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大度集群朋——谈克服嫉妒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嫉妒,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在日常生活中,它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总结出:“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了。”嫉妒心理的发展,就其程度而言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较浅的嫉妒。看到战友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强于自己,便产生羡慕,生出几分“爱”意,此时没想或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这样的“好景”不会太长。受自卑感的作用而产生的“醋”意,随后上升为嫉妒,产生莫名其妙的“敌…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心理:当看到身边同事取得成绩时,当朋友比自己进步快时。当他人的能力比自己强时……心里总是不同程度有点酸溜溜的嫉妒感。心理学家认为,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使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内心会产生焦虑,并会采取办  相似文献   

3.
郝元  施毅 《政工学刊》2011,(5):67-67
约拿情结指的是成长中产生的一种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中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遇到机遇和荣誉时,没有勇敢地迎接挑战、积极把握,逃避成长,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嫉妒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4.
摈弃嫉妒     
《太平御览》上记载:武阳一女子,因怕自己的容貌在桃花面前逊色,便令人砍去桃树。由此被人称为“妒花女”。这位女子生来爱美,本无可厚非,但因妒花而砍树,真是荒唐至极。遗憾的是,古往令来类似“妒花女”之人却并不鲜见。战国时庞涓因嫉妒孙膑杰出才能而耍弄阴谋,...  相似文献   

5.
习主席在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时强调,“加强作风风气建设切忌自话自谈,自弹自唱,不能以自我感觉良好代替群众满意。”现实工作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什么都好,自己什么都行,听不进大家的意见,盲目陶醉自我满足。由此可见,“自我感觉良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注意克服,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受到批评或委屈时,嘴边常常甩出一句话:“别惹我,烦着呢!”在自己有事想不开时也会抛出一句:“别理我,烦着呢!”烦,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乃人之常情,不可杜绝,关键是要看为何而烦。有的是由于家庭困难或工作中的不如愿而产生烦躁情绪;也有的由于理想  相似文献   

7.
“新官”如何带“老兵”耿兰水连队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新上任的主官要带一些军龄长、年龄大和工作能力胜于自己的老志愿兵。有的“新官”刚上任时由于心中无数,要么放不开手脚畏首畏尾,要么不讲究方法到处碰“钉子”;有的“老兵”自恃资格老,不把“新官”当官待,经...  相似文献   

8.
一、淡泊名利。在日常生活中,名利不是说不要,而是说不能把它看得太重。不能为名利而不择手段,不讲道德。正确的态度是“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如果一个人在名利上斤斤计较,冥思苦想,那么他永远不会坦然,永远不会摆脱烦恼。二、勤奋工作。凡是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工作时就会产生一种厌烦、刻板及重复的不愉快情绪,情绪引发的各种疾病可能会接踵而至。相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领略到本身工作的意义,引以为乐,那么工作起来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把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摆脱烦恼。同时,工作较多的人,常因事多而没有时间“多愁”。勤…  相似文献   

9.
杨海 《政工学刊》2003,(10):48-48
嫉妒是一种憎恨以至攻击在某个方面(如才能、成就、地位和境遇等)超过自己的人,借以维护被扭曲了的自尊心的变态心理。它具有明显的敌意,因而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一般说来,地位相近、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人之间比较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学研究表明,嫉妒心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在一定的后天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与自尊心同步生长的,或者说它的产生源于过度的自尊。嫉妒心的生成和发展,一般开始于嫉羡,即对超过自己的人既羡慕又不免夹杂嫉妒的心情;然后发展到嫉忧,对别人超过自己怀着一种忧惧之心;最后才成为公开的不加掩饰的嫉恨。当一个人充…  相似文献   

10.
错误的“两难选择”朱海文有些干部在向领导汇报思想时,常会提出这样的难题:“要么提我,要么让我走,别无其他选择。”一旦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就思想上不安心,工作上不尽心,本职上不热心,甚至小病大养,无病呻吟,经常出难题,“逼”领导“就范”。“要么提我,要...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协助等人际交往活动。尤其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军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军旅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然而,也有一些官兵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羞怯、猜疑、孤独、嫉妒等不良的心理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良心理?究竟怎样去克服呢?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  相似文献   

