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梭阀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得出该系统存在四种工况,即负载敏感功能正常+恒压供油工况、负载敏感功能正常+变压供油工况、负载敏感功能失效+变压供油工况和负载敏感功能失效+恒压供油工况,推导得出了系统正反向运动时四种工况分别对应的负载边界范围以及正反向负载边界范围和全程负载边界范围,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对采用任意阀控缸结构的该类负载敏感系统都适用,可为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压驱动的模拟鱼柔性长背鳍波动运动的水下仿生推进器,当改变液压系统的流量和阀的控制参数时,其运动学参数能够迅速地做相应调整,实现平稳、流畅、连续的仿生运动。建立了阀控液压摆动关节的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得到系统传递函数,并绘制了Bode图。根据传递函数分析了阀控液压摆动关节的稳定特性、动态位置刚度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阀控液压摆动关节具有一定的自稳定性,其工作频率与影响位置刚度的负载变化频率重叠,动态响应速度可以通过优化结构参数来调整。  相似文献   

3.
针对干扰力矩对阀控液压马达速度伺服系统的影响,利用结构不变性原理给系统加入了补偿器来消除干扰力矩的影响,同时利用PID控制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仿真表明,在利用结构不变性原理后再通过PID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装甲抢救车作业装置阀控液压系统发热量大、能耗高和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构建了液压系统数学模型,并在Simulation X中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设定标准工作流程,对空载工况下液压系统主要元部件的功率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空载和重载工况下的能耗特性,最后针对阀控液压的能耗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对策,以降低系统的能量损耗、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新型清洗机所采用的调压溢流阀和转速调节阀结构及原理。结合调压溢流阀和转速调节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弹性水击理论及阀和泵动作的边界条件,对两阀内部和两阀之间的管道流场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管道系统的压力变化规律。在两阀内部,利用计算出来的关系式对阀内部结构尺寸参数和弹簧弹性系数进行优化设置,最后通过实验结果,检验了参数设置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某通海阀噪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在阀体上镶嵌内支架的降噪措施,并基于CFD原理对该阀内流道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阀内流体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湍动能场,然后对比了不同安装角度的内支架方案及原阀的流场特点.结果表明:采用安装角度为{105°,150°,105°}的内支架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阀内流道的最低压力、减小速度梯度、降低湍动能,从而更有利于防止汽蚀和降低涡流噪声与湍流脉动噪声.  相似文献   

7.
水压传动技术应用于深海环境可以直接从海洋中吸水加压,高压水作功之后可以直接排入海洋,不需要水箱和回水管道,大大简化了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深海作业时,液压元件的工况同陆地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海深压力相当于在元件出口加了一个背压。文中用背压来模拟海水压力,对以水作介质时背压对提升阀口流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背压使得流量饱和更容易发生;有背压时的流量系数比没有背压时的流量系数大;当阀芯和阀座有叠合时,背压对阀口流量特性的影响比阀芯和阀座没有叠合时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普通的安全阀都是用先导式溢流阀代替。由于主阀芯C腔与B腔是靠主阀芯与阀体孔间隙配合密封,故C腔与回油腔B存在着一定的泄漏,因A腔与C腔通过阻尼孔相通,A腔的油通过阻尼孔到C腔,再通过主阀芯间隙流回回油腔,所以不能用于有保压要求的液压系统。停机后主缸下腔需保压,动模板不因自重而下滑。安全阀的作用是防止主缸上腔进油,而下腔液控单向阀因损坏不能打开时,导致下腔压力升的很高(比上腔压力大8-10倍)破坏油缸结构而设。  相似文献   

