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于永军 《国防》2014,(11):18-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源远流长。蕴含于其中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安居乐业的百姓观,是中华民族最可珍贵的"和"文化基因,深刻认识其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对于回击"中国威胁论"的臆想鼓噪,消除一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之路的认知误读,坚定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武德的和谐价值之维体现为"贵仁尚义"的战争观、"安国保民"的战略目标和"先德后武"的战略方法。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军事伦理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特质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3.
陈高峰 《国防》2007,(5):13-14
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潮流,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成功地走上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又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更是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2014年9月24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志与决心。50年前的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作出的必然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也符合世界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又用自身的发展来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走对外和平、对内和谐的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军队必须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概括,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科学性、创新性、时代性,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我军历史使命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军队使命观,是指导军队建设的行动纲领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但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文化和地缘环境的影响,始终没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大国。中国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的国家,无论是从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来看,都需要大力巩固和扩展海权。建立中国特色海权应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权发展战略,在合作互惠的基础上维护和发展海权,要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力量,谋求非对称海权优势,走中国特色的海权之路。  相似文献   

8.
树立解决海洋权益争端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平方式解决海洋权益争端是我国的基本方针。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中国主张海洋权益争端应由当事国通过直接谈判和友好协商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声音     
《环球军事》2014,(18):5-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近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不断显现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变化,随着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断推进以及向强国强军目标迈进,国内外不少人士对我国是否继续或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和平发展与强军战略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产生了诸多不同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对和平发展道路问题作出了系统而明确的阐述,表明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揭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阐明了和平发展与强军的相互关系,为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和平发展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崛起观的重要理论依据。该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和平发展思想,即:邓小平对国际环境作出了正确和科学的判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察;奉行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的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战略;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相似文献   

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国防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变革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我国国防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军民分离"向"军民融合"的转变之路。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中,需求结构转变提升了国防经济的发展质量,产业结构转变拓宽了国防经济利用社会力量的渠道,要素结构转变为国防经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撑。适应这种背景转换,应深入推动国防经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并积极引导其从"单向式"发展向"循环式"发展转变,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的机器业获得了一个"繁荣"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追求机器业发展几十年的结果,更是战争特殊环境直接推动的结果。然而,这种主要因战争而"繁荣"的假象是暂时的,在整个中国工业中的比重也很弱,它并没有将中国工业化推向深入。同时,就战争带给机器业的影响来看,它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就战争发动者与应对者,它带给人类的是祸大于福,任何寄希望于战争带动社会经济、大发战争财的做法迟早会作茧自缚。我们应反对战争、创造和平、珍惜和平,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谋求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和平发展道路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党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平发展的同时必须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才是持久、牢靠的发展,也才是既有利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开放市场,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天下观”把和谐的天下秩序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并由此形成了求和平、谋统一、重防御的中国战略文化传统。近代以来,在西方“强权即是公理”的战略文化冲击下,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中国战略文化实现了文化革新,但其基本价值观念没有变,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4项内容:第一,巩固国防 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第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这是中国国防建设的一个基本点,第三,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是中国军队建设的着眼点。第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03,(1):54-5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近发表了(《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介绍中国的国防政策和近两年国防建设情况,再次用大量事实和数据说明,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相似文献   

19.
声音     
《环球军事》2010,(13):5-5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奉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国防力量的保持和发展仅仅是为了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中国的安全。中方希望美方能够客观、理性、公正地看待中国的国防政策和中国军队的发展,要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军互信、有利于增进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事,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安全的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建设强大的国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晟  李华 《国防》2006,(1):1-6
和平发展的根本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国家制度创新,但国家制度的创新必须在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强大的国防是营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基本手段,是国家制度创新的基本保障。和平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深入融入世界,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有效的国防建设支撑,强大的国防是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基本要求。中国要实现和平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外交能力,但当代及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军事实力仍是国家外交能力的重要标志,强大的国防是培育、发展外交能力的基础。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根源,中国的和平发展首先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振兴与凝聚,尚武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强大的国防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母体和基本保障。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要创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