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常规导弹参与联合作战过程中目标与火力的统一分配问题。假设在同一波次打击内,同一弹型导弹携带固定战斗部打击同一类型目标,它的突防概率、命中概率和毁伤概率不变;所有打击同一目标的不同弹型导弹的打击都是相互独立的,对不同目标的打击也是相互独立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常规导弹联合火力打击的目标与火力弹型、火力发射单位之间的统一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不同防空导弹混配时的火力分配问题,在综合考虑导弹性能特点的差异以及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的前提下,建立了混配防空导弹的火力分配模型.通过基于2种舰空导弹的混合配置而建立起的攻防态势想定,对几种不同火力分配方式的作战效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弹混配的火力分配模型在提高作战效能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借助兵力交换的思想,从宏观层次上研究不同类型的防空导弹火力单元对空中目标的优化分配问题;分析在最优目标分配策略下区域防空中各类型防空导弹火力单元的火力分配问题,并建立了递阶优化的求解模型.该模型可为区域防空部署的决策与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器目标协同火力分配建模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火力分配模型的不足以及实际作战的需求,对武器目标协同火力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火力分配层次结构;通过对火力分配原则的研究,结合打击目标选择和弹目分配,建立了以导弹武器作战效费比为总目标,以目标毁伤要求为约束的火力分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火力分配问题,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问题中的启发信息,对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性能有较大提高,可用于解决复杂武器目标分配这类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车载反坦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火力分配模型在车载反坦克导弹射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而传统反坦克导弹射击主要是根据攻击区进行划分,并未涉及火力分配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效能的发挥.而AHP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火力分配问题的有效模型,根据车载反坦克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反坦克导弹火力分配的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该算法对于某型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单元火力分配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6.
防空导弹混合部署对提高防空武器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了重点防卫目标的选择原则,分析了防空火力单元与保卫目标的距离关系、以及火力单元间配置距离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导弹单元与保卫目标的配置距离计算模型,及其导弹单元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围绕保卫目标的配置距离计算模型,根据目标飞行特性以及上述计算模型,可有效进行防空导弹的布防。  相似文献   

7.
火力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目标分配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作战过程为依据,建立了火力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目标分配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坦克火力分配优化模型,研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设计求解,在VC++下对实例进行求解,所得结论合理,本研究对反坦克导弹分队火力分配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武器系统的火力分配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对于单一兵器火力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比较成熟,然而由于在现代防空作战中,经常是多种类型的兵器联合进行防空,故需要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兵器的火力分配问题进行探讨。这里针对多种不同类型的兵器毁伤多个目标的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按照模型的特殊性,定义了映射、邻域和连通的概念;同时针对模型,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并利用此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最优化求解。最后,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模型的求解具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9.
地面防空目标优化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年来从事指挥自动化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地面防空目标分配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多目标通道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杀伤区的确定,各火力单位相对于飞机类、导弹类目标的射击诸元计算,目标优化分配模型的建立及其求解。  相似文献   

10.
对多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火力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多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火力分配问题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大化资源剩余价值目标函数的多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火力分配模型,分析了求解该模型的难点,提出了基于文化基因的多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火力分配问题文化基因求解算法,最后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合理制定多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火力分配方案,对于提升防御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地战役战术导弹火力运用中,对导弹打击目标的选取是导弹部队制定合理科学作战方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给定弹量和特定作战意图对打击目标进行优化选择问题,运用0-1型整数规划,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确定最优打击目标。通过应用实例表明,此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制导炸弹--一种重要的空袭兵器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战例,阐述了制导炸弹的主要战术技术特点,认为制导炸弹是未来空袭作战重要兵器,是中低空中近程地(舰)空导弹的重要目标,拦截制导炸弹是地(舰)空导弹应该着力研究的问题.论证了中低空中近程地(舰)空导弹拦截制导炸弹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应开展的专项技术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激光驾束制导信息场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完成激光驾束制导信息场检测,根据信息场的参数,介绍了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基于误差设计理论,根据激光束传输特性,利用光学软件ZEMAX设计了激光信息场检测光学系统;通过信息场指令值和辐照度检测,实现信息场参数测试。该系统能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对多种型号炮射导弹的驾束信息场进行参数测试。  相似文献   

