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师二二三团园二连有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职工,多年来与各民族职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在他的影响下,这个连队各民族职工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他就是吐洪·吾守。1980年参加工作的吐洪·吾守,30多年来目睹了连队发生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的他,越来越感觉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说:"正是有了民族团结的好局面,才有了我们各族职工的幸福生活。"2011年,在二二三团鼓励少数民族职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惠政策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2.
7月2日,笔者走进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十连职工彭建新家的养殖场,他正在和几位职工一起,忙着从车上卸下苜蓿草料。彭建新在承包他60亩身份地的同时,积极参与多种经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多元增收致富能手。去年,彭建新组织31位职工,成立了一支暖气安装和外线维修队,参与新建楼房的暖气安装和布线、维修工作。安装队创造产值180万元,他带领的职工人均增收1.5万元。  相似文献   

3.
曾其祥 《兵团建设》2006,(12):32-32
手术的前一天,他还一摇三晃地去探视住院的职工家属,还在想着为摔伤职工送去急需物品在他的葬礼上,成百上千名职工坚持要去看他最后一眼……[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设立医疗互助保障基金,完善医疗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职工的后顾之忧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地的具体实例,也是今年公司为职工办的十件好事之一。杜国良是内蒙古一机集团精密设备维修安装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年2月份,因突患急性心肌梗死需做心脏支架介入治疗,昂贵的医疗费使他一筹莫展。虽然医保为其报销一大部分费用,但还有一部分需要自己负担。这时公司出台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机制,他主动交纳了100元互助金,没想到,按照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实施办法,他又得到了9601元的保障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共产党员就是要带领职工致富!"一师十三团十八连职工党员贺军笑着对笔者说,在连队"人气"颇高的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贺军一直是连队职工分组组长,承包土地多年,积累了丰富田管经验的他,仍坚持在种植过程中学习,时常和其他职工一起探讨科学植棉技术。2012年,由于夏季雨水较多,很多职工种植的枣树都出现了黑头病,导致当年  相似文献   

6.
爱拼才会赢     
30年来,他白手起家,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敢想敢做的精神,从一名普通的职工成为拥有奶牛10头、羊200多只、承包土地400余亩、果园80亩、购买地下深井3座的百万富翁。他就是一师四团十二连党员职工马双林。自2011年以来,师、市及团里实施农牧工党员致富工程后,马双林开始了他多元增收的计划,为全团党员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26日,是湖南江雁机械厂职工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好厂长葛敏君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噩耗传来,江雁厂里弥漫着悲痛的气氛,职工们失声痛哭,纷纷涌进厂俱乐部设的灵堂,向他告别,为他守灵,叙说着他的点点滴滴…… “增压创一流,务实求完美”,这是他为江雁厂制定的厂训,也是他治厂的追求和写照。他的业绩上级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作出了学习优秀厂长葛敏君的决定。并派出宣讲团到各厂宣传。近半年来,职工们连连念叨着:葛厂长啊,您没有辜负职工们的期望:没有辜负党组织的信任:您使企业改革脱困、增光添彩,您安息吧!  相似文献   

8.
今年29岁的陶明是农十师187团3连的职工。他的父亲是一名从事20多年机务工作的职工。2004年年初,他跟着父亲当学徒。经过半年学习,他就熟练地掌握了拖拉机驾驶及常见故障修理技术。2007年,陶明抓住国家实施购置农机补贴政策的机遇,筹集资金22万元,购买了一台福田牌拖拉机。  相似文献   

9.
最难忘的事     
正今年42岁的刘冉召,是五师八十一团十连职工。他中等身材,说话干脆,办事干练。一身迷彩服给他增添了更多的"兵"味。1995年,刘冉召从山东来到八十一团十连,并成了团场的职工。十多年来,每年的职工冬季军训活动,他都没有落下。"这一辈子,没有当过一天真正的兵,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刘冉召说,"无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夙愿,没想到来兵团后,圆了我儿时的当‘兵’梦。"每年的冬季职工军训,刘冉召都积极报名参加,在队列训练  相似文献   

10.
张业成厂长的女儿张宇亭给全厂职工的一封信各位领导、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我爸爸走了,他带着对中光厂四千多职工家属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术竞事业的无限惋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为了工厂的发展,为了让全厂职工能有饭吃,能过上好日子,日夜操劳,不知疲倦地...  相似文献   

