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7,29(3):96-96
据报道,俄罗斯玛卡耶夫设计局导弹中心总设计师伏拉基米尔·杰格基亚尔称,玛卡耶夫导弹设计中心是俄罗斯海军固体和液体燃料战略导弹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2004年完成SS-N-23“轻舟”的飞行试验,目前正在导弹中心协作工厂进行该导弹的批量生产。另外,目前俄罗斯海军还装备有两种该中心研制的海基潜射弹道导弹。这两种导弹与SS-N-23导弹一起构成俄罗斯战略威胁力量中海基核力量的基础,并将一直服役至2030年。  相似文献   

2.
弹道导弹是—类先沿有制导火箭动力弹道上升、再沿自由抛物体弹道飞行的导弹。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前者载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后者载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用于打击各种战役战术纵深目标和部分战略目标。按射程通常分为洲际弹道导弹(大于8000公里)、远程弹道导弹(大于4000公里)、中程弹道导弹(大于1000公里)和近程弹道导弹(小于100公里)。弹道导弹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V-2导弹。至1995年,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装备弹道导弹,其中22  相似文献   

3.
曹泰岳  任兵 《国防科技》1998,19(4):53-77
本文将美、苏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综述了弹道防御政策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弹道导弹威胁和扩散的分析,阐述了弹道导弹防御与反弹道导弹条约二才之间冲突而又相容的复杂关系,研究了弹道导弹攻防对抗的机制。在弹道导弹攻防体系的三大支柱三拦截模式的利弊分析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美、俄两国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计划和态势。为了对战区导弹的多国共同防可能的国际合作动机、方式和计划有深入理解,本文对战区防御的武器系统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弹道导弹及其诱饵的运动规律,分3步设计了弹道导弹主动段飞行程序。根据弹道导弹在不同运动阶段的受力情况,充分考虑大气阻力、摄动力等因素,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构建了包含弹道导弹主动段、自由飞行段、再入段的全弹道运动模型,并对弹道导弹的诱饵释放过程进行建模,建立了弹道导弹弹头及诱饵的运动方程组。利用该模型对携带4枚诱饵、两级火箭助推的弹道导弹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飞行过程中弹道导弹弹头和诱饵飞行高度、速度、倾角、加速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弹道导弹在几个不同运动阶段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围绕弹道导弹助推段跟踪问题,分析了助推段反弹道导弹的基本作战过程,建立了弹道导弹助推段动力学模型,分别就单传感器/单弹道导弹和多传感器/多弹道导弹两种情况建立了基于EKF算法的弹道导弹助推段跟踪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可为助推段反弹道导弹建模与仿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反弹道导弹的预警系统是用于早期发现攻击的弹道导弹、测定弹道参数、判定发身阵地和导弹将要攻击的目标,为国家战略防御决策提供预先警报信息的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是反弹道导弹战略防御体系中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拦截武器系统三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7.
根据战术弹道导弹(TBM)和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的基本作用机理,建立了战术弹道导弹突防反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评估模型,并提出了适用于战术弹道导弹的若干突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可信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构成要素之一可信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可信性的评估方法和基本模型,并以示例说明。具体分析了战斗时间、可靠性、维修性、预备导弹数量等因素对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可信性的影响,指出了其实际应用意义。通过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可信性评估,为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研究和作战使用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弹道导弹发展十分活跃,亚太更是世界上弹道导弹发展的热点地区。2014年,俄罗斯持续进行弹道导弹现代化建设,加速更新换代;印度多次试射中远程弹道导弹,"三位一体"核力量建设初具规模;朝鲜和韩国都在积极改进弹道导弹,以提升远程打击能力和搭载核弹头能力;日本也致力于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弹道导弹态势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弹道导弹态势评估的特点,分析了弹道导弹的作战过程和弹道导弹主动段作战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用于弹道导弹态势评估的建模过程,建立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弹道导弹态势评估模型,并依据观测到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将动态贝叶斯网络应用于弹道导弹的态势评估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能够对飞行中的弹道导弹态势快速准确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1.
周伟  丁健  王慧 《国防》2011,(6):72-75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正在建设中的战略武器系统之一。尽管目前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建设进度不一,但总体上系统已形成一定的战术弹道导弹拦截能力和初步的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能力。同时,自从奥巴马政府2009年9月宣布调整欧洲导弹防御系统部署计划,特别是2010年2月发布《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以来,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在防御范围、发展原则、发展途径、部署方式和拦截手段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性能分析中,战术弹道导弹进攻的威胁特性分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为了对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特性进行有效地分析,开展战术弹道导弹的性能推测和仿真是十分必要的。讨论了战术弹道导弹性能推测及导弹仿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摘大观     
导弹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两种。所谓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根据美国会研究服务局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和部署了弹道导弹。其中,16个国家和地区具备生产弹道导弹的能力,他们分别是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印度、巴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18日、10月22日,印度两次运载火箭发射的成功,标志着印度在航天领域已迈入了世界航天大国行列。有专家指出,在印度火箭技术突飞猛进的背后,是印度导弹武器的日臻完善。 目前,印度已经装备了短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并正积极开发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同时筹划建立全国性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可以看出,印度攻防兼备的导弹作战体系已初具规模。 今年1月25日,印度在印巴关系十分紧张的时刻试射了一枚射程为700公里的“烈火”-Ⅱ型弹道导弹,31日又试射了两枚地对地“大地”型海军导弹。尽管印方称试验是“非挑衅性、可预见的和透明的”,但世人对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的南亚局势仍然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5.
张莹 《军事文摘》2023,(5):15-20
<正>自从印度在1998年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弹道导弹技术研究重点一直是加强核威慑态势和制定核战略。多年来,印度采取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技术共用的发展思路,从单级液体近程弹道导弹起步,跨越了液体、固体中程、中远程和液体洲际弹道导弹,致力于发展核能力巡航导弹,努力实现海基威慑,不断加速整个弹道导弹装备体系的发展进程,以实现三位一体的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1日,美国务院网站公布了美国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具体数据.根据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9月1日,美国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所携带的核弹头,以及被计作部署的重型轰炸机所携带的核弹头总数为1790枚(按照新START条约,每架重型轰炸机无论其运载能力均按一枚核弹头计数),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总数为822件,部署和非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架、潜射弹道导弹发射架及重型轰炸机总数为1043件.  相似文献   

