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役义务与权利是确定一国兵役制度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国家兵役政策的重要参考。兵役义务与权利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本文对中国古代兵役义务与权利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兵役法是军事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违反兵役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促进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与国家兵役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余玉泉 《国防》2004,(3):26-27
兵役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核心工程。征兵是党政军重要而经常的工作,当兵是每一个适龄青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郑军  白爱民 《国防》2016,(11):52-54
征兵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源头工程,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同步进行全方位调整改革,构建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新型征兵工作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6.
依法征兵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征兵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征兵面临矛盾问题的有效方式。征兵工作是国家行为,兵役机关必须紧跟依法治国进程,从法治角度观察问题,以法治思维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难题,积极推进兵役法规的执法创新和执法实践。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温华战  岳松辉 《国防》2016,(8):59-60
破解征兵工作难题、提高征兵工作质量是当前各级征兵机构面临的要务。必须以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为引领,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等,积极作为,破解难题,创造佳绩。  相似文献   

12.
13.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武部在今冬征兵工作中,高度重视征集高学历兵员,及时掌握辖区内高学历适龄青年的分布情况,建立高学历适龄青年数据库,并走进院校开展兵役法规宣传,利用街道、社区、车站、超市等公共场所电子屏幕和电信网络发送征兵信息.使兵役和优待政策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4.
15.
李长柱 《国防》2001,(2):39-40
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送子从军而言,不同时期父母的心态不尽相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的是打土豪、分田地;解放战争时期,为的是推翻蒋家王朝,早日赢得全中国的彻底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的是保家卫国、抵御侵略,让亿万人民享受和平的阳光,当然,其间也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子女退伍后有个“铁饭碗”,把“退伍证”变成达到某些个人目的的“敲门砖”……那么,处  相似文献   

16.
巫文通  鲁沂 《国防》2001,(2):41-42
换上军装,告别亲友,离开家门…… 公元2000年初冬,全军各部队又迎来了新兵入伍的日子。在喧闹的锣鼓声中,一批接一批热血男儿从四面八方聚到军(警)营。 初进“大熔炉”,面对“直线加方块”的特殊环境,这些新战士会有什么反应?近日,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了探访。结果令我们感到振奋,也足可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新兵父母们放宽心:他们在经历了从普通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转变过程中的“灼身”之痛后,正朝着父母们期望的目标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7.
研究征兵制度改革,旨在揭示其内在规律,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优秀人才.当前,解决“征兵难”问题,需清除征兵制度中的阻滞因素,运用系统思维方法,从优化征募结构、调整服役期限、调整定兵方式三个不同层面发力,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肖石桥 《国防》2001,(11):22-22
县级人民武装部是同级政府的兵役机关,人民武装力量动员的一线指挥部。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武装干部队伍,人民武装力量动员的平时准备才能落到实处,战时实施才能快速高效。基于这个认识,广西军区一直把加强人武  相似文献   

19.
退役军人经过部队培养,在政治、军事、思想、纪律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具备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创新意识、旺盛的工作干劲,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各级兵役机关应主动抓好退役军人创业发展工作,使退役军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借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兵役动员经验的基础上,兵役动员策略和方式更为成熟。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财产利益的再分配,赢得了汲取人力资源的合法性;通过"诉苦"运动对解放区民众进行情感再教育,为兵役动员进行了情感铺垫。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参军热情,轰轰烈烈的参军运动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