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闫晋峰  郭立 《国防》2016,(6):34-35
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是改革强军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置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局中统筹安排、有序进行.要将改革重点放在校准定位理顺关系、建立新型管理指挥体制、实行对口"征储"兵员上,以带动整体改革发展.要坚持党管武装、配套相关法规、优化保障办法,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红海 《国防》2012,(8):36-38
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新形势下,要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按照"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要求,坚持科学统筹,勇于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 一、坚持任务牵引,调整改革国防后备力量编组和管理 编组和管理是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要坚持任务牵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环境,深化后备力量编组和管理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的军事改革思想与实践,是晚清军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改革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间经过洋务运动、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直到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才趋于解决.  相似文献   

4.
兵团农牧团场深入贯彻"1+3"文件精神,深化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要围绕"两个扩大"(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扩大基层民主)和"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来进行."两个扩大"是深化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的核心,"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邓新生 《国防》2016,(9):24-26
当前,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防动员由过去的"条块分割"时代走向了"整体建设"之路.面对形势、职能、使命、要求的变化,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牢固确立改革强军思想,积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特点,把握新规律,坚持"五个当好"和"四铁"要求,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以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武部在上海警备区指导下.紧紧围绕迎奥运、迎世博和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等形势任务,组织数万军民共同参与的"同学创新理论、同树文明新风、同建和谐平安"的"三同"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引起军内外广泛关注。随着浦东的改革巨变.浦东军民携手播撒和谐新风.为这片改革的土地带来了另一番景色。  相似文献   

7.
近年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中小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更具体地讲,中小学校只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学校的教育得以长足的发展.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应试教育导致教育方式的僵硬、评估机制的单一、学生心理的脆弱.造就的"人才"并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试教育阻碍了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如果没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出现教育的改革".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要改革;改革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念来指导学校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成人高校的后勤存在的问题,决定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应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原则;维护学校稳定原则;集中统一、整体发展等原则.改革的根本途径在于后勤的社会化,其实质就是建立现代后勤制度.  相似文献   

9.
日前,河南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正式转隶战区陆军领导管理.转隶当天,师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师党委会和专题首长办公会,传达学习转隶大会精神,并围绕战区陆军"四个必须"重要指示,研究提出"四个严格"和"五个严守"具体要求.会后,采取师、团集中学习的方式,并将有关精神传达到各级预任领导.同时,注重跟进搞好转隶教育,扎实组织"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把官兵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转隶移交上、聚焦到改革强军中,全体官兵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维护核心更加坚决,投身改革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军分区认真谋划,大胆创新,扎实推进营房保障社会化改革,初步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路子,营房保障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军分区先后被四总部表彰为"营区房地产正规化管理先进单位"、"全军绿化先进单位"和"绿色营区",3次被济南军区评为"营区房地产管理先进单位"和"武器装备仓库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12月,河南省军区在南阳军分区召开了营房保障社会化改革推广现场会.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军队各项重大改革政策相继出台的转型之年,随着全党、全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工作标准将会越来越高,改革步子将会越来越大.作为司令机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在强化"十个理念"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当前,政治理论教学改革中存在着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师资队伍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机制体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和体制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胡思远 《国防》2001,(3):12-12
抓住机遇,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邓小平抓住了历史上罕见的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使中国经济在改革与发展中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已经成为我们改革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抓住机遇"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面对新世纪的国防安全形势,抓住当前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国防,对于保障新时期我国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性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晋 《国防》2006,(12)
军事训练是平时武装力量的中心工作.训练改革是提高训练质量效益的重要手段.当前,后备力量军事训练改革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优化训练资源.按照"突出重点、抓大放小、增强综合保障能力"的要求,盘活训练资源.基本想法是,根据训练所需,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5~7个专业齐全、教学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大型综合训练基地,对参训人员实施基地化轮训.  相似文献   

15.
陈永振  蔡晔 《国防》2012,(10):63-64
一、认清职能任务需要,强化各级政府主体意识 兵员是国防的基石,是战斗力生成最基本的要素,为人民军队输送优秀兵员,历来是各级政府的光荣职责.去年10月29日国家颁布的新《兵役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征兵机关和有关部门组成征集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征集工作.这就从法律上赋予了政府在兵员征集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征兵调整改革与地方经济改革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创造性,所涉及内容多属政府调控范畴.从我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只有由政府确立兵员征集调整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才能将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的意志和动作有效统一起来,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征兵调整改革落实.由此可见,由政府来领导征兵调整改革,不仅仅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更是国防建设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征兵法规政策等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任务所系,牢固树立兵员征集调整改革主体意识,切实发挥好政府在征兵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应树立和强化五个方面的意识:一是居安思危的意识.当前,随着社会劳动用工量继续增加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影响,适龄青年基数持续下降所引发的"当兵冷"、"征兵难"的形势一时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要问:"科学探究"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怎样理解"科举探究"的时代特点?"科学探究"在现实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军分区职能回归定位,责权更加清晰.新一代"国动人"应坚定改革强军步伐,深刻领悟习主席"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探研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有效路径,推进强军实践落地生根,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18.
西藏军区官兵浴血奋战高原几十载,创造了辉煌业绩,积淀了厚重传统,集中体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无论改革怎么改、转型怎么转、任务多么重、考验如何多,优良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新形势下,驻藏官兵将发扬光荣传统、永葆政治本色、忠实履行使命,为改革强军、固边稳藏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19.
组织建设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基础.新时期新阶段,形势任务的发展和军队职能任务的拓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民兵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当前,要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紧贴任务需求,深化民兵组织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以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改革与创新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是我院"4+1"模式新型军事人才对军事基础教学与训练的客观要求.通过重点阐述我院围绕加强学员的素质教育,深化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的思路,为新形势下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