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当地时间3月20日,美英联军悍然发动对伊拉克的全面战争。伊拉克地处沙漠,战场环境十分恶劣,美军攻伊作战远离本土,且受到伊军使用生化武器的威胁,被装保障的难度可想而知。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军在总结被装保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被装防护性能,完善被装保障体制,改进保障方式,使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的被装保障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2.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频繁出现“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战场误伤”事件,造成多人死伤,许多装备损坏。据美国五角大楼2003年4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字,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人数为137人,其中114人在作战行动中死亡,另外23人死于误伤或事故。这些事件经过传媒的渲染后,给美英联军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高度现代化的美英军队,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种——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倒萨之战”开打以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多次在战争动员会上给美国官兵打气说:“这将是一场高科技战争,零伤亡战争,美国有绝对把握取胜。”当然,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零伤亡”指的是美国士兵,而非伊拉克方面。然而事实看来,尽管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充分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与伊拉克相比占了绝对优势,但美军的“零伤亡”目标在战争一开始就被打破了。据不完全统计,在伊拉克战争的头4天里,美英联军就损失了31名官兵,  相似文献   

4.
袁俊 《环球军事》2008,(17):28-29
据美国国防部前不久对外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大量的贫铀弹(BDU)。美军的A—10攻击机发射了30万发炮弹,其中贫铀弹与普通炮弹的比例是5:1。以此推算,仅美军的A-10攻击机在伊拉克境内留下的贫铀弹残片即为75吨。此外,美英联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也都装有贫铀弹。  相似文献   

5.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起初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非对称战争。但是纵观战争初期双方交战的一些特点,美英联军并非所向披靡,伊军也没有像美军想象的那样望风而降,伊拉克战争的结局变得扑朔迷离。 美英联军:全维作战,谋求速决 在伊拉克战争初期,美英的“倒萨”战略日见清晰,但是由于美英军队在战场上遭遇超出预料的抵抗,使其离速战速决的目标越来越远。 多管齐下,谋求速决。战前,美英联军  相似文献   

6.
这次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共动用了数以百计的各类战略海运船,向海湾运送了约300万吨物资。美国还与数十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了征用近千架飞机的协议,将地面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运往海湾地区。美军之所以能迅速有效地将经济潜力转化为战争后勤保障实力,最根本的是有一套完善的动员机制。以美国的商船为例,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集中体现了美国近年来在军队建设方面的成果,检验了美军不断推陈出新的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并将直接影响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而一直密切关注伊拉克战事的印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目前,印度正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思和借鉴,提出了一整套军队发展新思路。 一、全面提高现代化水平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依靠其高技术兵器和现代化装备制胜的事实给了印军以深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英联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伊拉克的主要城镇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以查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时至今日,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伊拉克人民面对的“更好的未来”却是混乱、饥饿、疾病和死亡。 战争之初,美国方面一再宣称,美军在对伊的空袭中使用的是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这种新战术不  相似文献   

9.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通过200余艘舰船向海湾地区运送了近470万吨的作战物资,在较短时加内建立了供美军30天使用的战争物资储备;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更是通过海上运输将大量的作战物资投送到战区,确保了对伊作战的胜利。而在这背后,起着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就是本文所要详细介绍的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  相似文献   

10.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开战以来,由于伊军灵活运用了“化整为零、寓兵于民、短促出击、分兵袭扰”的战法,美英联军在地面战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巷战中损失惨重。有军事专家撰文预言,美军为避免在城市巷战中遭受重大伤亡,很可能在下一步的行动中丢掉“干净战争”的口号,使出“撒手锏”来对付伊军愈加强烈的抵抗。  相似文献   