13.
桑林峰 《政工学刊》2013,(12):62-63
今天,笔者从另一个角度谈一谈文风话风的问题。写文章和讲话,当然是用自己的语言为好,体现自己的思想为妙,形成自己的风格为美。然而,从当前一些人的讲话和文章看,引言似乎成了他们的“拿手绝活”。要么大段引用古文古语,之乎者也,让人不知所云;要么以“上”为蓝本,套用领导的讲话,鹦鹉学舌;要么长期使用“秀才”、“师爷”撰的文,表面上是口若悬河,实际却是为别人“代言”。适当的引文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4.
陈刚  范明 《中国民兵》2013,(3):17-17
近日,聊天中提到如何对待工作,有人说,工作做得一般即可,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差。这句看起来中庸的话,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嫉妒心理。意思是做好了,可能会驳了上级或同事的面子,引起嫉妒;做差了,会影响自己。这种心理与当前大力倡导的转变作风是格格不入的,会危害优良作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谈谈青年官兵的情绪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由于青年官兵正处于心理上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的过渡时期,生活阅历浅,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军队管理严格,工作紧张,生活相对艰苦、单调,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青年官兵的不良情绪,乃至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掌握青年官兵情绪的特征,消除不良情绪对青年官兵的影响,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对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人把青年期称为“疾风怒…  相似文献   

16.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其塑造的角色JaneEyre身上投射了自己在感情方面、生活方面受到打击而产生的报复心理。而这一报复心理成为作者的写作动机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报复心理也不断地渲泄出来。这一心理是我们品评该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姚志华 《政工学刊》2013,(11):64-64
每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抱怨,而且,常常是怨人多,责己少。其实,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对自责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重以周”,就是责备自己总是很重、很周全、很严格。他又说:“重以周,故不怠。”勇于自责,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放松、懈怠,就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可见,勇于、诚于、乐于责己者方能收获成功,走向完美和强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人面临的社会压力与日俱增,浮躁似乎成为一种“流感”。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常常慨叹社会的复杂、事业的无奈、生活的乏味,总是在安逸享乐中麻醉自己,坐不住、学不进,空闲时间要么坐立不安,要么沉迷游戏、酒醉方休,很难静下心来严谨认真地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致力于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焦宁 《政工学刊》2001,(8):34-34
大 凡军队管理者 ,都希望自己的部属能一呼百应 ,干劲十足 ,工作场面热火朝天。然而 ,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却有时事与愿违 :要么分配一件工作 ,面对众多的部属却不知派谁去 ;要么工作中自己虽埋头苦干、大汗淋漓 ,部属却仍怨声载道 ;要么工作氛围死气沉沉 ,部属懒懒散散。出现这些问题 ,究其原因 ,是管理者没有唤起部属的工作干劲 ?那么 ,如何才能唤起部属的干劲 ,笔者认为 ,应做到以下八点。(一 )分配部属让他能全力发挥的工作。一般来讲 ,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作为管理者在分配一件工作时 ,应把工作的性质、特点与部属的个性、学识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新兵“第二适应期”异常心理的表现(一)失衡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兵的思想比较活泛。尤其是新训结业时,想分到好单位、安排到好岗位的愿望比较强烈。到新的单位后,他们容易以各自的目光审视分工,看待进步,有的不自觉地与同年入伍的老乡比、与新兵连同班战友比,当看到别人如愿以偿、自己愿望落空时,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产生失落感和失衡心理。(二)畏惧心理。刚到新单位,大部分新兵都会表现出激动和兴奋,但有的特别留恋新兵连生活,乍一分手,孤独感油然而生,还有的担心新单位适应不了,怕干部骨干对自己不关心而产生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