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欢 《政工学刊》2014,(5):56-57
2013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年轻人快乐心态报告》,对当下年轻人对于陕乐的理解、认知和表达进行了全面分析。这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当代年轻人在高房价、高物价、高就业压力下面临的“快乐缺失”问题的讨论。80后、90后的年轻官兵是部队的主体,他们作为立志疆场、献身国防的优秀青年,对于“快乐”,既有与地方年轻人共性的一面,也带有军营特色个性的一面,值得专门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秦川 《中国民兵》2007,(6):38-38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名业余作者。那是20世纪80年代,县人武部聘请我任民兵通讯员,部长王盛荣对我热情地说:“我在省军区政治部工作时,知道你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优秀民兵通讯员和业余作者,在1965年参加省军区‘四好连队、五好民兵’的征文活动中,你的诗词《玉楼春·库畔》经画家徐小昆配画后被评为优秀奖。”  相似文献   

3.
一位在抗击“非典”战疫中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的老党员回顾一生的追求,无怨无悔。在“七一”建党纪念日,他撷取记忆长河中的几朵浪花,作为忠诚的献礼。  相似文献   

4.
为老人画像     
老人,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优秀与杰出的老人尤其如此。生活于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中国,许多老人,他们的往昔就更有值得书写和难于书写之处。黄永玉的散文集《比我老的老头》,正是一位画家,用散文之笔为十几位老人的画像。  相似文献   

5.
指路明灯     
正屈指算来,《当代兵团》创刊已有十几年的光景。当年读她,我还带着些许年轻人的懵懂与青涩。随着年岁渐增,我褪去了当年的浮躁,一次次潜下心来与她对视,竟如老友般亲切而温暖。她不仅教给我许多新闻写作知识,指导我如何做好一名新闻工作者,更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全兵团新闻同仁交流学习的大平台,成为我做好工作的指路明灯。可以说,我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当代兵团》的指引紧密相连。在此,衷心感谢《当代兵团》,有你相伴的日子,我总能收获成长的喜悦和交流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为什么那个著名的苹果不是掉在自己的头上?为什么那只藏着“老珠子”的巨贝偏偏产生在巴拉旺而不是自己常去的游泳的海湾?为什么拿破仑能碰上约瑟芬,而自己却总没人垂青?仁慈的上帝听了年轻人的抱怨决定帮助他,先是照样给他一个苹果,结果他把它吃了。  相似文献   

7.
张国权 《国防》2009,(12):67-67
今年8月9日《参考消息》刊登了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8月8日的一篇报道:一名叫安德烈·扎戈尔斯基的20岁年轻人,在收到去莫斯科切尔塔诺夫区兵役局报到和随后前往服兵役地点的通知后,为了逃避服兵役,竞请来一位好朋友殴打自己,不仅把自己打得满脸带血,还打断了鼻梁骨。他到医院接受了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忠实读者。那1993年,我担任村民兵营营长,在镇武装部开会时,发给了我一本当年第3期的《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相似文献   

9.
日前,《上海家庭报》刊登了一篇《名士婚姻观》的文章,讲述了张中行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名士的婚姻观。张中行将婚姻分成四个层次: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他说自己的婚姻属于“可过”,即“吃饭不知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一对琴瑟和谐的“老来伴”形象跃入眼前。  相似文献   

10.
编读相约     
尊敬的编辑部: 你们好! 我是一名复员军人,生活在吉林省吉林市,这里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经济不算发达,工资收入较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也放不下对《当代海军》的这份挚爱、总是期待着你们的成功,那就是我的快乐。 我热爱海军,订阅了三种海军杂志,朋友们说我的爱好是“穷花”。所以每当看完一种刊物,我  相似文献   

11.
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篇叙事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讲述的是7个农民漫游俄罗斯寻找快乐的故事。诗人在诗里表现的是对社会的忧戚.主题很宏大.让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2.
民兵文摘     
快乐的钥匙 (一)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快乐钥匙被塞在老板手里。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 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吴名 《军事史林》2008,(9):26-30
提起电影《地雷战》,我国四十岁以上的人几乎人人皆知。当年电影少,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翻过来翻过去的放,电影的台词,群众都背熟了。  相似文献   

14.
张军 《中国民兵》2008,(9):11-11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武装”,曾任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人武部大院里长大的我,白幼就喜欢阅读父亲带回的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在《中国民兵》杂志的熏陶下,我走上武装工作岗位。如今,这位“无言老师”陪伴了我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5.
龙瑞 《中国民兵》2008,(12):F0004-F0004
龙瑞,四川成都人,全国著名山水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出版有《龙瑞水墨画集》、《秋天的收获——龙瑞山水画专辑》。曾先后赴香港、台湾和美国、泰国、德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人民的科学家钱学森逝世以后,社会各界都以各种形式来表达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悼念,而对于日夜奋斗在航天战线上的广大航天人来说,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民主精神,开放治学思想以及对年轻人的关心爱护都给人们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近日,航天界的一些老领导、老专家纷纷回忆起和钱老共事相处的点滴,这些包含深情的回忆不仅让我们感动,更成为一份值得永远珍藏和明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感激贫穷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三年前,曾读过一篇散文《穷并快乐着》,感触颇多。那时,任校报编辑的我将其加上按语后。于当日全文转发,在全院掀起了一场“贫穷”大讨论的热潮。事后,我才知道,像我一样感激贫穷的学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部口述历史电视纪录片,现场采访构成了《军工记忆》的重要一环,老同志们的精彩讲述串联出了一个个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的辉煌过往。为了突出老同志们的光辉形象,构建生动的采访画面,节目在现场人物采访环节中采取了"三角光"的布光手法。"三角光"布光法也叫"伦勃朗布光法",由荷兰画家伦勃朗创建,在其人物肖像画中,对人物面部的光影处理采用了明暗对比较强的效果。由于这种光效可以使人物面部产生明显的立体感,所以后来摄影师模仿伦勃朗绘画的特点产生了这种布光法,并且根据不同的人物特点可以加强或减弱光比反差。  相似文献   

19.
笑脸     
日子一天天过去,每一年的开头都孕育着新的希望,辞旧迎新总让人有着几分激动。本期特别编辑了一组主题为《全家福》的照片,意在用那一张张绽开着的最美最灿烂的笑脸,为战友们带去一声遥远的新年问候,和对家人的思念、祝福。2009年,《笑脸》还将延续几年来的风格和水准,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仍如一股独特的清新空气,给紧张艰苦的军营生活带来一丝丝清凉。我将用心把军人的情感和快乐融会在这些文字和画面中,让您快乐地阅读,愉悦着心情。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战友们在《笑脸》里能够感受到亲情、友情,寻找到健康、快乐。  相似文献   

20.
贾辰琼 《军事史林》2010,(12):55-57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当时我的士兵用的都是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快磨平啦!”的确“老套筒”、“汉阳造”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已是很老的枪了。八路军手中最好的步枪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