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演变112”变幻多端作为全球主要的高速船生产厂商之一,澳大利亚因凯特国际双体船公司(Incat)凭借其在双体船领域拥有的专利技术和经验,不断地推出满足商用和军用需求的穿浪双体高速舰船。随着36米长的穿浪双体高  相似文献   

2.
渐入主战舰艇行列的军用多体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双体/多体船,人们肯定会先想到穿浪双体船、小水线面双体船等比较熟悉、广泛应用的双体船型。当前,双体船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民用领域, 作为运输船使用,其中大多数是高速穿浪双体船;也有一些双体船应用于军事领域,主要是作为辅助船只(如声测量船)的小水线面双体船,真正用于作战的双体船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穿浪双体船航行纵倾随航速变化较为明显的特点,结合薄船理论和帐篷函数法,提出了一种计及艇体航行纵倾变化的穿浪双体船阻力预报方法.通过对某型穿浪双体船阻力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考核了该预报方法的有效性,并得出穿浪双体船片体间距变化对阻力的影响规律,即片体间距越大,其兴波阻力、总阻力越小.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提高穿浪双体船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4.
近期,一型外观独特的快艇照片成为网上的新星。国外媒体对此做出了快速反应,国内《舰载武器》和《舰船知识》杂志也分别做出了分析和转载报道。国外媒体分析:这是一型穿浪双体船导弹快艇。穿浪双体船,利用其独特的结构,如利剑般劈浪穿行:反舰导弹,利用其特有的速度,如利剑般划破天空。这双剑合璧,不知对手会有怎样的下场。在这里,让我们和熟悉或不熟悉这类舰船的朋友,一起探讨一下穿浪双体船和它的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线性兴波阻力理论计算穿浪双体船的兴波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线性兴波阻力理论 (薄船理论 )Michell型兴波阻力计算公式为基础 ,结合穿浪双体船的船型特点 ,建立了一次和二次简化的Michell型兴波阻力计算公式 ,并以此简化公式计算了某穿浪双体船WPC×××的兴波阻力 .将计算结果与马丁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探讨了兴波阻力规律及片体间距对WPC兴波阻力的影响规律 .  相似文献   

6.
穿浪双体船尾板减阻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ANS方程,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尾板长度与安装角度对穿浪双体船总阻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尾板可以调整穿浪双体船的航态,达到有效降低阻力的目的;减阻在一定速度范围内有效,减阻的效果取决于尾板安装角度和长度,但阻力的减少并不与安装角度和长度成比例,最佳的安装角度约为3°~6°,长度约为1%~2% LWL.  相似文献   

7.
穿浪双体船纵向运动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穿浪双体船高速情况下的纵摇和垂荡运动影响乘船舒适性的问题,分析了穿浪双体船的运动规律,给出了其纵向运动控制模型,并根据控制模型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特点,分别针对纵摇和升沉两个通道设计了独立的PID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PID参数的整定,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并根据人工经验设计了详细的参数整定规则。经仿真分析表明:模糊逻辑的引入使得PID控制器具备了自适应功能,能够取得更好的减摇效果。  相似文献   

8.
几种排水型高性能船阻力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阻力理论计算方法,以高速圆舭艇的阻力性能为基准,对高速圆舭艇、深V型船、穿浪双体船以及高速三体船的阻力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较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船型的最适用航速范围.  相似文献   

