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观念,通常指一个国家、民族在平时和战时,为防卫外来侵略,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利益的意识和行为。一般来说,国防观念在战时毋须特别强调,重要的是和平时期国防观念的养成与强化。历史经验证明,和平时期国防观念淡薄往往成为导致败军误国的  相似文献   

2.
于汝波 《国防》2004,(5):28-29
尚武精神是民族的脊梁,是国民素质中的“巨能钙”,是国防力量的文化基因。要加强国防,就不能忽视对民族尚武精神的培育和引导。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尚武精神的强弱,与这个国家国防能力的强  相似文献   

3.
海洋秩序为中国近代国防的重构提供了现代性的价值内核——民族国家,这是近代国防区别于古代国防的根本尺度。中国近代国防在从华夷秩序到海洋秩序的转移中实现了基于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新国防观的重构和国防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放在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下来考量,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来运筹,放在强国复兴进程中来谋划,领导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一是坚持政治引领,指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同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相一致.二是坚持以战领建,指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锻造人民军队能胜任使命任务的军事能力.三是坚持自立自强,指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植根实践开拓有特色的前进道路.四是坚持有序有效,指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走上依法依规和提质增效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出现的历史现象。国防观,则是国防的客观存在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它们同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初阶到高级,由萌芽到成熟的演进过程。国防的由来及其实质国防萌芽于氏族公社。自从劳动产生了人类,其生存就时刻受到外界的威胁,因而,人类从一开始就养成了一种对外界的防卫本能。这种本能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了防卫意识。这种防卫意识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陆振尧 《国防》2006,(9):60-6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抓好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不仅是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强化全民国防观念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把激发本民族的进取精神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结合起来。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进取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灵魂和内在动力,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辉煌的根本保证。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我国各民族之间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爱国主义教育是消弭不同民族认识差异、促进各民族团结、增强…  相似文献   

7.
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屏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核心地位。早在商讨新中国建国纲领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号召,并由此拉开了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序幕。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道路上开拓前进,不但创造了辉煌业绩,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更加清醒地认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规律,为加速国防和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只有建设强大国防,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才能有可靠的保障国…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给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是努力实现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李金宇 《国防》2013,(11):39-39
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关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国防教育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筹划、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国防观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体现全国军民守土卫国的爱国意识,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灌注到军事上会转化为战斗力。它是遏制敌人战争行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历史表明,国防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现代化国防必须要有现代国防观念。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就无法实现,而如果丧失了国防精神,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英国是一个标榜“个人主义”和“思想自由”的资本主又国家,但它对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的教育是从不放松的。每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将近30年无战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逐渐觉得战争已经远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开始淡化。许多人不关心国防.只追求物质利益.这种国防意识的缺失无疑是让人担忧的。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自然离不开经济的强盛,但国防作为国家的脊柱.同样不可弱化。拿破仑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以瑞士为例,这个永久性中立国虽然已经160多年没有战事.却始终在做着战争准备。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完善的地下掩体,里面有水和食物.一旦开战,可随时供人使用。瑞士的常驻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预备役军人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官曾自豪地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度,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恙。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失去忧患意识的国家是危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存亡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防建设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国防意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此时正值民兵整组之际.希望我们民兵能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认真搞好训练,真正做到平时能工,战时能攻。让我们自豪地说:“我们渴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  相似文献   

12.
党管武装     
最近,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就提高国防观念问题发表谈话。他说,提高国防观念应注意认清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化不了。但是,没有强大的国防,不能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也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古今中外历史证明,国家的昌盛、民族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边疆,这些地区又大都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或重要战场,在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国防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必须抓紧抓好。 强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防教育,必须突出与民族和地区特点相关的内容 一、坚持突出民族团结的内容。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建设,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时期,国防就虚弱,外敌就乘虚而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55个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地区,其中有2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的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在这些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兵学文化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土壤,我国整体的国家战略是中国特色国防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潮流是中国特色国防理论创新的着眼点与前进方向;中国特色国防理论的创新必须扎根深厚的历史土壤、立足整体的国家战略、着眼变革的时代潮流,如此方能准确分析和把握国防军事领域的发展规律,科学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进步,赢得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光辉未来。  相似文献   

15.
国防经济国际化是指军品生产过程被置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国防项目由两个以上国家共同投资、合作研制和生产、共享利益的国际合作现象。它有深刻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力,也应在一定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经济国际化。本文对国防经济国际化进行了分析,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并根据国防经济国际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以及我国国防经济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应采取的几点措施:坚持和平自主的外交战略;突出国防经济合作的特点;在国防经济领域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选择合适的目标;加强国防科研和生产基地的配套建设;正确处理开放与保密等一系列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秀勤 《国防》2010,(4):27-29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强大而巩固的国防。提到“国防”,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一排排迈着整齐步伐的军人。这些固然是国防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建立强大而巩固的国防,还必须构筑精神防线——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现在以至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社会基本单元,仍然是民族国家。“国无防不立”,这是国际社会生存竞争的一条基本法则。而国民的国防观念,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因素。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影响国家的安全因素已不象过去那样单一,但是不应忘记,国防建设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降低,各国仍然重视军事力量的威慑作用,强调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国富民富不等于国强,国力、军力薄弱,国家就很难有稳定的和平和安全。爱国家爱民族就要有国防观念。而公民头脑中国防观念的树立仰赖于平时的国  相似文献   

18.
张自廉 《国防》2005,(1):39-40
历史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伴随着激烈的国防斗争,整个民族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英雄主义得到高度的发扬,从而使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喜欢回忆祖先抗击侵略的那些胜利战役,怀念那些功勋显赫的将帅与英雄,直至花费巨资去保护那些弹痕累累的古战场遗迹,建造起宏伟壮观的战争博物馆;战争文学即使在和平盛世也仍具有无穷的魅力;刚勇的军人通常是年轻人效仿的榜样。人们真诚地期望和平却又不断地追忆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国防能有效地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为什么国防往往有助于激发民族崇高的精神面貌?为什么许多爱国…  相似文献   

19.
《大纲》第1个问题是论述了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领导、有组织地在公民中进行的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意识和精神,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陈时宝 《国防》2006,(12):17-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要求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时代赋予国防动员领域的历史任务。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用辩证的观点,准确把握转变思维、继承与借鉴等与国防动员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用辩证的观点来校正国防动员创新的方向,以确保国防动员创新健康协调地发展。切实转变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决策方向和发展的结果。僵化的传统思维束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