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加强经济动员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技术特征、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国防动员的快速高效和持续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国防动员新生事物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必须立足“市场”,着眼“战场”,适应现代战争需求,把服务和保障“打赢”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精心筛选承办单位和项目1.紧紧围绕作战需求,优先选择国防建设和军事急需的对象。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在一些军事工业企业、民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医疗单位等重点方向、重点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事业中成立了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全国各…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国民经济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功能拓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的概念和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提出了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建议:转变理念,加强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理论体系研究,推动国民经济动员立法,将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作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中心建设和运营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县级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经济动员的最末端,担负着将平时经济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具体任务,作用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县级国民经济动员水平,必须延伸组织触角,加强经济动员机构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经济动员法律体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拓展国民经济动员经费保障来源渠道,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提高履行职能能方;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大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提高精确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4.
强大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能够为政府应对与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强大的资源保障能力。文章分析了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特点和构成,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应急能力建设应从制度建设、技术建设与人才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是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动员体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前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存在重复建设、布局不合理、缺少演练的机会和监督检查、动员法律责任与权利很难落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有计划地组织演练,加强对其监督检查,同时切实加快法律建设。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福建)船舶改装和维修保障动员中心在“兼容并扩”发展战略中增强经济动员能力,着力提高专业保障队伍应急维修和改装能力,完善企业动员与维修保障能力,不断推进企业经济动员中心常态化建设,并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实践证明,坚持融入式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常态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是依托国民经济中现有的法人单位建立的新型动员生产组织形式,具有经济功能、军事功能、转换功能和辐射功能。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必须抓好立项审核期、建设培育期和运行发展期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任务是由保障全面战争、核战争需要转变为保障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其主要特点是:必须以局部经济动员为重点;必须突出高技术动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变力;必须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中心任务。新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对管理体制的要求是:把健全组织机构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虚实结合”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把协调四个关系作为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动员效率的关键环节;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调节体系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加入 WTO 在有利于壮大经济动员基础、提升经济动员资源质量、增大经济动员空间的同时,也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对此,必须把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作为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出发点,把壮大动员基础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完善动员体制作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着力点,把搞好国民经济动员准备作为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聚集点。  相似文献   

10.
物流外包是国民经济动员利用民用物流能力的重要形式。采取物流外包方式,可以提高动员效率、降低动员成本、增强动员保障能力,但是也存在风险。实施物流外包要遵循以需求为牵引、互惠互利、协调配套和适度性原则,设计物流外包服务合同范本,制定周密的动员计划,加强军用技术标准与民用技术标准接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民用企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发挥产业优势 深化军民融合 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进  少将 《国防》2014,(1):62-65
正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单位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引导社会经济资源更好地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是贯彻习主席"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近年来,湖南省国动委围绕形成布局合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反应快速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大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现已建成工程机械、小型船艇、血液制品、特种防护装备4个国家级经济动员中心,筹建了食品、药品、电子、有色金属4类12个省级经济动员中心,实践积累了建、管、训、用的有益经验,拓展深化了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全省国民经济军民融合水平得到提高,应急应战动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既是国防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指导思想。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必然产物。该中心依托的是以民品生产为支撑的企业,是国防保障力量的基础和预备,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内容有广泛性,具有健全的平战转换机制和军民产品转换能力。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一要明确该中心建设的法律依据,二要制定发展的总体规划,三要强化运作的行政监管,四要解决资金来源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娄纯泗 《国防》2015,(2):74-75
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形式、内容和范围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聚焦实战化标准和打胜仗要求,成规模抓好动员基础建设,成体系深化应急应战准备,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动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系统工程,应按照融合式发晨的要求,调整建设思路,改善体系结构,构建应急应战一体化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健全包括动员需求对接、动员资源管理动态优化、动员预案训练演练、风险分担等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建立有关多等级动员、动员优先保障、企业预备役的配套法规制度。同时,要搞好顶层设计,严格落实责任制。  相似文献   

15.
叶健  吴春龙  陈力 《国防》2002,(7):24-25
搞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是编制经济动员预案和建设经济动员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对于制定战时后勤保障计划、合理使用地方经济动员保障力量,实施军地一体化的战时后勤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基础工程 国民经济动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它的潜力调查任务涉及到国民经济诸多部门、行业和领域,是一项较繁杂的系统工程。应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经济动员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16.
围绕系统的适应性,国民经济动员将朝着信息化程度高、利益引导与机制保障相统一、核心能力突出、具备综合应急能力的方向发展。应从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持续创新、整合包括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在内的保障体系、加强动员平台建设三方面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动员除了军事功能之外,更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非军事功能。文章认为,国民经济动员必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并就如何实现应急反应能力、常备应急能力、联合动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非战争军事行动规模、使用力量的不同对国民经济动员的保障需求也各不相同。目前,除对各种经济动员资源提出保障需求外,地域需求也已从国内扩展到了国外、从陆上扩展到了海上、从定点扩展到了遂行机动。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国民经济动员保障,应重点加强高新技术特种装备和应急装备动员保障建设、军需物资应急采购与供应动员保障建设、反恐疏散及重要目标防护的动员保障建设、海空远程快速投送动员保障建设和应急通信动员保障建设,并辅之非战争军事行动军地联合协调沟通机制、完善的法规标准和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有力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9.
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大力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角度分析了新形势对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动员组织、动员内容、动员准备、动员手段和动员教育等不同方面提出了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战时应战"是国民经济动员的根本,"急时应急"则是国民经济动员职能的拓展。当前,进行国民经济动员应战与应急一体化建设必须构建权威高效的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指挥体系,规范有序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体系,完备配套的国民经济动员法规体系,布局合理的国民经济动员物资储备体系,联合敏捷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力量体系,以不断增强综合动员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