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定量评估工程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借鉴国家信息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工程装备保障信息化指标体系,并综合利用AHP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其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对工程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作出科学的定量评价。将此模型应用到部队的评估工作中去,可以正确指导工程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弹药信息化是武器装备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战斗力的生成。如何分析、评估保障单位在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的建设水平,对我军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分析影响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我军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和集对分析法综合分析的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评估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求得指标权重,最终获得被评估单位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的整体建设水平。结合实例分析,验证构建的评估模型能够用于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的评估,进一步为如何提高弹药信息化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的评估问题,基于对经典评估算法的分析和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组成要素的研究,采用效能评估中经典并且目前常用的ADC方法,对通信装备保障系统能力进行效能评估建模与分析,确定了通信装备保障系统主要的能力指标以及影响因素,为通信装备保障系统及其组成装备的效能评估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参考。通过对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研究,可以揭示构成通信装备保障能力诸要素间的本质联系,明确通信装备保障水平,提高通信装备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当前主要评估方法基础上,探究使用物元可拓模型对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进行评估。界定了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概念,并在深入分析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结合物元可拓方法建立了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合成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提供一定参考,对进一步完善合成旅实战化装备保障演练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装备保障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涵盖装备保障过程关键环节的装备保障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而后通过建立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多层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保障效果评估方法。大量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效果评估及装备保障模式转变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导弹地面装备包括发射系统、火力控制系统装备等,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情况是导弹地面装备同步配套建设的重要部分,如何客观评估能力建设效果是全面掌握装备情况的主要依据。根据装备特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设定了人力人员、保障设备、保障设施、保障技术资料、保障器材及配套设施6个一级评估指标及21个二级评估指标,搭建了评估指标体系结构。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和优序图法计算了各级指标权重值,确定了影响建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装备保障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涵盖装备保障过程关键环节的装备保障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而后通过建立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多层模糊综合评判的装备保障效果评估方法。大量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效果评估及装备保障模式转变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进行装备保障能力的评估研究,对于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形成和保持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动态变化的特征,提出基于集对理论和马尔科夫链的装备保障能力动态评估方法,为装备管理决策者制定装备保障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组合权重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评估证据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确定指标组合权重的方法,综合考虑了主客观因素,更为合理。基于证据理论建立了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可为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评估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段梦飞  陈杰红 《国防》2012,(5):41-42
坚持以形成基于信息系统装备保障能力为主线.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武器装备是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必须立足实际,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加强理论研究探讨,找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利用现有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果,从该干能干的事做起,逐步建立信息化装备保障体系;注重在提升各级装管干部信息化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增强想信息化、谋信息化、抓信息化的意识和本领,借助当前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强劲势头,科学筹划和引领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管理和保障模式变革;坚持积极主动作为,从已列装的新型指挥系统和主战兵器人手,从仓库和修理所等保障机构建设入手,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嵌入、改造、链接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主战兵器作战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军民结合的优势,会同地方有关部门搞好装备动员准备,对地方先进的信息技术人才和装备设备,平时搞好预征预储工作,战时通过实施快速动员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装备保障行动复杂、保障能力指标多难以确定的实际,结合保障行动,提出一种基于任务的装备保障能力模型,从任务到能力的映射,建立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量化值,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对保障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示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从装备自身固有能力和保障系统、保障能力两个方面研究影响航空装备保障效能的因素,构建了以战备完好能力、执行任务能力和直接被保障能力为表征的装备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对出动架次率等典型保障效能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评估了装备的综合使用能力和保障能力,并从保障设备的配置出发对保障资源进行优化,提高了装备在使用环境下的综合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13.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海军舰船装备精确保障是装备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发展趋势和当前海军舰船装备保障形势基础上,研究了精确保障的基本内涵和海军舰船装备精确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顶层设计、配套建设、人才培养、核心能力、安全发展等五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真实、准确掌握部队完成其装备战备任务能力水平,引导部队装备战备建设的方向,并为精确化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目前部队装备战备工作,提出了装备战备水平评估的概念,并将装备战备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在构建装备战备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TOPS IS法应用到装备战备水平评估中,建立了基于TOPS IS法的装备战备水平评估模型,并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是世界各国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外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主要考虑因素.外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重点主要围绕保障资源可视化、透明化,保障平台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保障作业智能化、无人化三方面进行;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作战需求因素、费效比因素和信息优势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开展作战保障分队能力评估及建设是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重要支撑。相比作战保障装备层级的能力评估,对分队实施能力评估会面临定性评估指标多、评判标准模糊性强等难题。模糊推理方法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模糊集合赋值、输入值模糊化建模、模糊推理规则建立、合成模糊集构建、解模糊处理等步骤,建立了基于模糊推理的作战保障分队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易于被军事人员理解,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编制体制不合理、装备物资储存能力发展不均衡、信息化建设现状难以满足需求、应急支援保障能力较弱、安全防护能力不足等,是制约后方仓库保障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从改革编制体制入手,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物资储存能力、应急支援保障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是消除制约因素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装备保障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问题,提出了开展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思路.在对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及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给出当前开展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应开展的重点工作、基本方法及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时代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发展,我军新型陆军装备对装备保障的需求显著提升,也对陆军装备保障业务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提升陆军装备保障能力,优化装备保障业务发展路径,首先运用SWOT分析现阶段影响陆军装备保障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SWOT分析矩阵;其次,结合定...  相似文献   

20.
针对装备保障对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向专家咨询等方法,着重分析了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需遵循的原则,并从更新思想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军民融合、对接实战标准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能力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