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多角度透视日本防卫战略的未来走向 2004年12月10日,小泉政权在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上相继通过了指导未来10年日本防卫战略走向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作为未来5年军事力量发展蓝图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005~2009年度),紧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10日,日本政府相继通过了指导未来10年日本防卫 战略走向的《新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作为未来5年 军事力量发展蓝图的《中期防卫量整备计划(2005~2009年度)》(以 下简称:新中期防)。今年成为未来日本防卫力量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 一年。而2005年度日本防卫预算在裁减的大旗掩护下,轻松突破6万 亿日元大关,绝对数字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详情参见本刊今年 2月下半月刊相关文章)。那么日本今年的防务预算军费会怎样花呢?  相似文献   

3.
任玮  鲁潇 《国防》2014,(4):73-75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简称"安保战略")、《2014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简称"新大纲")和《2014~2018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整备计划")。这3份文件层层递进,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了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规划了防卫力量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和5年的装备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这是自日本《防卫计划大纲》1976年首度出笼以来的第二次重大调整,将于2005年4月正式取代1995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内阁会议还通过了2005至2009财政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新《防卫计划大纲》要点以多功能、灵活机动、有效的防卫能力为目标,用以应对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他问题所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赵利 《环球军事》2005,(1):10-12
2004年12月10日上午,日本内阁安全保障会议通过了有关今后5年防卫政策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2005-2009年财政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以及武器出口新政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版《大纲》和《计划》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明显变化?新版《大纲》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军事战略有哪些影响?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国防大学研究亚洲军事问题的专家李大光。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10日,日本政府通过了今后十年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下一个五年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自 2005年开始执行。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下称“新大纲”)终于尘埃落定。“新大纲”一出台就引起各国媒体的强烈反响。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日本把中国和朝鲜作为新的军事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新《防:怛计划大纲》、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和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3份文件的同日出台,预示着日本安全政策、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建设目标将出现重大转变。值得关注的是,这3份安防文件“剑指”中国的意味明显,加强“离岛”防卫,增设“夺岛”部队,  相似文献   

8.
剖析日本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初,日本内阁安全保障会议最终审议并通过了日本政府2000年12月14日提交的“次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草案”(2001—2005年度,简称“次期防”)。日本防卫厅要求该计划总预算比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12月16日日本岸田内阁会议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文件。作为决定未来十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及近年来日本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合流的最新结果,新“安保三文件”为日本发展“自主防务”“反击能力”提供了指导意见,为日本新一轮扩军铺平了道路。其出台标志着日本事实上成功突破了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向进攻能力与威慑能力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理上的弹丸小国,经济上的庞然大物。然而.日本的军工实力究竟如何7外界知之甚少。2010年12.,E1.日本通过了新《防卫计划大纲》与《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2011至2015年度),首次提出将拥有”具备适应性、机动性、灵活性、持续性以及多目的性,依据军事技术水平的动向,以高度技术能力和情报能力为支撑的动态防卫力”,  相似文献   

11.
日军“网络战”体系建设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军认为,随着战争的信息化,战场也日益趋向网络化,“瘫痪”敌作战网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网络战是实施“瘫痪战”的重要手段,所以日军积极进行网络战的准备工作,通过建立三军统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推进各军种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提高网络战能力。一、重视各军种“神经网络”建设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容量、高速、宽带的信息通信网络,为C4ISR能力的提高和网络战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在2001年至2005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以及2005至2009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网络战(即侵入敌方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内阁于2004年12月通过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称《大纲》).2005 年4月开始实施。与此同时。2005年~2009年度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 (以下称《中期计划》)也正式启动。《防卫计划大纲》是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内容涵盖防务政策、军事战略、编制及装备建设等多个方面。《中期计划》是在《大纲》指导下制定的5年发展计划,侧重编制、装备、科研等细节问题.目的是确保《大纲》提出的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于2004年12月10日通过了今后十年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下一个五年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2005年是执行《大纲》和《计划》的第一年,日本增加了在军事技术开发与研究方面的预算,一些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一些项目开始立项。分析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公布的2005年军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今后一段时间军事技术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于2004年12月10日通过了今后十年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下一个五年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2005年是执行《大纲》和《计划》的第一年,日本增加了在军事技术开发与研究方面的预算,一些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一些项目开始立项。分析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公布的2005年军事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日本今后一段时间军事技术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去年,日本推出了《2001-2005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不久,日本防卫厅又决定组建“防卫力量存在方法研讨会”,为大幅修改防卫计划大纲预做准备。至于未来出台的日本新防卫大纲最终将列出什么条款,我们不得而知。然而,综合近年来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及其军事政策,已不难看出.新一期防卫大纲修改的用意及目的。  相似文献   

16.
闻舞 《环球军事》2014,(11):49-51
日本新公布的《平成26~30年(2014~2018年)中期防卫能力整备计划》(简称26中期防)中,海上自卫队将建造多艘战舰,以提高其总体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尤文虎 《环球军事》2005,(11):18-20
今年成为日本防卫力量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而2005年度日本防卫预算在裁减的大旗掩护下轻松突破6万亿日元大关,绝对数字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详情参见本刊2005年2月下半月刊相关文章)。基于已通过的新《大纲》和新《中期防》,以建设一支“多功能、富有弹性的有效防卫力量”为指导方针,日本谋求对防卫力量进行整编,以实现军事力量的转型。在新一年度的防卫预算中,陆上主战装备、护卫舰、战斗机等常规武器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导弹防御系统、“三防”武器、特种作战、岛屿作战、应对新型威胁等被作为防卫  相似文献   

18.
2005年4月起,日本开始施行2005-2009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标志着日本已启动军事转型之旅,迈出了走向军事大国的实际步伐。新计划明确要求自卫队“具备基于军事技术发展动向的高度的技术实力和情报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能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和平活动,改善国际安全环境”以及“防备武力侵略事态”;以“多功能、灵活有效”为目标,大力推进自卫队向适应未来作战高度信息化、一体化需要转型。指挥一体化日本自卫队已经建成了统一的中央指挥通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防卫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分为公用网与专…  相似文献   

19.
刘俊 《国防》2011,(4):74-77
2010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和安全保障会议通过《2011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作为指导日本自卫队未来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新大纲》规定了日本军事力量未来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自卫队建设的方针。作为民主党执政后日本发布的首份防卫计划大纲,《新大纲》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日本内阁和防卫厅就谋划着为“日本防卫”这张老面孔描眉画眼,以便让它以全新的形象登上新世纪的舞台。随着1995~2000年度防卫发展计划的完成以及2001~2005年新的5年防卫发展计划的制定,在21世纪大幕开启之际,日本防卫体制改革情势已渐趋明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