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强 《宁夏科技》2001,(10):46-48
2001年5月31日,印度政府正式批准开发远程导弹系统的“烈火”计划。印国防部长辛格指出,经过1999年4月11日和今年1月17日的两次成功试射,“烈火-Ⅱ”中程弹道导弹已开始限量生产,预计在2002年装备部队。印度从1983年开始实施“综合导弹发展计划”(IGMDP),共研制5种导弹,即:“烈火”中程弹道导弹,“大地”近程弹道导弹(车载机动发射),“特里苏尔”中程-中低空防空导弹,“阿卡什”(Akash)近程-低空防空导弹和“纳格”反坦克导弹。其中“烈火”和“大地”两种弹道导弹具有投掷核弹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作者在1993年11月24日在莫斯科国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研讨会上所作报告的录音记录的译文,它主要论述在大气层内拦截弹道式导弹头的中程及近程高速反导弹的制导方式及导引方法,主要论述了在稠密大气层内高速导弹采用的指令惯性制导方式及前置命中点的导引方法,给出了实现这种制导方式控制系统的结构。报告作者为俄罗斯专门研制高速反导弹的"创新者"()设计局的人员。原文图缺,文中附图是译者根据录音报告的内容及其所注的原理加以补上,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作者在1993年11月24日在莫斯科国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研讨会上所作报告的录音记录的译文,它主要论述在大气层内拦截弹道式导弹弹头的近程及中程高速反导弹设计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对反导弹的速度特性,发射方式,制导体制,导弹气动外形以及导弹的操纵方式等,其重要的观点认为在稠密大气层内的高速反导弹采用导引头的结构有很大困难,因此,应采用指令或指令惯性控制,导弹的操纵应采用燃气动力来操纵。报告作者所在的"创新者"(Hoвaтop)设计局为俄罗斯专门研制高速反导弹,包括"橡皮套鞋"反导弹和反导弹反飞机两用的S300-V导弹。  相似文献   

4.
对付中程弹道导弹反导防御系统的作战雷达B.T。阿依托霍辛()俄罗斯"无线电仪表研究所"()张志鸿译编者按本文为作者在1993年11月24日在莫斯科国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研讨会上所作报告的译文。文中阐述了建立对付中程弹道式导弹的地基反导弹防御系统多功能作...  相似文献   

5.
虽然在敌对国家武库中的大部分战区弹道导弹(TBM)都是近程的“飞毛腿”型导弹,但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中现在正在研制中程到远程的改型。潜在的威胁存在于以下三个作战空间:大气层内低空(0 ̄30公里);大气层内高空(30 ̄70公里);大气层外(大于70公里)。使海军具备区域防御能力的SM-2ⅣA型导弹,适合应付固有的射程近、速度低的大气层内低空威胁。大气层外的战区弹道导弹射程比较远,能够威胁散布范围可能很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了印度鲜为人知的普里特维近程弹道导弹、丹努什舰载弹道导弹、阿格尼弹道导弹、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纳格反坦克导弹、阿卡什防空导弹,试图掀开蒙在印度国产导弹身上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常规打击能力方面,过去十年来,中国大幅增加了近程弹道导弹的数量,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近程导弹库。二炮部队正在逐步推进导弹以新汰旧工作.增加导弹射程和有效载荷.改进导弹精度,从而提升导弹整体杀伤力。当前。中国近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已能够覆盖台湾全岛。  相似文献   

8.
1999年10月1日,军旗猎猎,步伐铿锵。当第二炮兵4个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龙的威严和力量也展示在世界面前。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决定研制战略弹道导弹,从仿制液体燃料近程弹道导弹起步,相继研制成功液体燃料中近程、中程、中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和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并陆续装备部队。弹道导弹的定义是用来打击敌方政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29日,美国海军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海岸的一个空战中心发射了一枚近程"飞毛腿"弹道导弹。以色列改进型"箭"(Arrow)-2战区弹道导弹防卫系统对其予以准确定位,并发射和引导一枚拦截导弹摧毁之,宣告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区弹道导弹防卫系统的最终诞生。  相似文献   

10.
弹道导弹是—类先沿有制导火箭动力弹道上升、再沿自由抛物体弹道飞行的导弹。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前者载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后者载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用于打击各种战役战术纵深目标和部分战略目标。按射程通常分为洲际弹道导弹(大于8000公里)、远程弹道导弹(大于4000公里)、中程弹道导弹(大于1000公里)和近程弹道导弹(小于100公里)。弹道导弹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V-2导弹。至1995年,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装备弹道导弹,其中22  相似文献   