14.
在水面舰艇面对多目标饱和攻击时,对多火力通道的最佳调度是水面舰艇自防御武器系统火力分配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云模型方法将多目标威胁判断与反导武器系统多火力通道状态相匹配,通过实时评估目标威胁等级、武器系统抗击时间和最佳抗击距离等因素,提出一种兼顾目标和火力通道实时状态的新调度策略——云调度策略,有效降低舰艇损伤程度,提高反导武器系统抗击效率和抗击质量。仿真证明,此策略可提高整体反导防御效能。  相似文献   

15.
The basing of ICBMs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of defense analysis. Deceptive basing and anti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are two of the methods available to attempt to insure that there are ICBMs surviving after undergoing an attack. This article treats tradeoffs among missiles, silos or shelters, exoatmospheric interceptors, and endoatmospheric interceptors. Most of the analysis deals with 200 missiles, the number of MX missiles which were recommended to be moved among the 4600 shelters of the Multiple Protective Shelter (MPS) deployment, though some variants in the number of missiles (from 115 to 400) are also treated here. The basic reference point of the analysis is the provision of 1000 ICBM warheads delivered in a second strike. The combination of exoatmospheric interceptors and endoatmospheric interceptors is referred to as “layered defense.” Warheads are destroyed by interceptors after the warheads separate from the missile which carries them. Exoatmospheric interceptors are assumed to achieve a non-nuclear kill, while endoatmospheric interceptors are assumed to achieve either a non-nuclear or nuclear kill, depending on the technology available to both sides. Exoatmospheric interceptors may be capable of protecting value targets against the warheads of a second strike. To the extent that this can be achieved, they facilitate a first strike with relative impunity and hence are destabiliz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various layered defense topics.  相似文献   

16.
针对防空导弹与目标的空间对抗,建立了防空导弹微分对策空间对抗模型,并推算得到了最优策略,运用自适应神经网络评判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给定条件下的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显示了该模型可应用于防空导弹与目标的空间对抗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反舰导弹航路规划面临的动态威胁环境和多平台协同打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双向RRT算法的反舰导弹协同航路规划方法。采用动态坐标设置动态威胁,实时地避开动态威胁;通过取预规划终点方法,实现对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协同打击;结合量子进化思想,将RRT算法中的扩展方向量子化表示,提出了一种量子双向RRT算法,并应用于航路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规避动态威胁和解决多平台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的协同问题,并显著地改善了RRT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得到了航程更短的航路。  相似文献   

18.
弹上电气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防空导弹电子集成化的提高和打击目标向雷达、预警机等电子辐射类目标的扩展,导弹弹上电气所处的内、外电磁环境日趋复杂、恶劣,弹上电气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将直接影响到导弹性能和作战成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中满足一阶耦合杀伤区对来袭目标射击次数要求的编队舰舰间距配置问题。依据耦合杀伤区的概念,运用几何三角关系和解析法分析了一阶和二阶耦合杀伤区的纵深计算方法。并对给定杀伤区纵深的单舰和协同舰射击次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射击次数模型及受目标投弹圈影响的耦合杀伤区纵深约束条件。对不同入射舷角的目标、不同速度的导弹类目标和不同高度、速度的飞机类目标3种情况下的射击次数与间距关系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编队近程防空队形的间距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We consider the salvo policy problem, in which there are k moments, called salvos, at which we can fire multiple missiles simultaneously at an incoming object. Each salvo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obability pi: the hit probability of a single missile. After each salvo, we can assess whether the incoming object is still active. If it is, we fire the missiles assigned to the next salvo. In the salvo policy problem, the goal is to assign at most n missiles to salvo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expected number of missiles used. We consider three problem versions. In Gould's version, we have to assign all n missiles to salvos. In the Big Bomb version, a cost of B is incurred when all salvo's are unsuccessful. Finally, we consider the Quota version in which the kill probability should exceed some quota Q. We discuss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the approximability of these problem versions.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Gould's version and the Big Bomb version admit pseudopolynomial time exact algorithms and fully polynomial time approximation schemes. We also present an iterative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for the Quota version, and show that a related problem is NP-comple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