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军旅式家信     
当情书季还未到来,认识老乡还有待时日,处于全时紧张状态两眼一抹黑的新兵们,摸起笔,靠家信抚摸、咀嚼那些最初的军旅时光。于是,在这个家信退隐的年代,他们在多维秩序管控的营区时空下开始拥有专属于自己的军旅式家信。组织写家信、集体写家信、战时写家信、不由自主写家信——军旅式家信基因一样渗透到军人的细胞中。写家信似乎成为包治百病的思想工作万能药。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电话已成为最快捷的联络方式 ,一些官兵热衷于打电话 ,而不愿动笔写家信。为何热了电话冷了家信 ?是父母希望听电话而不愿看家信吗 ?让我们听听部分父母的心声。家信的份量重如金古时有“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古训。当今家信的份量几何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其它方式对部分战士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他们希望孩子打电话 ,更希望他们多写家信。新战士小王的母亲讲 ,小王到部队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虽然每星期都打电话 ,但比起来还是信重要 ,电话听着虽然亲切 ,但家信却可以随时拿来看 ,每…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张伟(政治处干事、中尉)现代生活中,市场经济条件下,写家信的人确实不多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通信传媒方式多样化的今天,竞争与效率使人们更加追求简单、直接、快捷和实时化的生活方式。千百年来军人对家信的认同与最高评价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感情载体,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但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家信却在经受着重大的冲击。关于写不写家信,战友们展开了一场辩论,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家信     
当兵那一年,最难忘的.就是写家信、读家信了。记得新兵训练开始不久,班长就问我.给家里写信了吗?我说.已经打过电话了。班长笑起来:那是不一样的,你应该写信。开始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放着先进的现代化通信工具不用,偏偏用最原始的方式,慢慢地我就发现.给家里写信.不仅仅是向家里报平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抒发。同样是一件事.电话里三言两语就说完了.但要是写信表达就不一样了.你得一面写一面想,甚至连每个字怎么写,用什么词表述,都需要认真思索一番。特别是对家人父母的思念之情.落到笔端.是那么的亲切自然.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思乡的深情,这是聊天说话表达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李自强  王宇明 《国防》2008,(10):45-45
日前,从沈阳军区某部传来喜讯:去年底从河南省西华县应征入伍的100名新战士,有61人受到连队嘉奖,36人被树为"训练标兵"。这是该县人武部组织成立的"爱军教子协会"带来的积极效应。近年来,西华县人武部认真探索新兵教育路子,积极配合部队搞好新兵入伍教育,他们在全县434个行政村,协调成立了以军(烈)属和转业退伍军人为构成主体的"爱军教子协会",采取写家信、  相似文献   

6.
新兵连里面生存故事的主角,不仅仅是那些生涩而紧张地喊着“报告”、“到”和“是”的新兵们,还包括那些朝夕和他们相处、让他们畏惧让他们依赖的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们。新兵连的生存故事,本质上是一个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些成长写在新兵们的家信和决心书里,写在新兵们的军姿上,也写在班长们讲评时的表情上。新兵连的生存故事年年相似,但这里展示的是2007年的版本,版权属于总后勤部教导大队的官兵们。  相似文献   

7.
安秉杰 《政工学刊》2011,(12):53-53
在部队蹲点调研发现,以往被官兵誉为鸿雁传情的书信越来越少。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打电话的多,写家信的少。感到书信邮寄慢且费时费劲,不如打电话方便。二是战士写信多,干部写信少。座谈了解到,当兵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8.
班长     
新兵班长刘丽是一个山东姑娘。她很成熟懂事,全然不符她的芳龄——19周岁。她是我入军营后的第一任导师,所以她给我的印象很深很深。班长对我们的要求很严。她不许我们和男兵聊天,不许我们去小卖部买零食吃,不许我们中午压被子,不许我们在写家信之外  相似文献   

