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重的帮助     
有位中年人身患绝症,被权威医生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这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是很残酷的。消息传出,亲戚朋友纷纷带着各种物品前来探视,并说了不少安慰的话,以便让他毫无牵挂而去。有人说,放心吧,我会帮你付清医药费的;有人说,我会帮你还清债务的;有人说,我会替你孝敬父母的;有人说,我会代你把子女扶养成人的……面对众人的关心和帮助,中年人一片木然,一言不发。后来,来了一个穷亲戚,他什么东西也没有带,只是紧紧握住中年人的手说:“不,您不会死的,您一定能康复的。因为您的家人需要您,您必须活下来。”闻言,中年人呆滞的目光突然回过…  相似文献   

2.
朋友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说,每天回到家,居然不知该和家人说些什么。家人看着他,也没有什么话要说。如果真有话说,那势必会是一番争吵,吵后家里便死一般的沉寂。他的孩子还有老婆,甚至于有些怕他,怕他回家。有时,前一分钟家里还欢声笑语,只要他一进门,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起来。为此,他很是苦恼,可却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没有见到胡琏前,恨不得将积蓄已久的怨气全部倾泻到他的身上。但当胡琏戴着青纱来到面前时,念他是孝子,蒋介石不但没有迁怒于他,反而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坐下,亲切安慰了他一通。最后才问胡琏有什么办法能便12兵团转于有利的态势。 胡琏想了片刻,说:“学生认为,  相似文献   

4.
冤魂     
1常言道,千里姻缘一线牵。小丽本是内地某县兴龙乡人,初中毕业后,她不甘心于生活在农村圈内,决心在外面世界闯一闯,再三请求在康北某县林业局当工人的父亲带她出去。父亲拗不过宝贝女儿,便带她千里迢迢来到康北林区。为了生计。父亲帮小丽在小山沟里开了个小食店。由于小丽能做得一手好饭菜,她很快便  相似文献   

5.
入党申请书不能代写郭鸿杰一天下午,战士小张匆匆赶来找我,说要请我帮他个忙。我是很愿意帮助战士解决困难的,于是便问“帮什么忙”,他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说“替我写份入党申请书”。我半晌没说出话,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拒绝了小张。我想,我会找到合适的机会与他谈谈...  相似文献   

6.
让生命轻装     
闲来读书,一则小故事映入眼帘。故事说,某人感到自己经常受邻居的嘲笑、排斥,甚至诽谤,故忿忿不平,怒火中烧,很想报复一下邻居。他来到一座山中,找到一位在那里修炼的长者,请求长者为他出谋划策。可长者并没有立即答复他,却说要带他在山中玩几天再说。某人说自己没有心情玩,长者说那就帮不了他的忙了,某人只好听从。于是,某人跟着长者走进了万物丛生的春天,走进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眼前的美景很快便让某人陶醉了,那白练般的飞瀑、玉带般的溪流、音乐般的鸟语、幽幽的花香令某人流连忘返,好像全然忘了此行的目的。这一切都逃不过长者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他就端坐在我们的对面。一张办公桌相隔,我能看清他脸上刚从训练场走下来的仆仆风尘。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似乎并没有在表情上刻画出什么异样。他凝视着我,像要说什么可什么也没有说。"拉巴次仁,对自己为什么能当典型,请说说你的真实想法。"记者的问题开门见山。"从来没有想过当什么典型,只是感觉你们来采访我,训练会有影响。本来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我们的训练就非常紧张,但要接受你们的采访,我只能用课余时间来弥补,会影响到战士们的一些休息时间。关键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当典型,差距很大,我们旅像我这样的连队干部很多,大家都很优秀。与其他艰苦的边海防战友相比,我更算不了什么。"拉巴次仁的回答朴实得有些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8.
1994年7月,太仓市经济开发区武装部长曹永林走马上任了。面对开发区内迎风招展的各国国旗、区旗,有人劝他说:“到洋人堆里做人民武装工作,不栽跟头才怪呢!”。可他听了却笑呵呵地说:“就算是‘雷区’,我也要去闯一闯”。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在外商掌管的企业里建立民兵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全国没有很好的模式,怎么办?曹永林不等不靠,先去调查研究。开发区内有23家外资企  相似文献   

9.
冬季是团场人一年中最清闲的季节,忙碌了一年的他们闲下来最想做点什么呢?笔者近日走访了几位退休职工。王世全今年65岁,身体很硬朗,说起退休后的生活,王大爷说出了他的心里话:"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业,除了和老伴帮着带带孙子、做饭,每天有很多空闲时间。  相似文献   

10.
感悟胡杨     
贺志国 《国防》2007,(10):80-80
我生命的意义定格在了胡杨身上!没有挺拔的身姿!没有傲人的躯干!只是那近似蓬松的闲散透出另一种桀骜。胡杨只要有一片适合自己成长的热土,便发育成一株、两株……时间也便有了漫长的意义:"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腐"。  相似文献   