11.
正20多年来,付江录和少数民族兄弟真诚相待,同经风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之歌付江录,农十三师一名平凡普通的个体经营者。20年间,他无偿提供资金200多万元,帮助40多名困难职工脱贫致富,其中有8名火箭农场的维吾尔族职工。这些维吾尔族职工亲切地称他为  相似文献   

12.
兵团人家     
养殖土鸡巧增收胡良西是农二师223团园8连的一名职工。前些年,他一直努力工作,但每年除去家中开销只剩下6000多元钱,这不禁让他有些失落。难道就这样下去吗?胡良西想起了连队老职工姜慧玲。她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  相似文献   

13.
正在五师八十三团,只要一提起园艺二连职工周培龙,职工们都说他是个言而有信,认准一个理,脑子不会拐弯的实诚人。他的实诚像戈壁荒滩上的一丛红柳那样绚丽多彩。他的实诚像沃野中一朵花那样平凡无奇。他的实诚像阿卡尔山中流淌出的一股山泉,悄悄地滋润着脚下的山花野草。一路走来,诉说着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周培龙,今年46岁,中等个,黑脸膛,人多的地方举手投足都略显拘谨。1997年3月,周培龙从内地携妻带口来到新疆,落户五师八十三团十一连。从此,周培龙把家安在十一连,成了一位种棉职工。  相似文献   

14.
他长相平凡,唯有那额头上深深的皱纹使人印象深刻;他不善言谈,却时刻把职工的疾苦和冷暖挂在心头。他就是农十三师红星二场农七连党支部书记、连长李长武。6月4日,李长武来到职工任洪基的棉田,检查蚜虫病害。田管期间,连队加强棉田技术管理,李长武深入连队的每一块条田,检查棉苗长势,及时给职工提出田管建议。七连职工任洪基种了70亩棉田,去年收入近10万元,他常说,连  相似文献   

15.
周晓葵 《兵团建设》2009,(24):21-21
杨钦东是农七师126团2连的一名职工。2003年,他从河南省来到126团2连。刚来时,由于没有资金承包土地。他就给其他职工打工、代管地,农忙的时候拾棉花,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相似文献   

16.
郝金来是农八师148团农12连职工,这几年他发羊财的事,成为12连职工谈论的佳话。郝金来养羊有秘笈:以市场为导向,一边养羊一边盯着市场算账。所以他发家致富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了。1997年开春,郝金来与妻子和3个孩子来到148团,刚来的时候,家庭生活十分艰苦。要想致富,简直是天方夜谭。情急之下。他想到发展庭院养殖业,也许是一条致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位厂长、总经理,却和职工一起顶风冒雨扛水泥、搬砖瓦、建三线;他来自东北沈阳,又远赴贵州的山里,与乡寨村民一起插稻秧、干农活、谋出路;他是一名航空发动机专家,却同时又是一名理发师、厨师,为职工们服务;他已90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在键盘上书写对发动机事业源源不断的爱;他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捐献行列。他叫王新民,黎阳机械厂第一任厂长,黎阳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在黎阳,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提起王新民的名字,无人不敬仰、感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个时代决定了一代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农三师四十六团四连连续8年单产籽棉在300公斤以上,劳均收入超万元,连队多次荣获兵团、师两级"棉花高产连"称号。连长张光晏在四连干了38年,用智慧和汗水在四十六团的发展史上绘上了浓浓的一笔。张光晏1965年来到四十六团四连,他开过荒,种过地,当过会计,担任党支部书记、连长16年来,无论严寒酷暑,他都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深入田间地头,走到哪干到哪,年近60岁的人了,依然与职工群众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01年,四连棉花感染了严重的枯萎病,大部分减产,他积极倡导职工发展畜牧业,使职工灾年不减收,保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2002年,他回家探亲期间,时值春耕春播,四连没一户职工承包土地,团党委大会小会都开了,工作也做了不少,土地就是落实  相似文献   

19.
每天,上万亩的农田里有他的身影。和连队干部职工一起查看苗情,分析和制定解决办法,在农田里谈论作物长势是他一天工作的必修课。通过这样现场交流增进了他和职工之间的感情,每一串脚印都述说着他的辛劳与欢悦。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武部民兵武器装备仓库保管员王培春,视名利淡如水,待事业重如山,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被人们称为黄海前哨的“红管家”。他先后20次立功受奖,1994年底,日照军分区给他荣记了二等功一次。 1977年,日照县人武部从全县挑选了一批青年职工充实到基层武装部担任专武干部,王培春就是被选中的15名职工之一。正当他们即将分配任务时,县人武部要筹建弹药库,部领导选中了他。面对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