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机协同导弹指令修正中制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协同制导是提高中远距导弹作战效能的有效潜在途径之一.基于中远距雷达导弹中制导对载机的强依赖性问题,研究双机协同导弹中制导方法.首先,根据双机协同制导的原理建立双机协同制导的数学模型,给出修正指令的矢量计算方法;其次,对双机协同制导的误差进行建模分析,给出系统误差修正方法和随机误差计算方法;最后,对协同制导模型和制导精度进行仿真,仿真表明所建立协同中制导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隐身条件下双机协同电子战功率分配模型。分析了隐身条件下双机协同电子战任务的基本需求;给出了空战中多点有源压制性干扰的基本模型;建立了双机协同电子战功率分配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模型,将对威胁的干扰效果和机载电子战射频辐射被截获概率作为两个指标函数;给出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双机协同电子战功率分配问题,可以实现空战过程中对敌发现概率的压制,降低我方威胁,达到一定的隐身目的。  相似文献   

3.
交会时间可控的多子弹协同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发导弹携带多枚末修子弹对多目标进行协同防御的问题,结合时间控制协同中制导与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交会时间可控的多子弹协同制导方法.给出了中制导时间协同方法及预测脱靶速度修正方法,建立了交会时间可控的多子弹协同制导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协同制导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态势分布的多机编队协同目标分配,可以使编队长机在空战过程中的目标分配决策更加合理化。分析了敌机对我机的态势威胁影响因素,构建了敌我双方的对抗系数矩阵;依据编队内成员的占位关系和编队僚机火力情况,将我机僚机和敌机编队拆分成作战分队形式;基于整个态势分布,综合考虑编队攻击效率和航迹防撞规则,以作战分队形式进行目标分配。目标分配结果符合编队协同空战的一般规律,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为编队协同作战提供目标分配支持。  相似文献   

5.
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作战,是海上网络中心作战的典型样式.针对舰艇编队网络化协同反导作战装备体系特殊性,提出了“协同制导通道”基本概念和数学表示方法,并对基于协同制导通道分配方法运用于网络化反导作战条件下武器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单舰反导作战“武器目标分配”的局限性,网络化反导作战“弹-目匹配”新需求和“协同制导通道”的选择方法,为确定“协同制导通道”选择的最优化指标,提出选择“协同制导通道”优化算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空空导弹攻击区问题是集群作战研究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空空导弹相互之间没有战术协同以及单发空空导弹攻击区覆盖面较小的问题,根据双机空空导弹协同攻击区的概念,通过建立三自由度的导弹运动模型来描述导弹运动。引入航空集群双机构型,在双机协同制导条件下采用攻击区边界快速搜索算法,运用黄金分割法求解攻击区远近边界,对双机在不同方位和距离情况下的协同攻击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空空导弹攻击区相比,双机协同攻击区覆盖范围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7.
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增加舰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的发射时机,研究了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首先分别计算了单舰制导和雷达哨舰接力制导下水平发射区;然后在坐标系内合成得到舰舰协同制导下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通过仿真比较,得出舰舰协同制导下比单舰制导下目标航路捷径增加了35%左右,舰空导弹水平发射区的纵深显著增加的结论,为舰艇作战指挥决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双机协同对地面或海面缓慢移动目标进行精确定位的需求,给出了双站协同定位的工作原理、定位流程及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三维空间中双机协同交叉定位算法中的误差关系式,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定位误差的各种因素,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双机协同对敌目标精确定位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编队协同防空制导交接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制导是编队协同防空作战中的一种重要作战手段.制导交接又是协同制导中的关键环节.对制导交接方式的选择进行了说明,分析了理想和实际交接区的范围,对水平交接区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协同制导时的航路规划提出了要求.结果表明,只有交接平台以及导弹的相对位置以及导弹航路满足一定要求,才能顺利完成制导交接.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制导可以大大改善超视距舰空导弹的作战空域.在网络中心制导中,为了合理选择协同制导平台,提出了协同制导平台选择的指标,将协同制导平台表示为图论中的节点,利用图论中求最短路径的方法分析单因素最优时的制导路径,采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多因素约束下的最优路径.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模型的应用,根据不同协同制导路径的权重,指挥员可以作出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红外成像型空空导弹目标自动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导弹和红外诱饵弹的对抗,构建了红外导引头图像探测器的透视投影几何模型.