17.
台湾当局早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筹划地面防空力量建设,在美国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面防空体系,但还不具备对抗弹道导弹攻击的能力。随着战术弹道导弹的扩散,装备战术弹道导弹的国家越来越多,台湾感受到了弹道导弹的巨大威胁,于1996年成立了研究反弹道导弹的  相似文献   

18.
洲际弹道导弹(ICBM)已为军界和公众所熟知。可是我们有时会忘记,仅仅是在20年前才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洲际弹道导弹。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开始较晚,直到1955年我们才开始研制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后来被称为“宇宙神”)。此后不久,苏联塔斯社洋洋得意地宣布,1957年8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洲际弹道导弹。这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对洲际弹道导弹的兴趣。同年12月,美国发  相似文献   

19.
弹道导弹防御是苏联长期坚持优先进行国土防御的必然结果。在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初期,当苏联尚缺乏有力的打击军事力量,哪怕是打击美国前沿基地系统的能力也没有时,苏联采用防御和制止进攻相结合的战略来寻求国土安全,即利用常规力量对西欧的威胁和建立能阻止美国和欧洲中程轰炸机突防的大规模防空网来制止进攻。看来,苏联重视弹道导弹防御能力是和它的弹道导弹早期的发展工作相适应的。而且,可以把弹道导弹防御看作是苏联防空工作和对美国弹道导弹可能造成威胁而采取对策的必然结果。苏联开始从事弹道导弹防御研究特别是反弹道导弹的研究,是在五十年代的初期。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发展和部署弹道导弹防御受到一九七二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限制,所以至少在不久的将来,美国没有与其他战略武器一起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的计划。在以往的十年间,美国在战略武器脆弱性和弹道导弹防御技术两方面发生的变化,足以需要重新严肃地考虑上述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