11.
印度导弹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本国的导弹研制技术水平,改变导弹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1983年7月,印度政府将导弹研制从空间发展计划中分离出来,制定了综合导弹研制计划,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DRDO)组织实施。该计划共研制5种导弹,即“普里特维”(Prithvi,也有译为“大地”)近程弹道导弹(车载机动发射)、“烈火”(Angi)中程弹道导弹、“特里舒尔”(Trishul)近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迎击弹道导弹的新型导弹系统方案,推导了导引方法。该导弹系统由一部可以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导弹发射机(MLV)和两枚反弹道导弹(ABM)组成。MLV用助推火箭发射,并根据地面或空中预警雷达及控制系统的信息计算出的飞行轨道引导至ABM的发射区。ABM为二级动力式导弹。第一级火箭用来从MLV上发射和加速ABM;第二级火箭用来修正末段弹道。由仿真证明该导弹系统与现有ABM系统相比可以扩大迎击弹道导弹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张莹 《军事文摘》2023,(5):15-20
<正>自从印度在1998年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弹道导弹技术研究重点一直是加强核威慑态势和制定核战略。多年来,印度采取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技术共用的发展思路,从单级液体近程弹道导弹起步,跨越了液体、固体中程、中远程和液体洲际弹道导弹,致力于发展核能力巡航导弹,努力实现海基威慑,不断加速整个弹道导弹装备体系的发展进程,以实现三位一体的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防务快讯     
美国海军试验同时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2007年4月26日,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在利用"伊利湖"号"宙斯盾"巡洋舰进行的一次弹道导弹防御试验中,使用一枚"标准-3"导弹拦截了一枚近程弹道导弹,同时还使用一枚"标准-2"导弹拦截了从飞机上发射的类似巡航导弹的目标,这次试验是"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进行的第10次飞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6月5日上午8时13分,美海军在夏威夷考艾岛附近海域成功完成一次海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拦截试验。试验中,美海军首先从太平洋导弹靶场以西约480千米的一个海上机动发射平台上发射了一枚与飞毛腿导弹类似的近程弹道导弹靶弹,装备在伊利湖号(CG-70)巡洋舰上的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探  相似文献   

16.
刘子炜 《环球军事》2008,(16):48-49
有资料显示,伊朗军队目前装备的各类近程,中程导弹约有1500枚,其中最新型号的“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已达2000公里——  相似文献   

17.
在一九七九年九、十月份一期的《国防》杂志上发表的“八十年代弹道导弹防御”一文中,作者声称弹道导弹防御(BMD)将能作战使用,并阐述了若干弹道导弹防御(BMD)系统,及其能有效完成的一些作战任务。本文再次回到弹道导弹防御(BMD)将能否作战使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上来,并提出某些越来越明显说明弹道导弹防御(BMD)将能作战使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战区导弹防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区导弹防御”(TMD)计划是相对于“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而言的,它和“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共同构成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BMD)计划。“国家导弹防御”(NMD)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能够保护美国本土免遭远程战略弹道导弹攻击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则用于保卫美国本土之外的一个地区免遭射程在3500千米以下的近程、中程、远程弹道导弹袭击,如美国部署在海外的部队、设施以及美国的盟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25日,印度在东部奥里萨邦的一个水下发射架上,成功试射了一枚可以携带核弹头的海军型“大地-Ⅲ(Prithvi,音译‘普里特维’)”近程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为300千米,既可用潜艇发射,也可以用海上军舰发射。11月7日,印度又在东部奥里萨邦的孟加拉湾印度海军“苏布哈德拉”战舰上成功试射了一枚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大地-Ⅱ”型弹道导弹的海军衍生型——“长弓(Dhanush,音译‘丹努什’)”舰对舰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为250千米。此前,印度均成功试验了陆军型“大地-Ⅰ”和空军型“大地-Ⅱ”型弹道导弹并装备部队。舆论认为,此次印度在短短…  相似文献   

20.
航天科工二院在传承"航天三大精神"、广泛推树"黄纬禄精神"的基础上,以"引领科学发展,坚持价值导向,贯彻以人为本,继承创新结合,突出实体特色,追求务实高效"为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大力推进企业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四维文化建设体系二院运用系统工程设计理念,构建了包括内容维、母子维、对象维、时间维的四维企业文化建设架构。内容维涵盖文化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母子维涵盖集团公司文化、二院文化、厂所文化、处室(车间)文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