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沂蒙,不朽的红色经典。沂蒙,永远的精神家园。——题记蒙山,无私的山;沂河,奉献的河。“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战火纷飞的年代,山东临沂人民倾尽所有拥军支前,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灿若繁星的爱国拥军典型美名传天下;和平建设时期.临沂人民大力弘扬“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以博大无私的胸怀,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续写出新的辉煌——先后涌现出了“沂蒙新红嫂”戚洪桂、“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等一大批拥军典型。临沂市所辖的12个县(区)先后全部被表彰为  相似文献   

2.
人如潮,情似海。新年伊始,山东省临沂军分区又一次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军分区政委高绪林告诉记者:"沂蒙精神的核心是爱党爱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驻守在沂蒙革命老区这块红色热土上,全体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永做党的忠诚卫士。"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一个大型展览以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亿万中华儿女被一种精神深深震撼了。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历时10 天,中央各级领导、首都各界的18万名观众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4.
山东临沂是沂蒙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有20万人追随我军参军参战,100万人拥军支前,10万先烈血酒疆场。临沂也是兵员大市,每年有5000多名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载体与表现形式,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起着精神引领作用。其精神引领包括思想凝聚力、价值判断力和榜样号召力。为提高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导,应充实和规范红色文化的创作内容,营造和强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拓展和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与传媒形式,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提高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6.
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实 《政工学刊》2005,(12):23-23
首先,从“红色资源”的形成过程中把握其范畴。中华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根本特征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这种民族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崇高的爱国主义、坚定的政治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以这种观念体系为价值核心的文化体系就构成了“红色文化”,而承载这些“红色文化”的物质总和,就形成了“红色资源”。由此可见,“红色资源”是由精神内核和物质载体构成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也是构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基石。红色代表着勇气、吉祥和喜悦,也代表着革命。经过实践的发展,我国红色文化对国内和国外都具有重要影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要维护好保护好红色文化,发扬好传承好红色文化所涵蕴的精神。对此,既要积极的学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又要保护好革命文物,增进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8.
他生长在沂蒙山,热爱沂蒙山,为保卫沂蒙流过血,为建设沂蒙洒过汗。而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又把颂扬沂蒙革命历史,弘扬沂蒙革命精神作为自己晚年的执著追求。14年来,他历尽千辛万苦、踏遍大江南北、行程5万多公里,遍访当年在沂蒙老区战斗和工作过的党政军领导人、文化名人500余位,8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多种应用价值。以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的历史教育、功勋荣誉教育筑牢军人理想信念。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尚道德品质的内容塑造军人价值选择。以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斗争精神、担当精神培育军人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百年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创新为研究主题,探讨了红色文化百年历史脉络、精神传承和核心要义,分析了百年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使命,提出了百年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模式和优化路径,包括理论升维、以人为本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滹沱河畔到宝塔山上,从遵义古城到沂蒙老区,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及多个革命纪念地。最近,新华社开设"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红色足迹篇"专栏,以融合报道方式探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17个革命纪念地,追寻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传统,重整行装再出发。  相似文献   

12.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作为沂蒙革命时期的特殊产物,始终坚持创作为了人民、创作依靠人民的思想,创作出一系列红色经典作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为指导,以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文艺创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解读沂蒙抗战文艺,探究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创作的历史价值、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作品创作如何落实群众化和大众化,为当代文艺团体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红色记忆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应对虚无主义解构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记忆、文化基础和主流价值的现实需要。理论逻辑上通过建构红色记忆介质系统唤醒红色记忆、构筑红色记忆互动结构凝聚红色情感、运用红色记忆意义再生产机制构筑价值体系。根据知—情—意—行的机制展开具体的实践,即通过塑造红色记忆符号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认知,推进红色记忆复现凝聚伟大建党精神情感认同,赓续红色记忆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向实践层面转化,进而推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4.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要求。红色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文化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标识。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庆市为例,探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举措。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层次较浅、红色文化产品缺乏创新性、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缺乏等问题。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需立足自身优势,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区域合作,形成文化发展合力;创新红色文化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汪海洋 《政工学刊》2013,(11):60-60
习主席提出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军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就要紧紧围绕落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弘扬优良传统,创新特色文化,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保障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弘扬植根铸魂的忠诚文化,在高扬旗帜中增强凝聚力。坚持用红色文化启迪。每逢新兵入营、老兵复退、入党和重要节日、重大教育等时机,组织官兵参观革命遗址,回顾战斗历程。广泛开展“唱红色歌曲,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引导官兵从追忆历史、感悟传统中,不断加深感性认识、强化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慧”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蕴含了深厚的道德教育价值,为当代女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深入研究“开慧”精神,根据社会需要层次理论与社会角色理论构建了“五育五好”道德教育体系,旨在丰富和完善女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提高女大学生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在各个地方的历史地标和时代缩影,而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质资源。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的有效路径,也是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个大型展览让中国乃至世界的眼睛明亮起来。由山东省临沂市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历时10天,沂蒙精神作为一种政治品牌叫响了中国,感动了中国。这次展览的“总导演”就是临沂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群。近日,笔者走近这位革命老区的市委书记,聆听他  相似文献   

19.
张珊 《中国军转民》2024,(4):177-178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资源,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下,将红色资源运用到校本课程开发中,是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思想观念的重要路径。本文从红色资源特征出发,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例研究了红色资源价值,结合当前教育机制提出了红色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推动教育理念更新,丰富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方式,做好红色教育、爱国教育。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凝聚着优秀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载体,具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既能丰富思政课程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章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开始阐述,进一步分析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目标、创新要求等方面的契合之处,最后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