11.
七、钻研——获取知识宝藏的钻头爱迪生曾说:“有些人以为我在许多事情上有成就是因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无论哪个头脑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成就,只要他肯拚命钻研.”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牛顿指出:“我也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考虑罢了.”  相似文献   

12.
其实,我看《士兵突击》缘于一个很不经意的电话,我的一位朋友问我:你对许三多印象如何?我说,没有什么印象。他又问:那你对《士兵突击》的印象如何?我还说,没有什么印象。又问:为什么?我说,我没有看过《士兵突击》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印象。没想到他居然惊诧于我的这一回答:怎么,你一个职业军人居然没有看这部已经火遍大半个天的电视剧?我以极度的平常心说,是的,正因为我是职业军人,才更懂得军人,所以不需要也不愿意看军事体裁的影视,尤其是被一些假军事影片伤了心之后。  相似文献   

13.
大学者黄侃曾说“五十当著书”。所谓“五十著书”,并不是说50岁以前不能著书,而是说须先扎实做学问,方好著书。而现在文化界普遍存在着浮躁之风,似乎只有多发表文字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其实,著述和学问是两码事。当年梁启超推荐陈寅恪到清华研究院任职,校长问有什么学位多少著述,梁启超说他没有什么学位也没有多少著述,只是学问比我强。  相似文献   

14.
就在大家风风火火忙着发财的时候,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营长桂成玉在想些什么呢?实话说,他也想过发财,凭自己的本事,守几个摊位。或是租几间门面房做生意,都可以比现在挣得多,但他有自己的打算。先听听他是咋说的:“农贸市场是个人员流动最频繁的地方,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如果治安状况不好,谁还敢到这里做生意?所以,就让你们挣票子,我来守院子吧。”  相似文献   

15.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别人说他“死心眼”,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当代人武干部的形象。 “哪怕是芝麻粒大小的私利也不谋”,这是胡启德的人生哲学之一。1999年夏天,他刚当仓库主任不久,正赶上仓库正规化建设达标验收。以前的库房需要改建,一些地方包工头得知消息后,便纷纷带着礼物登门拜访,希望他能帮静忙,都被他严辞拒绝。但有些人不  相似文献   

16.
时下,随着学雷锋的重提,有关英模的采访报道也多了起来,于是产生了一种文章模式的雷同:当记者流露出对英模的钦佩和赞叹时,总会得到一例的回答,“没有什么,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这自然是谦辞。但多了,我便以为是虚套。可想一想又觉得不是虚套。英模们已经做了的事情,难道不正是人人都应该去做的吗?如此说,做应该做的事情并非易事。我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军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7.
每幅军用地图都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虽然一开始,它们只是一张普通的白纸,没有理想,没有是非,没有所谓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信息。但是,自从它们的身上被印上了一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各种寓意丰富的符号,以及被标注"机密"、"绝密"等字样,它们便开始相信自己的一生是不平凡的。  相似文献   

18.
钱连福是后勤指挥学院学员五队队长。他身材瘦削,怎么看都是一副书生模样,可学员们都说他有股“狠”劲。当了5年队长带了600多名学员的钱连福,下狠心要把他的学员带出真正的军人样。他所带的是轮训队,学员在他手下顶多也就半年时间,但半年过后学员没有不变样的。很多学员,起初为钱队长喜欢“抓  相似文献   

19.
隐字小议     
袁浩 《政工学刊》2007,(5):52-52
说到“隐”,自然让人想起历史上隐居不仕的隐士。上古时代的许由,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颍水据说就是安徽巢湖城内的一汪池塘,后人便称之为“洗耳池”。东汉的严光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到富春江畔钓鱼去了。刘秀让他当谏议大夫,他怎么也不肯受,甘做钓翁。至今浙江桐庐还有他的钓鱼台。其实像许由、严光这种消极逃避现实的态度并不足取。他们在世人的眼里只不过是奇人、怪人而已,形象也难称高大。你纵有天大的本事,如不愿报效国家、造福人民,又有何用?  相似文献   

20.
话说老实人     
这年头,“老实”一词很难说是褒义或贬义了。说某人“太老实”,无异于说他是个“大笨蛋”;说某人“不老实”,又无异于骂他是个“大坏蛋”。因而既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不老实”,也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太老实”,那么,实行中庸之道,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实际上,老实总是与“木讷”、“吃亏”、“无能”联系在一起的,在崇尚个性、意气张扬、激烈竞争的今天,老实便是“傻”的一种委婉说法。老实人总是安分守己,从不随便得罪人,即使别人得罪了自己,也不会记恨在心,更不会以牙还牙;对于别人的点滴之恩,总是牢记在心,若有机会,便以涌泉相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