基于模型证明了飞机和目标在不同距离和相对飞行速度下,成像序列中相邻两帧图像间飞机目标的相似性,并且提出了适合导弹的目标快速识别算法,该算法是基于当前帧图像与前一帧图像的目标特征匹配的.最后以实测的飞机及诱饵红外图像数据对文中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对目标识别是可行和有效的,并且能够满足较高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进攻作战中预警机与己方干扰机协同空域配置问题,以预警机与干扰机在确保各自安全和有效遂行空中目标感知、远距离支援干扰作战任务为前提,构建基于两者存在电磁互扰时的预警机空域配置决策模型、干扰机空域配置决策模型、目标角度估算模型和协同空域配置优化决策模型,并提出一种协同效能评估模型,结合算法流程,针对进攻角、干扰机垂直方向因数,对预警机与干扰机协同空域配置的位置关系进行仿真分析,得出预警机和干扰机在协同作战时最优的空域配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防区外多导弹协同突防要求导弹能够成功突破敌防御系统并击中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目标的复合制导规律。首先,在敌雷达探测范围的边缘设置虚拟目标,将导弹制导过程分为制导段Ⅰ和制导段Ⅱ。然后,研究了一种基于攻击时间和攻击角度控制的制导规律,使导弹在制导段Ⅰ按指定时间和角度追踪到虚拟目标,导弹转入制导段Ⅱ后在以攻击时间最短为指标函数的最优制导规律导引下攻击真实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规律大大提高了多导弹的整体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地地弹道式导弹与航空母舰攻防对抗中,需要研究航母是否在导弹进攻的有效区内。针对具有末制导的弹道式导弹具有再入机动变轨特性,建立了导弹再入机动飞行模型,提出了导弹在不同的再入条件下,对其飞行弹道及机动能力进行仿真计算的方法,通过仿真确定出了导弹打击航空母舰的有效区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导弹在以不同的再入姿态、不同的再入飞行高度实施末制导时,导弹落点的有效区域、边界外形及有效区的变化范围。从所得结果来看,所建模型及仿真方法正确可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弹道导弹打击航空母舰战斗群作战保障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复杂电子对抗条件下,采用伴飞诱饵对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进行干扰可以有效地提高载机的突防和生存概率。为一次得到在干扰下空空导弹脱靶量与时间的关系,分析诱饵对空空导弹干扰的对抗过程,创新性的采用伴随方法建立了诱饵作用下空空导弹末制导伴随模型,并通过放真程序进行仿真得到对抗过程中各种条件下的空空导弹末制导脱靶量,结果表明,载机在合适的时间投放诱饵并机动能够引起较大脱靶量并降低空空导弹对载机的威胁程度,证明了伴随方法的有效性并为伴飞诱饵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用比例导弹导引律制导命中率低的问题,分析了比例导引律、偏置比例导引律、修正比例导引律的制导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比例导引律的制导模型,经仿真表明,该导引律具有目标垂直和水平机动跟踪能力,提升了反导作战的机动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舰艇隐身对反舰导弹末制导 雷达目标截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法国海军的拉菲特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检测概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指出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多次捕捉,舰艇隐身的效果将被抵销;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产生假目标将可以抑制末制导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因此,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目标的反舰导弹的最优制导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抗敌方预警系统的跟踪、预测以及远程防空导弹的拦截,反舰导弹的飞行弹道应采用大空域变轨弹道。将弹目相对运动分解为俯仰和航向两个平面内的运动,考虑了制导过程中能量消耗最小以及末端角度要求,分别设计了两个平面内的最优制导律。利用该制导律可以引导反舰导弹向大空域内任何虚拟目标进行变轨机动,从而实现了各种各样的大空域变轨弹道。只要虚拟目标参数设置合适,反舰导弹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弹道仿真表明了所设计的最优制导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将飞行器变后掠翼技术应用于导弹上,弹翼的运动对弹体动态特性与整个系统的制导精度会直接产生影响。首先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获得的变后掠翼导弹完整的数学模型,通过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得到了弹体相关的传递函数,并利用统计线性化方法计算了制导数学模型的均值与协方差传播方程,最后应用协方差分析描述函数方法分析得到了导弹的弹翼转动速度、弹翼后掠角大小与弹翼转动时刻对制导精度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大空域变轨弹道的理论研究更符合反舰导弹的实际运动状态,建立了反舰导弹追踪虚拟目标的三维空间相对运动模型。同时,为了保证反舰导弹大空域变轨弹道的四段弹道平滑过渡,在导引律设计时同时考虑了脱靶量要求和末端落角要求。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求解出满足要求的三维扩展比例导引律,对大空域变轨弹道的四段弹道设计了相应的过载控制指令,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维扩展比例导引律可以使反舰导弹顺利完成大空域飞行任务,而且保证了反舰导弹的所有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