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2021,42(3)
未来战争是人机环系统融合的战争。它不仅仅是智能化战争,更是智慧化战争。未来的战争不但要打破形式化的数学计算,还要打破传统思维的逻辑计算,是一种结合人、机和环境各方优势互补的新型计算-算计博弈系统。本文以智能化战争为背景,探讨了深度态势感知的概念、内涵与模型;介绍了未来战争中深度态势感知模型发挥的作用,即深度态势感知解决了人工智能中的可解释性、学习及常识三个重要瓶颈;最后,介绍了深度态势感知在未来战争中面临的挑战,包括人机环境系统融合问题、战场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智慧化协同作战的实现。鉴于人机融合智能机制、机理破解以及有效的协同方式将成为影响未来战争的关键因素,深度研究态势感知对预测未来战争走向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未来战争是人机环系统融合的战争。它不仅仅是智能化战争,更是智慧化战争。未来的战争不但要打破形式化的数学计算,还要打破传统思维的逻辑计算,是一种结合人、机和环境各方优势互补的新型计算-算计博弈系统。本文以智能化战争为背景,探讨了深度态势感知的概念、内涵与模型;介绍了未来战争中深度态势感知模型发挥的作用,即深度态势感知解决了人工智能中的可解释性、学习及常识三个重要瓶颈;最后,介绍了深度态势感知在未来战争中面临的挑战,包括人机环境系统融合问题、战场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智慧化协同作战的实现。鉴于人机融合智能机制、机理破解以及有效的协同方式将成为影响未来战争的关键因素,深度研究态势感知对预测未来战争走向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机智能融合是未来作战指挥变革的关键,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型体系是提升陆军作战指挥整体效能的核心。针对人机关系及其智能融合方式,提出了陆军智能化作战指挥模型体系框架HAI2OC,构建了人机并行深度态势感知、人机融合智能指挥决策、人机共生自主控制协调和人机平行跨域作战评估四大模型体系,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自空间态势感知概念提出以来,美军全面推动空间态势感知发展,其概念内涵、装备体系建设、军事演习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概念内涵方面,以空间作战条令为主要载体不断丰富空间态势感知概念的内涵;装备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建成了庞大的空间态势感知基础设施体系,具备了"天地一体、全球覆盖、高低轨兼顾"的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军事演习方面,开展了12次"施里弗演习"、5次"全球哨兵"演习,至少3次"太空旗帜"演习,演习重点从解决战略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化发展浪潮可能在军事上引起的变革,研究了移动智能设备的军事化采办问题。界定了移动智能设备的概念,介绍了移动智能设备军事化应用现状,提出移动智能设备军事化采办的概念和内涵,并分析了其采办模型、开发方法与体系结构。最后,针对我军开展移动智能设备军事化采办的相关问题提出4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发展对陆军战争形态演化的驱动作用,阐述了智能无人作战体系在陆军全地域、全天候、全时段遂行多样化军事使命任务作战能力,分析了基于智能无人作战系统从人机弱结合到人机融合的演进方向,提出"人在回路、物在感知、可随遇接入和动态重组,且能够自适应、协同、自组织"的智能化无人化作战体系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战场复杂性变化,对态势感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着信息融合、数据挖掘、战场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战场态势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在对态势感知基本概念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态势感知的因素,并对态势感知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战场态势感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环境下的军事物流相比,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军事物流具有其特定内涵,呈现出系统开放性、要素协同性、决策智能性和保障精确性等明显特征。其智能的实现依赖于信息获取的全面感知、信息传递的可靠安全和信息处理的集群智能。  相似文献   

9.
