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正在向世界造船强国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转民》2010,(3):80-80
2009年,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造船完工14艘,首次突破70万吨大关,达到71.6万吨;完成造船产值54.2亿元,同比增长11.5%;接获13艘新船订单,包括1艘12缆物探船、12艘3.5万吨散货船;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60亿元,同比增长7%;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52.47亿元,同比增长2.7%;  相似文献   

3.
2007年江西船舶工业完成总产值22.23亿元,同比增长32%;完成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813%。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和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手持订单累计达到140亿元,而且均来自国外市场。同方江新和江州联合从过去无米下锅到如今订单饱和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已在上期杂志刊发了对《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解读,这期再刊发对另外两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一艘艘新型船的下水.一张张新订单的签约,我国造船企业的造船能力越来越强.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都在努力争创世界一流造船集团.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猛.近十年来稳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船舶行业的上升趋势.鼓舞着我国的造船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山东船舶工业抓住国际造船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实施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实现了造修船、海洋工程以及船舶配套业快速协调发展,全行业呈现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长40%左右,今年一季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8%;增加值同比增长39%;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利税同比增长70%;利润同比增长7%。  相似文献   

7.
上海世博会涌动世界,中国船舶馆让上海世博会更精彩。7月6日,围绕中国船舶馆的设计建造、船舶工业的未来发展等问题,记者有幸采访了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副馆长、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龚汉明。  相似文献   

8.
主营业务收入399亿元; 承接合同金额474亿元; 承接船舶订单超过600万吨; 手持船舶订单1024万吨; 船舶完工214万吨; 中船重工已由扭亏脱困求生存的困难阶段, 逐步进入到改革创新大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筑牢企业发展的“生命线”,7416厂夯实了前进的基石,增强了动力。2007年,工厂超额完成了全年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安全目标,工业总产值3.17亿元,经济总收入3.97亿元,实现利润3278万元,同比增长20%。该厂以快速发展而有力地诠释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法只有平平安安地生产,才会有稳定增长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江南造船厂(前身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见证着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历程,亦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40余年风雨兼程、世态变迁之后,他们举厂迁移,让出黄金宝地,用于上海世博园建设。7月6日,记者有幸采访了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南大庆。  相似文献   

11.
船舶工业作为国际性产业,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今年1月份,全球新船订单量只有30多万吨,相对于1.9亿吨的世界造船能力,可见受危机冲击之深、之广。对于船舶工业来说,正确认识和判断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烈度,采取科学的应对方略,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船集团公司分别与广州市、珠海市.中山市签署了加快船舶与海洋工程制造业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船集团公司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大在广东的投资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以推动广东船舶工业实现新一轮发展。中船集团公司始终将广东地区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在粤成员企业造船产量占到全省的90%.是广东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十二五”期间.中船集团公司将突出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3.
转变造船模式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认识现代造船模式及"转模"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国际船舶市场 以来,就发现中国的造船模式还是沿用50年代的船体建造、 船台散装、码头舾装、全船涂装的传统造船方式,生产效 率低。从此开始,中国船舶工业开始学习日本造船企业的 生产设计,到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转换造船模式(以 下简称"转模"),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促进了中国造船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20年,我国船舶工业具备有利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但在2021年前冲击世界造船强国目标的征途将是艰难的,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到2010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25%以上,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到2015年,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以上,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同时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力争4-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10强,20家企业进入世界50强。这是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规划》于8月16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也于9月1日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规划》座谈会。船舶工业处在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2…  相似文献   

16.
<正>一、加快总装造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应对国际船舶市场的挑战,适应世界造船业的发展,使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加快总装造船步伐。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应对船舶市场严峻形势的需要,是企业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集团公司"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必然选择。最近几年,船舶市场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1月12日召开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次工作会议上,集团总经理李长印,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拼搏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明确部署了下一个五年的新目标。按规划,到2010年,集团公司造船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集团经济总量将在200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20亿元。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贯彻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船舶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对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引导,近日,国防科工委先后发布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这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船舶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杂志第9期和第10期上分别刊发对这三个专项规划的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批示精神,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掀起新一轮的引进、合作、开放的高潮,尽快缩短与日韩等先进造船集团的差距,努力实现集团公司“三步走、翻三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奋斗目标。10月20日—11月6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长印率团一行11人赴韩、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转民》2009,(5):77-77
2009年一季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完成全年目标赢得了主动。兵器装备集团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389.89亿元,同比增加30.07亿元,增幅8.36%,超出了全年营业收入预算增幅;利润总额逐月增长,2月份利润总额比1月份环比增长297.07%,3月份比2月份环比增长286.95%,达到6.28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销售汽车30.66万辆,同比增长13.18%,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