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远离家乡保家卫国的战士更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新兵期间,父亲曾写给我至关重要的三封家信,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候,及时点拨引导了我,使我不断校正着军旅行程的前进方向。在父亲三封家信的敦促和鞭策下,我逐渐成熟起来,并且一步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违心与放心在皇家海军医院里,一位伤兵请女看护代写家信,他口授道:“这里的看护小姐都长得不很笑。”看护小姐很不高兴,“你这么说太违心啦!”“是,小姐。”伤兵笑着回答:“不过这么说我太太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1.
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写过家信了。前段时间搬家,我从阳台的柜子里翻出两包信来,那是我八几年写给家里的信,大概有几十封的样子。两地分居时,妻子把我写的信都放着,后来随军。举家南北搬迁好几次,不少东西都扔了,只有这信还留着。舍不得扔,并不是冒充有清闲能力的人日子过得讲究。而是感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难以割舍。这有点像小时候嘴里掉下来的牙,明白用处是没有了,但要扔掉,却还是有些恋恋不舍。  相似文献   

12.
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当时美国政府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的人到前线打仗 ,这些人纪律散漫 ,很不听指挥。当局请来了心理学家帮助管理他们。心理学家要求他们每人每月都给家里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拟好后 ,由他们照抄一遍。内容是告诉亲人 ,他们在前线如何听指挥和立战功 ,每次的内容都基本相似。半年之后 ,他们竟一个个都变了样 ,变得像信中所写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 ?就是“守纪律”、“勇敢”、“立战功”等“标签”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 ,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一些表…  相似文献   

13.
误区之一:“报喜不报忧”。只是大谈优点长处,而对其缺点和不足只字不提,或是一笔带过。个中缘由一怕战士家长怪及部队带兵无方,有伤“大熔炉”之雅;二怕这些战士认为领导在揭自己的短、打小报告,有伤“官兵团结”。某连战士张某,平时工作表现一般,不加强政治学习,作风极为散漫,但该连指导员写家信时仍然大肆表扬该同志工作表现如何积极、政治觉悟如何高,没有实事求是地将张某的表现反馈给其家长,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结果张某不久就严重违纪,其父母很不理解,一头雾水:“平日里表现那么好的孩子,为何会突然这样呢?”误区…  相似文献   

14.
春节的爆竹响起,又一次让我想起已经去世20多年的父亲母亲,想到他们从不给公家和子女提任何要求,而且在他们自己最需要亲人的时候,却送子参军。特别是母亲在临终时告诉父亲,不让把她去世的消息告诉我,而父亲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定期给我写平安家信,在信中还要告诉我母亲是如何如何……他们在我心目中是最伟大的,激励着我为部队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相似文献   

15.
代管经费是指由地方政府拨付的,主要用于民兵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装备维修管理、民兵作战和兵役征集的宣传、会议、体检等项目的经费。从近几年审计调查的情况看,在代管经费的管理上,存在着经费筹措难度大、供应渠道不顺畅、会计核算不规范、标准制度不落实、军队地方“两不管”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10多个师、团的40多个基层单位基层建设秩序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秩序不正规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矛盾和问题1.相对稳定的组织建设需求和基层官兵不断流动的矛盾。保持组织建...  相似文献   

17.
建设学习型军营、培育知识型人才是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基层部队要着眼"三个转变",创新开展"勤奋学习、岗位成才"活动,促进官兵素质与部队战斗力同步提升。一、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让官兵由被动教育向主动求知转变。针对目前部分基层官兵不爱学、不想读、不愿写等现实问题各级组织要多措并举,不断激发官兵读书学习成才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8.
终局行政裁决行为是指一般法律规定的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不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由于设定终局行政裁决行为的理论根据不充分 ,有关终局行政裁决行为的具体法律规定在内容上不合理 ,由一般法律设定终局行政裁决行为的立法模式不可取 ,因此 ,有关终局行政裁决行为的法律规定应予取消 ,将设定不可诉行政行为的权力统一于行政诉讼法典。  相似文献   

19.
针对信息共享行为的优化需求,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信息共享行为模型,该模型由Agent特性、Agent信念、Agent连通性和Agent行为4个模块组成。在Agent信念模块,提出了关于信念的信任值量化更新方法,将其作为信息共享行为交互的优先级排序的依据。规范了Agent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实验流程。通过仿真实验,得出了较为理想的信息共享行为组织模式,实现了信任阈值下的信息过滤,通过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信息共享行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4年中,5位亲人先后去世,为让儿子安心服役,张光华用孱弱的身体承担起家中一切,并含泪发出一封平安家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