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20日,美国海军部署在太平洋中部夏威夷海域的“伊利湖”号“宙斯盾”导弹巡洋舰在世人众目睽睽之下发射了一枚最新的“标准”-3型舰空导弹,随后“一弹中的”,一举击毁了太平洋上空约247千米处一颗失控的间谍卫星。随着“宙斯盾”导弹巡洋舰舰空导弹精确击毁卫星试验的成功,世人惊呼美国海军海基反导作战系统的拦截能力又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太平洋区域“宙斯盾”战舰拦截弹道导弹的部署已进入实战阶段。这决非耸人听闻,事实上,美海军确实早已悄悄开始了围堵亚太弹道导弹威胁的海上实战部署,本文将把这一事实真相的现状加以披露。  相似文献   

2.
军备动向     
日本决定向美国购买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媒体前不久报道,日本政府近日已决定购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政府的计划是争取最终构筑由“爱国者-3”(PAC-3)导弹和装备在“宙斯盾”驱逐舰上的海基拦截系统组成的导弹防御系统,用于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海基拦截系统主要用于拦截处在大气层外飞行段的导弹,未能被拦截的导弹则用PAC-3在  相似文献   

3.
吴勤 《现代军事》2008,(3):17-21
日本时间2007年12月18日,搭载“标准-3”(SM-3)海基拦截导弹的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号“亩斯盾”驱逐舰在美国夏威夷附近海域进行了首次海基导弹拦截试验一在海基导弹拦截试验中,日本海上自卫队“金刚”号“宙斯盾”驱逐舰成功的击落了来袭的模拟导弹。这次导弹拦截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日本导弹防御系统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晒斑”导弹是苏联彩虹设计局设计的一种近中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西方代号 SS-N-22,1980年即在苏联海军中服役。据报道,苏联当时是针对世界上对导弹的反导水平而提出“晒斑”导弹设计思想的,即让敌方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拦截,具有优良的突防能力和超视距攻击能力,说穿了就是针对装备性能先进的“宙斯盾”系统的舰艇和被“宙斯盾”舰艇护卫的航空母舰。“晒斑”导弹采用液体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速度可达2.3马赫,其基本型的射程为90千米,改进型为120千米,而改进的空舰型可达250千米。高度控制采用的是无线电高度表,飞行  相似文献   

5.
基本要素具备反弹道导弹能力,导弹最大射程估计为125千米,拦截弹道导弹时的有效射程为25千米,最大射高约27千米,最小射高0.025千米。  相似文献   

6.
从反卫星试验看美国海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荣  赵飞 《现代军事》2008,(4):21-2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21日上午11点26分.美国东部时间20日22点26分.美军在夏威夷西部太平洋海域通过“伊利湖”号“宙斯盾”巡洋舰发射一枚“标准-3”导弹.在距离地面247千米高度成功拦截失控的间谍卫星USA-193。“标准-3”导弹和“宙斯盾”武器系统是此次试验的重要装备.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防卫大纲”明确规定,将强化与美国在反导领域的合作,并于2008年前建立起由“爱国者”-3型和“标准”-3型导弹系统组成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基于巩固日美同盟、应对现实导弹威胁的需要,日本进一步加快了其反导预警系统建设,力求打造出覆盖全国的导弹监控网络。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防卫厅正加紧部署升级导弹雷达监测网,相关工作将在7年内完成。打造天基预警系统,强化战略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3,(8):4-5
“箭”式反弹道导弹系统是以色列和美国合作研制的末段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箭-2”拦截导弹及其发射车、“绿松树”多功能雷达以及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防御射程在1500千米以下的弹道导弹,也可用于防御巡航导弹和反飞机。 “箭-2”导弹全长约7米,重2.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9,射程80千米~90千米,拦截高度8千米~50千米。推进系统为两级固体火箭,导弹飞行的初始段和中段采用惯性加指令制导,末段采  相似文献   

9.
动能拦截弹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美国动能拦截弹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美国是最先开发研究动能杀伤器和动能拦截弹技术的国家,现已部署地基拦截弹、标准-3导弹、爱国者先进能力3导弹,并已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末段高层防御拦截弹也进入生产和部署阶段;正在开发的助推段拦截弹和多杀伤器技术也已取得很大进展.动能拦截弹已成为当前最先进、最有效的反导武器.  相似文献   

