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论国防工业集群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国际国防工业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国内政策引导和国防工业产业特点来看,集群化是国防工业新型化的有益探索,不仅能促进国防工业自身发展,还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在国防工业调整改革中应采取科学对策,以促进国防工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企业管理创新的 新趋势、新特征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工业社会正向知识社会转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结合,企业管理创新出现了新趋势、新特征:经营战略全球化;竞争理念双赢化,企业组织学习化;管理行为人性化;经营决策知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风险管理超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转民》2014,(8):24-25
<正>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0年9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201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辅助的产业集群。开发区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12个,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3项;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是国防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推进军民融合的平台。利用网络方法研究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的内在机理和变动趋势,可以发现,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是一种经济活动现象,其融合程度及变化趋势是由区域网络发展的内在演化机制决定的,它通过区域内企业集群的技术网络和产品网络交互作用,实现产品与科技的区位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谷鑫  郑绍钰  张文鹏 《国防科技》2017,38(5):065-074
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进程中,军民融合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形式,其形成问题研究更是对其发展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以军民融合产业创新集群的内涵着手,通过刺激—反应模型与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其形成过程与促进措施。研究表明,军民融合产业创新集群作为复杂适应系统,创新主体的适应性能力及其内在关系是集群形成的关键所在;为使合作创新行为成为演化博弈的稳定策略,从合作创新能力系数和合作创新成本、拥有的创新资源以及政府资金支持三个方面剖析集群形成的促进作用,对军民融合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与演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国家之间的竞争已变成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高新技术之一的卫星技术是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卫星产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它的壮大发展使国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卫星产业中,卫星导航产业是朝阳产业,它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利器,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型转型的重要途径;它依托移动通信、汽车制造和互联网等大产业,会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今,卫星导航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第三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国家战略,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其金融改革的先行先试做法可为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是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促进军地科技资源融合,适应高技术产业集群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兵团将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使园区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兵团工业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期"新闻会客厅"邀请农二师党委党校高级讲师杨芬与大家一起探讨兵团依托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以及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安徽高度重视支持军工发展,注重打造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新型龙头企业,促进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工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产业发展的特点安徽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军工产业发展,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建设了一批军民两用产业化项目,军工产业已经开始引领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安徽省产业优化升级、经济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组织为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提供了产业和技术支撑。运用"三分法"理论,从交易费用视角探讨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下的科层组织企业、中间性组织产业集群和交易性组织市场之间的关系,引导和规范产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节约交易费用,可以提高武器装备采购效益,以适应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需要。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作为我们党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许多新观点、新突破令人关注。通过学习,笔者认为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观点新突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一个新动力。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资源消耗和大规模政府投资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要素结构的转变,原有的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整合创新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以来,航天一院遵循“成果化、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的规律进行了大量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延伸;沿着“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路径不断攀升。但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前瞻性不够,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办法不多,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能力不强等瓶颈。本文针对一院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途径及前景,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军民结合机制、政府政策投入机制,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各级政府的规划、推动和引导作用,充分支持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和地方企业相互参股,可以推进军民结合产业集群化发展,依靠产业链拉动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在这场竞争中,我们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开发研究力量较为薄弱;高科技商品化率、产业化率较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缓慢、创新能力不强。针对上述挑战,我们的对策是: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三大支撑系统,促进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立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效结合的新机制;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使企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注重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创新能力;政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拥有上海和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代经济产业体系较完备,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市场化和开放化程度较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中居"领头羊"地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提速升级,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市场要素、人才流动、资金流通等各领域一体化发展处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24日,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认定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通知》。根据《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3[230]号),国家科技部认定了北京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07,(11):75-76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环保产业为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并正在成为国防科技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防科技工业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在体制结构、运行机制、开拓市场、加快科技进步等环节上有重大突破,以推动环保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防产业组织结构是指国防资源(或生产要素)在国防生产过程中相互组合、联接、运行的方式。国防产业组织结构分析是以国防产业内企业的最佳资源分配状态为目标,研究寻求最有利于国防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的结构方式。国防产业的生产是出企业组织进行的,企业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国防产业的生产又是为国家安全而进行的,国家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安全利益。这两种利益的合力产出国防产业不同于民用经济组织结构的种种特点。只有把握这些特点,才能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合理有效地组织国防资源的运行。  相似文献   

20.
煤炭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有“化工之母”的美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煤炭行业、特别是大型煤电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加快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