是实现引战配合的技术手段,是对引战配合现有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根据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引信战斗部一体化设计的仿真方法及其实现技术,并以巡航导弹作为典型目标,在给定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引信战斗部一体化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模型是系统的和合理的,对引信和战斗部的总体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舰炮采用近炸引信炮弹对导弹射击时的毁伤概率计算公式是非常繁杂的,例如发射一发近炸引信炮弹,对导弹的毁伤概率W_1的一般式为:式中:V——积分域,在此域内G(x、y、z)>0;φ(x,y)——目标的分布律;K(x,y)——目标在(x,y)条件下引信工作的概率;ψ(z/x,y)——目标在(x,y)条件下炸点在z轴上的条件概率;G(x,y,z)——对目标的毁伤律。如果需要计算发射n发近炸引信炮弹对导弹的毁伤概率,则会比公式(1)更加复杂,而且同样不能解。这就需要进一步简化解析式,并最好使用数字计算机求算。但是,往往由于参数的确定不准,即使采用数字计算机求算,其结果也是不可靠的。所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有限单元的导弹攻击目标的毁伤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提出目标的毁伤准则、目标的结构、毁伤树 ,采用有限元法对目标进行有限划分 ,建立破片式战斗部导弹对目标的毁伤模型。以导弹发射车为例 ,进行仿真研究 ,并给出仿真结果。从仿真结果来看 ,采用该仿真方法能够描述导弹攻击地面目标的毁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某步兵近战武器系统小型榴弹在研制过程中提出了“引信实现自毁功能,自毁时间15~20s”的要求。引信研制单位在研制过程中为实现该指标,在认真研究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设计了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使引信在触发发火机构失效后,利用弹丸转速降低的特性引爆侧雷管,由侧雷管引爆主传火序列,实现引信自毁。这种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能满足引信实现自毁功能的要求,在弹丸触目标停止运动触发机构失效后,离心贮能式自毁机构立即作用引爆弹丸;在弹丸擦地产生跳弹时,根据弹丸旋转能量的衰减程度,引信可能在空中作用,也可能在弹丸第二次着地…  相似文献   

14.
超宽带引信目标回波模拟器是对超宽带引信进行成批、快速测试的有效手段,而超宽带窄脉冲产生电路的设计是其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窄脉冲产生电路多是针对高斯脉冲或者双极高斯脉冲所设计,不能直接用于回波模拟器窄脉冲的产生。在球形目标回波假设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使用阶跃恢复二极管(SRD)和超宽带滤波器联合设计产生二阶高斯脉冲信号对引信回波进行模拟的方法。通过仿真确定了SRD电路参数、超宽带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及其尺寸,根据仿真结果实现了窄脉冲产生电路。测量结果表明,所产生的窄脉冲信号波形与理论波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标识别技术应用于水雷磁引信的关键是目标特征量的提取与分类器的设计。本文提出了舰船目标吨位识别的四维特征向量,设计出完整的二叉树分类器。仿真计算表明,这种特征量的正确识别率在90%以上,为目标识别技术在水雷磁引信中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舰空导弹毁伤目标所需的弹耗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提出了舰空导弹毁伤目标所需的平均弹耗量计算方法,计算舰空导弹毁伤单个目标、疏散目标、密集目标所需的平均弹耗量。示例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简便易行,可为舰空导弹火力运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标中心战思想,是在吸收借鉴外军近几场局部战争经验教训、系统总结我军近年来军事实践活动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探索,其根植实践、指导实战、着眼实效的理论特性,决定了其对作战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牵引作用。立足于目标中心战的作战环路,从目标情报信息获取能力、目标决策能力、目标打击能力、毁伤效果评估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目标中心战对作战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射击毁伤理论和概率统计学,在现有点目标毁伤概率求解方法基础之上提出考虑目标定位误差的解析法和仿真法.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准确可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弹药量、不同目标特性条件下,定位误差对毁伤概率的影响程度.运用解析法得出点目标的单发命中概率服从χ2分布,通过大量仿真得出目标定位误差可忽略的条件为WmaxRCEP/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武器系统的发展和作战形态的改变,作战模拟成为军事训练、试验的主要手段。通过对目标的威胁程度和基本特性等的分析,基于靶机的性能特点,阐述了利用靶机模拟威胁目标的目标特性、运动特性的理论估算方法和实现措施;提出了在不同任务中进行威胁目标设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应用研究采用的技术理论成熟,实现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联合作战仿真中战场目标仿真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第三方独立进行战场目标毁伤效果计算的思路,通过目标视景仿真与目标毁伤效果计算有机分离的实现策略,给出了一种基于HLA的战场目标仿真实现方法,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和模型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