10.
赤地 《宁夏科技》2001,(9):32-34
2001年7月9日,在美国进行的导弹拦截试验中,发射了两枚“爱国者-3”型导弹,其中一枚拦截弹摧毁了一架发出雷达干扰信号的F-4遥控战斗机,另一枚则未能击中进入目标区的导弹。击落飞机而未能击落导弹,足可质疑该导弹的反导能力。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这次导弹防御试验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形容。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2月2日,印度成功试射了自行研制的反导系统。时间过了不到两周,日本宣布,搭载海上拦截型导弹“SM3”的海上自卫队“金刚”号宙斯盾舰,于12月18日进行实弹演习,成功地在大气层外将目标导弹击中。随后,韩国媒体披露,鉴于目前亚洲国家争相研制反导系统,韩国的反导系统要走独立自主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雷声公司在台北国际航太科技及国防工业展览会上公开展出了一种名为“杀伤型爱国者”的新改型“爱国者”导弹。这种“杀伤型爱国者”导弹采用了质量为45.4千克的动能棒战斗部(杀伤增强装置),其中采用了总重为31.8千克的1270枚钨制棒,可定向飞向目标,提高导弹拦截弹道导弹等目标的能力。这种新型动能棒战斗部的出现为防空反导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很可能成为未来防空反导的杀手锏,它也因此而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以来,印度持续推进导弹项目建设,并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印度已初步具备“三位一体”导弹打击能力,导弹防御方面也已构建了双层“拦截网”。另外,印度还不断深化同他国的导弹防御合作。“三位一体”打击能力雏形显露自去年以来,印度导弹扣‘击能力不断取得进展:陆基方面,印度着力向洲际弹道导弹方向发展;海基方面,印度在舰射和潜射导弹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空基方面,印度也加快了空射版“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研发和列装进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军事》2008,(12):14-15
2008年9月17日,日本航空自卫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对其配备的“爱国者-3”(PAC-3)导弹防御系统进行首次拦截试验,使日本成为除美国外首个试射“爱国者-3”导弹的国家。此次试验是日方首次独立试射PAC-3导弹,美方仅提供协助。首先,从距发射车约120千米以外的地点发射了模拟目标靶弹,利用PAC-3系统配备的雷达,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日美两国政府就决定从新年度起联合研制新型弹道截击导弹,目前双方正在为6月前签署相关备忘录进行调整。3月9日,美日联合成功试射了一枚弹头覆盖部分采用日本独家技术的新型海基拦截导弹(SM3)。此外,日本自卫队还计划多花40亿美元从美国购买导弹技术,自行生产“爱国者”3导弹。有关军事专家认为,日本借开发导弹防御系统的机会,打造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导弹,绝非仅仅为了防御的需要。12亿美元开发 SM3新型海基拦截导弹“标准”-3导弹(SM3)的联合开发费用最多将高达27亿美元,日本将负担其中的12亿美元。日本主要  相似文献   

16.
“金刚”级驱逐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一型以防空为主的驱逐舰,其搭载的宙斯盾系统和“标准-2”舰空导弹为其提供了强大的防空反导能力。根据“标准-2”及宙斯盾系统的技战术性能参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防空反导的作战过程进行分析,得到“标准-2”舰空导弹对抗来袭多枚反舰导弹时的作战能力,为进一步分析“金刚”级驱逐舰综合防空反导能力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月25日(北京时间1月26日),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与海军在太平洋上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海基中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飞行试验,首次利用“标准-3”(SM-3)动能拦截弹,在大气层外拦截了一枚“白羊座”(Aries)弹道导弹靶弹。这是美国自2001年成功进行两次地基中段防  相似文献   

18.
安红 《环球军事》2009,(10):52-53
据《印度教徒报》透露,最近,印度已同以色列达成协议,共同投资研制射程达70千米的远程“巴拉克-8”型舰载防空反导系统。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则可将“巴拉克”防空系统从一种近程低空防空反导系统,拓展成为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和反战术导弹能力的宙斯盾型防空系统,短刃将变成长剑。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初,美国政府通知美国国会决定向台湾地区出售包括114枚“爱国者-3”(PAC-3)反导导弹在内的六种武器装备.总价值近64亿美元。该交易完成后.台军“爱国者”导弹的总量将超过300枚。美售台先进的反导系统将进一步提升台军的反导能力.加大对大陆导弹力量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通过了与美国联合开发新海基拦截导弹的方案。它将是以美国为首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核心。按照该方案的设想,一旦日本受到攻击,日本自卫队将与驻日美军联合启动MD 系统,足以保卫天皇宫殿在内的重要国家设施。不过许多专家对MD的效能深表疑虑, 并表示这样做是白白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反导“香肠”保卫天皇这种新式海基拦截导弹代号为“标准” SM-3,由美国海军发起研制,专门对付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