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军事实力上看,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在普京上台后有了长足发展,中国的军事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2.
一、苏德战争前苏联战争准备的经验尽管苏联的在苏德战争前的准备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从总体上看 ,苏联的战争准备工作仍有许多成功之处 ,这也是苏联最终打败德国的根本所在。概括起来 ,苏联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战争威胁有清醒认识 ,使苏联在战争潜力的贮备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斯大林对战争威胁一直有清醒认识 ,早在1926年他就断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重新瓜分已被瓜分的世界的初次尝试” ,“继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尝试之后 ,必有第二次尝试”。1934年 ,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上进一步指出 ,由于持久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胡欣 《现代军事》2010,(6):20-23
冷战结束20余年来,超级大国美国已经经历了四场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6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和对面临威胁的判断,不断调整对外使用军事力量的立场和政策,先后出现了所谓的“鲍威尔主义”、“布什,拉姆斯菲尔德主义”。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的对外战略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在这其中,在军事领域最近又出现了“马伦主义”。  相似文献   

4.
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国家安全长期面临严重威胁。毛泽东冷静分析形势,对战争威胁的判断经历了从主要应对美国发动战争到重点防止苏联发动战争、从主要应对局部战争到重点准备全面战争、从主要应对常规战争到重视应对核战争的变化,有效指导了当时的国防与军队建设,为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彭华 《环球军事》2010,(10):27-27
1953年,驻守西柏林的美国中士罗伯特·约翰逊对美国穷兵黩武的政策深感失望,便悄悄地潜到了东柏林,请求苏联军方准许他到苏联政治避难。随后,中士受到了苏联情报官员的接见,并被告知,若想更多地为和平事业做贡献,继续留在美国军队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苏联战略导弹核潜艇给美国造成了极大威胁。面对来自海上的这一最大威胁,当时美海军担负的主要任务就是战略反潜战。1986年1月,美海军作战部长的沃特金斯上将写道:“我们将对苏联所有的潜艇,包括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动一场积极的进攻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鲜为人知的秘史。  相似文献   

7.
<正>朝鲜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这是在冷战时期发生的一场热战。50多年来从各个角度谈论这场战争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本文的视角在于从美国决策方面来解读这场战争。前文美国决策者自始至终是从美苏全球对抗的角度来看待朝鲜战争的,战争一爆发,杜鲁门政府就决定要在这里画线,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如拒绝拯救南朝鲜,势必引发世界大战。仁川登陆以后,美国认定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苏联不会参战;又把中国的警告当耳旁风,改变了美国参战的目的,作出了越过“三八线”的致命决定。  相似文献   

8.
1979年底爆发的阿富汗战争是苏联为实现其控制枢纽地区、南下印度洋战略企图而发动的军事冒险。从战争爆发时的长驱直入,到lO年后的黯然撤军,再到苏联肤飞烟灭。有人称这场战争是“苏联的越南”,其实并未确切反映出降临在苏联头上灾难的严重程度,因为毕竟越南战争没有把美国毁掉,而阿富汗战争确实是苏联崩溃的导火索之一。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军事目标是根据1953~60年间形成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思想制定的。六十年代以来,苏联人主要是以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敌。大约在1967年,战略火箭军采纳了预警发射的战略思想,主要是针对美国的。 苏联的军事政策有三个方面:(一)一旦美国和北约组织发起进攻,苏联人将采取的行动。(二)一旦和平共处的政策失败了,苏联应该有足以发动并打赢一场核战争的军事和经济的态势。这就是说,靠进攻和防御的双全能力去打败敌人;也就是,要打人家,就要准备应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再次拉响了恐怖袭击警报,威胁等级骤然升至“橙色”。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得不中断休假,紧急向华盛顿部署机动防空部队。美国情报部门的高官也一再强调:“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的新一轮恐怖袭击,将比‘9&#183;11’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奇怪的是,布什总统不久前刚刚宣布,驻伊美军的行动有效地阻止了恐怖分子对美本土的袭击。恐怖威胁的再次加剧,不禁使人们对布什政府的反恐方略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1.
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0年10月,中美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并由此导致两国间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阂,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影响极为深远。造成这一历史悲剧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再三警告和坚决反对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下令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在政治上极具敏感性的三八线,向中朝边界推进,从而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利益,使得两国的军事冲突成为不可避免。一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美国之所以敢作出越过三八线的决定,把作战区域扩大到朝鲜北部,是由于杜鲁门轻信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关于中国、苏联干涉的“可能性很小”的估计和即…  相似文献   