11.
渡河桥梁装备主要用于保障作战部队人员和武器装备顺利克服江河、沟谷障碍,是保障部队快速机动的必要手段。在伊拉克战争中,面对伊拉克境内自北向南流经全境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美英联军地面部队最终能在短短20多天里就占领巴格达,固然得益于成功抢占了大多数跨河公路大桥,但与美英联军工程兵部队使用渡河桥梁装备有效实施机动工程保障也是密不可分的。美英联军使用的渡河桥梁装备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并不惧怕伊拉克海军力量,但伊军战前在海湾水域布设的大量水雷,却使联军水面舰只面临很大威胁。为确保联军海军安全地将援助物资运入伊拉克,开辟海上通路,扫清水中障碍,美英澳联军在海战场投入了“特种兵”——“马克5号”海狮,“马克7号”和“马克8号”海豚。请看本刊独家撰稿人肖占中发来的稿件——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何以速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国群 《国防》2003,(5):18-20
阿富汗战争打到第61天,美英联军终于攻占了首都喀布尔。相形之下,比阿富汗塔利班强大得多的伊拉克军队,却在伊拉克战争的第21天,便将首都巴格达拱手送给了美英联军。战争的第27天,美国宣布战争在事实上已告结束。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土耳其不允许联军“假道伐虢”,使得联军开辟南北两条战线对进“倒萨”的计划搁浅,不但使美军最精锐的数字化部队——第4步兵师无缘参加对伊会战,也使得美军必须选择南部战线,要么由地面横扫伊拉克全境,要么实施蛙跳战术经空中直插战略后方,但无论如何,在伊南部打开一个突破口,作为尔后发展的前进基地,对于美军来说意义重大。于是,位于伊拉克南部起咽喉作用的石油城法奥便成  相似文献   

15.
日前,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特邀美国有关军事专家对尘埃刚刚落定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得失进行专业评点。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由于美军4月12日几乎兵不血刃攻占了巴格达,使一度国际媒体普遍预测的所谓“巴格达攻坚战”成为泡影,而一扫战争初期由于估计不足、遭遇伊军顽强抵抗而行动受挫后一度笼罩在美军头上的批评阴云。此间媒体指出,一个月前,美军在巴格达投下第一枚炸弹,而3个星期后,美军士兵就已经出现在巴格达街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美英联军推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爆发于3月20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联军的主要作战行动已告结束,恰巧也是42天,与当年的海湾战争一天不差。应当说,这场战争的战果远远超过了上一场战争,其根本标志便是彻底摧毁了萨达姆的政权体系,彻底瓦解了该政权的武装力量,美英联军在真正意义上占领了伊拉克。然而,在随后的近5个月中,伊拉克局势动荡,重建工作步履维艰,美英联军频频遭袭。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伊拉克的稳定与繁荣还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伊拉克战争进程,细致分析美英联军装备技术保障特点,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技术保障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装备技术保障应注重三军联勤、军地联合立体保障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实行的是以空袭为先导、诸军兵种联合攻击战略,多种作战手段综合运用,这就启示我们:装备技术保障应注重三军联勤、军地联合立体保障,增强装备技术立体保障能力。随着光、电、磁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使得作战空间呈现出“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化作战的新特点。技术保障行动也随之呈现出立体化趋势,如技术力量的立体机动,保障物资的立体…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伊拉克陆地和海洋进行了大规模的扫雷。高性能与高效率的扫雷器(装置)在现代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保障了美英联军的机动。 本文译编自俄刊《技术与兵器》,介绍了外军便携式(亦称手持式)感应探雷器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3月20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在持续27天后,于4月15日基本结束,美英联军对伊发动的这一场新世纪的“伊拉克自由作战”行动,引起了世人太多的思考和不安。这是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首次运用与试验,美英联军在短时间内基本达到了推翻萨达姆政权、控制伊主要城市和油田的军事目的。 在历时27天的战争中,美英联军先后出动的兵力达30余万人,舰艇约150余艘,飞机1600多架。期间,美英联军出动各型飞机3万余架次,动用可发射巡  相似文献   

20.
聂云 《当代海军》2003,(8):34-35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早巳退去,然而,许多作战的内情才开始逐渐被披露出来。最近,澳大利亚海军披露了首次参加伊拉克的作战情况。其中,“安扎克”号新护卫舰第一次对伊拉克东南部法奥半岛沿岸目标进行了猛烈的炮击,成为31年来澳大利亚海军首次炮击作战,也成为澳大利业海军新型战舰首次实战炮击。 3月20日上午,美英联军正式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 随后,美英联军决定,夺占伊拉克南部的法奥半岛,控制沿海石油终端设施。联军地面部队进军速度很快,极需要空中火力支援。然而,联军地面部队与伊军作战时距离很近,美英航空兵难以展开手脚。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