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龙  李欣 《军事历史》2007,(2):36-39
1812至1815年的第二次美英战争,是19世纪初期新兴的美国为维护海上中立权益和攫取北美地缘利益与英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1812年战争.这场战争被美国人视为第二次独立战争.在1815年1月的新奥尔良之战中,美军重创英军,为这场战争的结局贴上了"胜利"的标签.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策略长期以来却遭到军事史学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揭示战争本质的重要论述,但战争与政治的范畴则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军事家思想家们已开始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或首要因素看待,但具有直观、朴素的性质;资产阶级军事家思想家们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探讨,在克劳塞维茨的时代基本上是零碎和不自觉的,在克劳塞维茨之后褒贬不一;克劳塞维茨首次提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论断,并通过这个论断基本正确而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但对政治的理解有偏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批判地汲取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论断的合理成分,改造了这个论断中的政治概念,并对这个论断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发展,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考察战争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袁峰 《国防》2001,(1):30-31
有人讲,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确如此.回首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生灵涂炭,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又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威胁和恐惧.战争使善良的人渴望和平,也使邪恶的人变得疯狂.爱好和平的人和迷信武力的人都没有闲着,一边是努力铸造和平盾牌,另一边则忙着打造战争机器.几经沧桑之后,人类终于跨进了21世纪.新的世纪是否会如过去一样总是战争与和平相伴?新世纪大国的国防是和平之"盾",还是战争之"矛"?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白帮喜 《国防》2007,(1):70-70
关于作战与训练的关系,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作战能够牵引训练,这是无可厚非的道理.然而,有的人在理解和运用"打仗"与"练兵"的关系上,往往把昨天的战争作为今天训练的参照系,比如按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要求去训练,这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部队中开展的”以劣胜优”讨论,对广大官兵更好地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树立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信心,对于建立和完善适应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思想和训练体制,形成部队坚强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同志在讨论中暴露出的不正确思想倾向仍然未能很好解决.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克服“武器制胜论”的倾向高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运用,给现代战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与武器关系可以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于是,一些人就片面地夸大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而不去研究构成战斗力中的其它要素作用,认为武器已经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种倾向是错误有害的.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仍然是科学真理.任何高技术装备都离不开人的制造活动,世界上没有哪一件高技术武器离不开了人而凭得来的.没有高素质人才,高技术武器装备也不会产生并应用于现代战场上.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较之过  相似文献   

6.
战争中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并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其中,有学者认为,恩格斯强调"战争胜负取决于物质条件",毛泽东则强调"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由此断定,恩格斯和毛泽东关于人与武器关系的论述是相互矛盾的.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全面、辩证地认识人与武器的关系,必须把握武器的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武器的两重性既说明了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也回答了武器在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对于澄清“唯武器论”、“唯意志论”等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怎样成为伟大军事家的(五) “从战争学习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未想到过要打仗"的毛泽东,被国民党蒋介石"逼上梁山",投入了中国革命战争,最终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那么,没有进过军事院校的毛泽东为什么能够"用兵真如神"?他高超的军事才能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同毛泽东极为注重战争实践,善于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匿是分不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  相似文献   

9.
习主席指出:"培养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智能化视域下战争形态呈现复杂特征,尤其是智能化作战装备对战争成败的影响愈来愈凸显,但"人是战争成败内因"的认知却始终如一。所以,在未来智能化战争形态中,必须仍然紧紧围绕人这个主要内因,充分利用智能手段激发士气、磨练意志、涵养血性,最大限度调动官兵积极性主动性来保障作战胜利。  相似文献   

10.
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是提高现代战斗机作战能力的核心因素.通过对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人/机协同的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在 "适当智能化"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了新型的人/机关系,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智能,以适应未来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战争环境.接着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并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方法.最后指出在系统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战争中的政治性工作借鉴周承昌高技术武器的出现及在海湾战争中的演示,使人们更多地注意到战争中“物”的因素。有的认为未来战争主要是高技术武器的竞赛,人的因素退到次要地位,政治工作没有条件施展了,作用不大了,因而对政治工作历来是我军夺取战争胜利的独特...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在研究和论述战争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战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不言而喻,既然是战争总要有人参加,人既然是战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就必定存在于战争运动发展过程之中,同时人又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战争相对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后一种情况,就进入了战争问题上的认识论的领域。研究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战争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就是战争认识论的基本任务。毛泽东认为,研究矛盾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战争中,人和武器究竟哪个起决定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当前,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正确认识未来战争中人和武器作用的新变化,对于我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有着深远的意义。 人的决定作用在高技术战争中将得到充  相似文献   

14.
任力 《军事历史》2006,(9):40-41
"势"指军事实力的运用和由此形成的战争态势.本篇与上篇(《形篇》)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单元.孙子在本篇中主张将领应在已有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高超的指挥艺术,创造和运用有利态势,夺取战争的胜利.提出了要掌握好"分数"、"形名"、"奇正"、"虚实"等环节,处理好"势"和"节"、"择人"和"势"等关系,并深入阐述了如何运用"奇正"以克敌制胜的问题.本篇的思想要点是:  相似文献   

15.
反潜作战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详细讨论现代反潜作战中主要的武器平台及对我潜艇作战的影响,提出了我军在未来可能的反"台独"作战中潜艇作战的3种主要战法.  相似文献   

16.
武器装备是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人的因素始终是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在信息化战争的新世纪,人的智能作用将凸显出来,因此重视战时科技保障的全民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战争,由于高技术的引入,使战争的内涵和样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器装备的战时保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研究武器装备战时保障规律,科学确定战时全民化科技保障的地位、作用及途径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战对科技保障提出了新挑战 现代战争大量注入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群,使得武器装备的战时保障不仅在质量上、强度上、繁杂性上大大提高,在  相似文献   

17.
1812年法俄战争是影响整个19世纪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一次重要战争.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入侵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帝国,本欲通过快速赢得战争迫使俄国签订媾和条约的拿破仑,不但没有实现其设想的战争计划,反而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战争开始时入侵俄国的60多万大军,最终只有3万余人逃出俄国,其中骑兵和炮兵损失殆尽.这场远征俄国战争的失败也成了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就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1812年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拿破仑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加之又遭遇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法国的战败和拿破仑个人军事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护国战争后,刘伯承相继参加了护法战争、"援鄂之战",以及讨贼战争等战事.其间,他常常出奇制胜,勇敢无畏更罕有人敌,渐渐以智勇名扬川军内外.然而,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壮志始终未酬.残酷无情的现实,迫使他检讨既往,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兵役义务的公平负担,是一个难题.要求所有适龄公民都服兵役是最简单的形式,但是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阻力或是质疑;如果不是需要所有人都服役的话,应该免除哪部分人的兵役义务呢?服役者是否吃亏了呢?如何避免逃避兵役现象呢?历史上有些国家就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哪些人将被征召.对于服役人员来说,这不失为排除人为干扰因素,相对公平的一种"最不坏"的措施.美国就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过抽签征兵的方法.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军队征兵困难,想尽了办法,民众并不踊跃.  相似文献   

20.
叶志胜 《国防》2008,(9):44-45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实践".信息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未来战争中担负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