战场态势感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其他分系统构成,是现代战争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由于战场态势感知活动广泛作用于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相关评价研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介绍战场态势感知系统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其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指出了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网络空间态势信息的共享,利用本体模型准确地描述网络空间态势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依据态势感知理论分析了态势要素的构成和态势核心本体模型;对网络空间态势领域的物理实体、虚拟实体、网络空间环境、事件等相关概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本体建模;结合战场想定进行态势场景的本体描述,检验了本体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防空作战态势感知角度出发,通过对信息融合模型分析,提出基于闭环控制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模型,以达到信息融合的整体功能优化。首先介绍防空态势感知概念,并分析防空态势感知传感器资源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传感器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构成及管理算法。  相似文献   

12.
从基本定义、功能模型介绍了信息感知与融合的军事概念与内涵,从处理结构、能力发展以及系统建设3方面讲述了海上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研究进展,从海上物理环境复杂、目标多样、感知任务日益复杂等视角分析了系统面临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梳理了10项海上信息感知与融合关键技术。最后,根据信息控制领域发展提出的新需求,总结了海上信息感知与融合研究将向着分布式、一体化、认知域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战场上作战实体的自主感知与决策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框架,主要包括态势数据预处理、态势感知、行动优化和知识库4个模块,并通过单智能体无人机突防实验验证其应用效果,为解决作战实体的自主感知与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军事科技理论面临着巨大变革的背景下,为解决防空反导战场态势估计智能化发展的问题,通过对态势估计的三层模型进行分析以及对防空反导态势的要素构成进行探讨,研究了OODA环中防空反导态势估计的过程,建立了防空反导智能战场态势估计的系统模型,深入地探讨了阻碍防空反导智能化战场态势估计研究的五方面问题以及有望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措施,从而为防空反导智能战场态势估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战役指挥人员根据态势认知进行决策,态势认知不足将导致决策错误。如何开发战役态势认知智能辅助系统,以辅助战役指挥官动态认知战役态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态势认知概念进行了介绍;对战役态势概念和要素进行了分析;根据战役态势特点构建了战役态势认知框架,描述了框架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模型。所提出的战役态势认知的概念框架可以为战役态势认知智能辅助系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未来高强度火力对抗的战场环境下,具备无人协同、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及效能倍增的军事智能无人作战能力,是新时代军队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首先分析了当前智能无人作战的发展现状,然后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了研判,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战场态势预判与博弈对抗中的应用,最后为智能无人作战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太空态势感知任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太空态势感知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焦点。针对太空态势感知前沿问题,基于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思想,将太空态势感知前沿问题归纳为4种能力问题,分别从探测/跟踪/识别能力、特征描述能力、威胁告警与评估能力、数据集成与利用能力4个方面,对每一种能力中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探讨了太空态势感知当前研究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的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今军事领域问题的研究已步入了信息化主导的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智能辅助指挥员完成战场态势理解已遇到了瓶颈,亟需探索突破。认知智能中深度学习的提出可为该问题的突破提供契机。通常,指挥员进行战场态势理解是分层次的。其中的高级理解则需要深度学习来模拟。就此,展开了探索性研究。概述了战场态势评估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指挥员理解战场态势的思维模式,掌握了指挥员理解战场态势时的主要步骤,并结合深度学习运行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指挥员战场态势高级理解思维过程(以判断敌方对我方可能的主攻方向为例)模拟方法,该方法利用认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以CNN为例)对指挥员战场态势高级理解过程进行非线性拟合处理,从而达到探索性模拟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对其空间态势感知的相关政策条令作了调整,并大力推进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建设。从空间态势感知政策条令、装备技术两方面对美国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新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并从空间监控、空间预警和空间进攻3个角度分析新发展对美国空间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空间态势感知领域的新发展使得其空间态势感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并为其空间监控、空间预警和空间进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从而促使其在空间安全上的战略主动权和灵活性更大,自身航天器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在空间进攻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军事组织完成多样化使命任务中所应具备的指挥控制能力,对指挥控制能力成熟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借鉴北约研究分析与仿真委员会指控能力成熟度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控能力成熟度概念内涵、评定标准及其效用,提出了度量指控能力成熟度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当前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给出了提升指控能力成熟度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