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汤扣林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5):110-113,117
针对二维空间交叉定位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三维空间交叉定位方法.根据雷达波在空中传播的折射特性及侦察站对目标的测向方位在三维空间标确定目标的测向平面,利用多个测向平面结合最小二乘法对目标进行交叉定位确定其位置.本方法消除了二维空间交叉定位中存在的正北偏差、投影变换的方位变形等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高了无源测向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多站多目标交叉定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定位是一种利用多站角度信息进行解算获得目标距离信息的方法,利用双站即可完成对目标的三维定位.但在多站多目标情况下,该方法存在虚假定位问题,且此时的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距离门限判决的多雷达站多目标交叉定位假点剔除算法,并利用目标的冗余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以改善雷达交叉定位系统中交叉定位误差分布特...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会角的多站交叉定位融合算法及误差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定位是一种利用多站角度信息进行解算获得目标距离信息的方法,利用双站即可完成对目标的三维定位,但此时的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较差。在多站系统中,可以利用目标的冗余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以改善雷达交叉定位系统中交叉定位误差分布特性和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交会角的多站交叉定位融合算法,仿真结果给出了融合前后的定位误差分布图。与以往的方法相比,此方法计算量小,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前三维空间测向定位多采用先在二维体系中计算然后转换为空间坐标的方法,正北偏差、投影变换的方位变形等对定位精度造成很大的影响。算法立足于三维空间,将实神经网络代数算法首次应用到三维空间测向定位,利用其非线性逼近能力强等特性求解多个测向平面形成的空间目标观测方程组。仿真实验表明,定位精度明显提高,在不同测向精度条件下定位误差接近CRLB,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卫式干扰条件下火控雷达网的目标定位问题,依据测向交叉定位原理,建立了火控雷达网测向交叉三维定位模型,分析了影响测向交叉定位性能的各种误差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控雷达网测向交叉三维定位精度模型,以此对自卫式干扰下火控雷达网的定位精度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在自卫式干扰条件下,火控雷达网采用测向交叉定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  相似文献   

6.
三维多站测向交叉定位算法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站的测向交叉定位中,常把三维问题分解成二维和一维分别解算,这种方法虽简单易行,但定位精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文中详细推算了这种算法的误差模型;然后给出一种用泰勒级数法结合最小二乘的思想进行定位的方法,并通过仿真计算证明了这种泰勒级数法的定位性能要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7.
双站测向交叉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向交叉定位作为一种无源定位技术而受到高度重视。通过阐述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原理,推导了该法的定位精度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实验分析了单站测角精度、站点坐标精度和基线长度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该类系统的技术作战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多站无源定位中,测向交叉定位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经典方法,但如何从多个低成本低精度测向传感器获得高精度定位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目标位置信息场定位法在处理多目标定位问题时能够同时确定目标数目和多目标位置,对传感器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融合性能。运用目标位置信息场定位法,研究在感兴趣定位区域内用多数低精度测向传感器代替少数高精度测向传感器进行定位,并借助定位算法的GDOP对定位效果进行描述。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目标位置信息场定位法可以用于多数低精度测向传感器测向交叉定位,并且可以达到少数高精度测向传感器同样的定位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上多无人机协同交叉定位的优化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部无人机协同交叉定位,考虑无人机安全距离、通信距离和动力学约束条件下,解决多部无人机自动实现对飞行速度和角度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多机协同测向交叉定位方法,该方法先根据几何稀释度精度建立了不等式约束下的无人机运动参数单目标优化模型,再利用惩罚函数法将优化模型转换为无约束条件的极小值求解问题,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获得各无人机飞行速度和角度估计值.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不同无人机阵型和辐射源运动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相比直线飞行配置方法,其定位精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信息化战场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研究基于二维干涉仪测向方法的电子侦察卫星单星定位体制。分析了电子侦察卫星单星定位原理及定位算法,提出了电子侦察卫星单星测向定位精度GDOP算法,通过仿真定量计算卫星测角误差、卫星姿态误差和卫星位置误差对卫星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电子侦察卫星测角精度、姿态控制精度和位置测量精度越高,单星定位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约束条件下双基地雷达定位系统的最优定位点问题.当目标分别平行和垂直于双基地雷达基线运动时,在定位误差GDOP最小准则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表明,双基地雷达最优定位点的位置与k(测距误差方差和测角误差方差的比值)和d(接收站到目标飞行轨迹的距离)有关.得出的结论对双基地雷达的优化配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无源时差定位布站形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时差法对空中机动目标进行定位,地面至少需要四个基站工作,而地面基站的布站形式对定位精度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计算机对时差定位的三种基本布站形式进行分析和仿真,得出了目标定位精度与布站方式的关系,即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达到最优的测量结果.通过建立时差定位模型,分析影响定位精度的各因素,得出了不同布站情况下的几何精度因子图,为无源时差定位系统的布站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single-facility and multifacility problems of the minisum type of locating facilities on the plane. Both demand locations and the facilities to be located are assumed to have circular shapes, and demand and service is assumed to have a uniform probability density inside each shape. The expected distance between two facilities is calculated. Euclidean and squared-Euclidean distan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音波法气体管道泄漏定位的精度,对影响该方法泄漏定位的主要因素以及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假设计算,分析了绝热指数和压缩因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较大时绝热指数和压缩因子变化较大,在定位计算中不能忽略。在此基础上,考虑管内沿线气体的流速、温度和压力分布等因素,对音速公式、气体流速公式以及定位公式进行修正,从而得到可以较为精确求解泄漏位置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牛顿-科茨公式改进算法。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完善音波法管道气体泄漏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航空测向交叉定位模糊区面积是几何近似分析,对这种近似分析带来的误差无法进行衡量。推导出了航空测向交叉定位模糊区面积的完整表达形式,并结合航空条件下测向交叉定位的特点,以此作为参照,通过仿真对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式误差较小,现有几何近似分析的结论可以较好地描述航空条件下的测向交叉定位模糊区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设计文件上采用的4种关于位置代号的标注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寻求一种较为适合设计、管理和生产实情的标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目标定位误差对武器射击效能的影响.先针对目标定位误差的特点,给出处理目标定位误差数学方法,然后通过计算实例,探讨了目标定位误差随武器射击精度变化而对射击效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方位/多普勒频率联合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传统的无源定位技术基础之上,采用增加观测信息量的方法来实现单站无源定位,即方位/多普勒频率联合定位技术.该方法通过测量得到的多普勒频率提取目标的径向速度信息,再结合测角系统所测得的方位信息对目标进行定位.在对其定位原理分析讨论之后予以实现,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这种定位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下快速路的特点和重庆市地形特征,分析了在重庆市地下快速路中使用双层隧道的优越性,并根据双层隧道边墙受力不利原则提出了两种双层隧道新型结构方案。利用计算软件对两种新型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的稳定性和边墙二次衬砌受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边墙位于中隔板中部的双层隧道结构更加适用于城市地下快速路。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分析双机的作战需求基础上,针对双机交叉定位的原理,对其定位误差及定位配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通过仿真结果得出了定位误差的GDOP分布图,并结合双机有效定位面积这一指标进行了协调分析,最终确定出双机的最优化配置距离。基于最优化配置距离,可以在保证较高定位精度的同时,使有效定位面积达到最大,更好地为双机提供目标方位和距离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