9.
曹晓光  肖飞  高巍 《环球军事》2010,(19):46-47
T-CRAFT变形双体概念舰,是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具备舰体变形能力的未来概念型军舰。该舰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多种模式在远海、近海等海域航行,在公海海域,能够以类似于SWATH(小水线面面积双体船)双体船模式进行航行;在近海海域,又能够部分通过气垫护板进行航行,从而变成一艘气垫双体船,具有速度快、稳定性佳、适航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平西 《环球军事》2012,(6):46-47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全球研制双,体船和三体船最主要的国家,曾成功研制建造了“褐雨燕”、“西太快车”等双体高速船。位于西澳亨德森的澳斯塔船舶公司是澳大利亚双体船和三体船最主要的研制和建造船厂,更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后文简称澳海军)现役巡逻艇的摇篮,曾为澳海军建造14艘阿密德尔级隐身巡逻艇,其在美国分公司正在为美海军建造“独立”级三体濒海战斗舰,目前正在为澳海军研制的新一代巡逻舰——MRV80型三体多功能巡逻舰(澳官方称为巡逻舰,但根据其排水量看实为巡逻艇)更受军迷追捧、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多体高性能船型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水下船体固连在一起而形成的各种高速船型,其经典之作是分别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问世的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和穿浪双体船(WPCat)。在上世纪,人们为了追求以高航速为主要特征的高性能,利用水动力原理、气动力原理、气垫原理,避开传统的基于静浮力原理的排水型船的水阻力,成功地制造出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穿浪双体船(WPC)航速高、航行姿态变化显著,传统方法难以准确预报其耐波性的现状,采用RANS方程及VOF算法模拟了船体兴波自由面,使用Overset技术实现了船体运动区域与周围流域物理量的插值求解,建立了穿浪双体船在波浪中运动及阻力增值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及切片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发现,该方法较切片法预报精度显著提高,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数值计算结果还表明:该船波浪中的运动是以静水航行姿态为平衡位置的摇荡运动;不同波长时,阻力增值中摩擦阻力与压差阻力的贡献有所变化,在短波中(λ/L≤1.4),58.9%≤ΔRf/ΔRt≤72.4%,在长波中(λ/L1.4),59.9%≤ΔRp/ΔRt≤70.0%。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消息透露美国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军用舰艇。与现有的舰艇不同,这种名为远征作战艇的舰艇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化,在单依船、双体船和小水线面双体船这三种船型之间来回变换,乍听之下,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似乎让我们联想起了动画片中的变形金刚。那么,这种远征作战艇到底如何实现在单、双体和小水线面双体船之间的变化?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舰艇?有什么样的用途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远征作战艇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4.
隐形高速攻击与侦察船(CHARC)概念源于加利福尼亚圣克利门蒂岛海战研究中心倡导的“2002舰队战斗实验J”。在这次实验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海刃”(Sea Slice)小型水上双体(SWATH)艇负责对正在围攻1艘驱逐舰的6艘小艇发动攻击。在击沉其中的4艘小艇后,双体船也被击中沉没。这一战果为双体船赢得了良  相似文献   

15.
7221型双体气垫船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在优化高性能船舶水动力性能的科研基础上,开发的新型产品。其船型采用了80年代中期研究的大长宽比、小压长比、宽体、深侧壁的双体气垫船船型,兼备了侧壁气垫船的快速、节能与高速双体船的宽敞、舒适等优点,成功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法国地中海工业与海军舰船制造公司(CNIM)正在加紧研制下一代比LCAT变形双体登陆舰更大、性能更优良的一系列双体结构舰船,它们分别是MPC小型多用途双体巡逻舰、MPC2中型多用途双体巡逻舰和MPV大型远洋型多用途双体投送舰以及相关各种改进型双体舰船。  相似文献   

17.
目前编入世界海军序列的侧壁式气垫船只有SES型反水雷舰艇,在此给大家介绍挪威皇家海军奥克索伊级反水雷艇。 挪威是最早研究和开发现代高速双体船的国家之一。挪威皇家海军20世纪90年代初向挪威克凡纳集团订购了9艘双体侧壁式气垫猎扫雷艇,由克凡纳集团在杰斯默洛亚的克凡纳·曼德尔船厂建造,共耗资2.8亿美元。挪威海军以首艇的艇名称之为M340奥克索伊级反水雷艇。  相似文献   

18.
黄红旗 《当代海军》2005,(11):24-25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双体船,走进民用和军用船舶市场,人们的视野开始关注这个“海上新斗士”。特别是最近美国海军按计划准备接收一艘高速双体船——“海上斗土”号,人们的眼球再一次被它们新颖的外观、独特的综合性能所吸引。那么,究竟什么是双体船?它又有何优异特性呢?计我们一起对双体船进行全面剖析。性能优异双体船,顾名思义,由两个单船体横向加固联在起而构成的船称为双体船。人类最早使用双体船、是由于发现将两艘船横向连接在一起,可以从内河到海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海军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一直以来引领着世界海军发展潮流,其舰艇的发展也影响着各国海军舰艇的发展走向。存美国海军提出了濒海战斗舰概念,并在2004年5月确定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半滑行单体船和通用动力公司的三体船为濒海战斗舰Flight0原型设计方案后,德国IMAA公百也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局部气垫双体船(PACSCAT)设计,来满足德国海军对高速濒海战斗舰的要求。背景为进一步扩展水面舰艇的作战能力,德国联邦国防技术采购办公室(BWB)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转民》2008,(10):79-79
9月12日,国内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试验1”号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顺利下水.该船是渤船重工依托中船重工集团整体研发制造优势,为中国科学院建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