9.
针对典型电静液作动器存在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将伺服阀引入其中,采用压力和位置双控制回路体系,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作动器作为参数不确定性和外负载力变化的系统,在压力控制回路中,考虑其不确定性范围和性能指标要求基础上,基于定量反馈理论(QFT)设计了压力控制器。在位置控制回路中,运用动态压力校正伺服阀流量,消除外负载力的影响;并把位置误差引入压力控制回路,以提高其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其综合性能较好且便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大扭矩液压制动器的精确控制,首先研究了双喷嘴挡板伺服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其力学、电磁学及流体力学的平衡方程,并根据被控负载的特性最终推导出摩擦制动器的闭环传递函数;然后,采用系统辨识的方法推导出闭环传递函数模型的结构参数,得出摩擦制动器的精确模型;最后,搭建了摩擦制动器惯性试验台架,并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试验和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油水温度对柴油机械损失功率和额定功率影响的四个计算公式,提出了最高爆炸压力对倒拖机械损失功率影响的修正公式。实验和计算数据表明,误差均小于5%,有较好的通用性。同时对不发火缸检爆阀打开或关闭对机械损失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使上述问题由定性走向定量,对正确使用管理柴油机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某车辆换挡离合器液压系统压力控制阀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和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压力控制阀充油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车辆液压系统的设计、改进及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液压流体力学原理,对电控喷油器中普遍采用的几种阀芯形式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出了阀芯所受液压力的公式,并且计算了阀芯在关闭过程中所受液压力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比较发现:平面阀在关闭过程中所受液压力最大,锥阀最小,球形阀介于其间,但是关闭以后各种形式的阀芯受力一样大。响应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平面阀与锥阀的密封性较好,控制油耗率为28%左右;两者的开启响应时间基本相同,但在关闭响应方面锥阀要好于平面阀。  相似文献   

14.
针对阀控式海水淡化能量回收装置增泄压过程中压力波动和浓盐水海水掺混导致反渗透膜组件工作负担变大的问题,对增压容器和增压过程建立模型,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仿真增压过程,得到了增压过程液压缸内部流域的压力和速度分布。探究了混合段液柱活塞的形成过程和长度变化,通过对比液压缸结构和进水口流速变化对混合程度的影响,给出了用混合段做液柱活塞的参数特性和适用性,为海水淡化系统余压能回收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特性,探讨了在日常使用中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三相电力系统带单相或两相负载引起的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首先,阐述了该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本方程组,并推导出原副边绕组电流之间关系,得出了平衡条件和两相负载的解耦条件以及对应的短路阻抗关系;然后,用ANSOFT12分别对带对称负载和非对称负载进行了仿真,制作了变压器模型并进行了多工况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该变压器绕组和铁心结构简单,A相和C相绕组完全对称,便于设计制造。同时,原边有可以引出接地的中性点,副边有容纳三次谐波电流的闭合回路,两相输出电压有公共点,适用于需要单相或两相电源供电的场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力反馈式射流管伺服阀动特性不易预测的难题,通过采用建模仿真的方法来预测及优化力反馈式射流管伺服阀的动特性。建立了力反馈式射流管伺服阀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滑阀的结构、降低反馈杆刚度及衔铁组件的转动惯量等方面,提升力反馈式射流管伺服阀的工作性能。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力反馈式射流管伺服阀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极大改善。研究结果为提高力反馈式射流管伺服阀动态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电磁阀为先导阀,自力式差压控制的快开阀用于模拟产生管线发生破裂时的瞬间泄露工况,在设计时间内快速、稳定的开启是该阀研制的关键技术难点.分析了差动式快开阀的机构及开启原理,以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压降随开度变化的关系,完成了阀门开启过程动力学分析与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阀门开度下的开启时间、速度及加速度,阀芯运动...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仪器水压仿真器液压站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压仿真器是水下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中模拟水下航行器航行深度变化的设备,其中液压泵站作为液压能源机构提供一定压力、流量的油液。为了对液压泵站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水压仿真器液压泵站的测试系统方案,应用新型模型化仪器测量标准PXI总线系统,可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完成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的智能化跟踪检测和信号分析,具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和数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扁平线以宽边为绕制方向绕制电机线圈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集机械、电气、液压、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绕线机。机械上有整形、折弯、绕线工位,配合相应的整形缸、阻力缸、垂直压紧缸、绕线缸等液压缸,主要控制核心为PLC控制器,相应的控制信号由行程开关和压力继电器发出。按照流程的要求,编制具有互锁、自锁、连锁的程序。实践证明,传统的整形、折弯、绕制各个分离的工艺流程完全可由一台该机器所取代。该设备的使用能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