12.
弹道导弹防御是苏联长期坚持优先进行国土防御的必然结果。在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初期,当苏联尚缺乏有力的打击军事力量,哪怕是打击美国前沿基地系统的能力也没有时,苏联采用防御和制止进攻相结合的战略来寻求国土安全,即利用常规力量对西欧的威胁和建立能阻止美国和欧洲中程轰炸机突防的大规模防空网来制止进攻。看来,苏联重视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是和它的弹道导弹早期的发展工作相适应的。而且,可以把弹道导弹防御看作是苏联防空工作和对美国弹道导弹可能造成威胁而采取对策的必然结果。苏联开始从事弹道导弹防御研究特别是反弹道导弹的研究,是在五十年代的初期。  相似文献   

13.
探讨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必须从二战后的冷战局面和美国对苏联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前,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的遏制政策是以有限的手段为支撑的,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在欧洲与苏联对峙。朝鲜内战爆发以后,杜鲁门政府错误地估计了世界形势和中苏两国的动向,转向包括直接军事介入在内的全面遏制,从而引发了冷战局面下亚洲的一场局部热战.  相似文献   

14.
1957年10月,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一声轰响,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猛地离开地面,飞向太空。苏联的军事对手美国顿时慌了手脚,尤其拥有强大舰队的海军更是惴惴不安。美国海军认为,苏联的卫星将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海军舰队在浩瀚的大洋上执行  相似文献   

15.
在朝鲜战争中,为了获得志愿军空军及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情报,美军第15侦察中队曾对中国内地和苏联实施过多次秘密侦察活动.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美国将其作为最高国家机密严令有关人员不得将其向外界透露.直到1996年,美当局才将有关此事的文件解密.当年参加过侦察活动的美国老兵,也在朝鲜战争50年后的10月18日在华盛顿向外界吐露了当年侦察活动的一些详情.  相似文献   

16.
文锋 《环球军事》2008,(6):62-63
1945年,随着法西斯德国的彻底失败,苏联的势力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社会主义浪潮席卷了整个东欧。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对此忧心忡忡。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呼吁美英联合对付苏联的威胁,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传统军事安全威胁通常是主权国家判定战争对象和选择战争区域的根本取向。与其它国家不尽相同,天然的安全屏障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使美国免遭一般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威胁,求利成为其判定战争对象和选择战争区域的经济取向。美国的战争对象既不都是区域大国,更非都是区域强国,有的国家甚至从总体上来看根本就是经济落后、军力弱小的国家,但美国的战争对象无一不是蕴藏着丰富战略资源、占据重要战略枢纽地位或者是位于战略要道的国家,彰显了美国战争对象判定与其经济繁荣不可分割的内在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8.
"冷战"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遏制共产主义",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冷战"政策.朝鲜半岛是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也是"冷战"政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50年前,美国借朝鲜内战爆发之机实行武装干涉,无理侵入我国领土台湾,随后又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我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受到严重的威胁。刚满周岁的新中国,敢不敢、能不能迎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这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当时,我国的情况是:经济恢复刚刚开始,财政拮据,长期战争的创伤尚待医治,人民需要休养生息,人民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还相当落后。但是,已经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决心维护自己的民族尊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慎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世界新军事变革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加速发展,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军队院校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