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探究"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对这一"新生事物",人们不禁要问:"科学探究"的价值定位是什么?怎样理解"科举探究"的时代特点?"科学探究"在现实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目标.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人人都不愿出错,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认识又不得不出错,即"错误在所难免"。那么,什么叫认识出错?什么原因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出错?认识出错以后怎么办?有无科学的避免出错的方法?勤奋学习,刻苦实践,充分提高认识主体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讲究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辩证认识能力,是一条可靠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根本上防止认识出错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科学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是一个必须重视和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人们对它起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往往缺乏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从而导致忽视、甚至贬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极易挫伤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因此,科学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十分必要.第一,科学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价值,有利于确立政治工作的首要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我们党和军队常用“生命线”来表述思想政治工作为各项工作指引方向,提供保证和精神动力方面来说明其重要性和意义的,是一个定性的概念,这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正确的.但是,由于对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创造劳动价值和创造劳动价值大小这样一个量的尺  相似文献   

4.
阮家新 《军事史林》2016,(12):62-64
今年12月12日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安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人们自然会想起事变的核心人物张学良,探索至今仍若明若暗的有关事变的奥秘. 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为什么又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他被扣之后对生死命运有何反应?对后事有何考虑?他有遗嘱吗?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想要解开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固若金汤”的九江防堤被无情的洪水撕个口子,原来是有人在筑堤时偷工减料,拿九江地区4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开玩笑.人们不禁要问,千里大堤毁于什么?过去常说:千里大堤,毁于蚁穴.  相似文献   

6.
试论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是一种精神文化,它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发展是科学的本性,创新是进步的动力.崇尚以求真、务实为基本内涵的科学精神,树立以求变、鼎新为价值理念的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精神气质.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的融汇是青年大学生安身立命之根本和应有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归根到底都是与市场经济相关联.有人把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社会主义价值意识对立起来,认为搞市场经济这些东西用不上,不适应,甚至还要用西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意识来指导;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倡导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时,经常遇到市场经济的挑战,又缺乏充分的、令人信服的分析与论证.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没有从理论上弄清和把握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在价值意识上的一致性.因此,科学地分析和揭示市场经济价值意识与社会主义价值意识的内在联系,不仅是世纪之交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也是目前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中如何有效地树立革命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然而,另一方面它的作用却显得微弱和“疲软”.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给人们带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  相似文献   

9.
"三国鼎立"被大书特书,甚至被"水煮"为商业经典,相形之下,"三国归晋"反倒不太受人们重视.实际上,三国归晋耐人寻味之处不少,如魏灭蜀之战,司马昭明知钟会不忠且邓艾难驭,为什么还要派他们伐蜀?钟会12万大军何以居然被5万蜀军挡在蜀地之外?蜀中5万军队又为何不敌远道而来的邓艾2万魏军?又如晋灭吴之战,司马氏为何在灭蜀后拖了整整16年才伐吴?东吴水师在御敌时何以寸功未建?吴帝孙皓在最后一刻使出了什么计策险些使晋军互相火并?其实,诸葛亮和司马懿等"大腕"死后,"后三国"时代同样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活力何在?在于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哲学” 一词起源于古希腊(中文“哲学”一词是上世纪末从日本引进的,原意是“爱智之学”.按照哲学这个原始定义.追求智慧是哲学的根本目的.哲学家应该以此为职志.哲学之所以曾经被目为“科学之王”或“科学的科学”,哲学之所以几度兴盛,都在于它的确提供给了人类以大智慧,而哲学今日的困境是由于目前的本身缺乏智慧造成的.这种缺乏智慧首先表现在它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位置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根本作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敏感问题是党史军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具有政治性和科学性双重特点,涉及的内容复杂,群众关注度高,处理不好会混淆人们的视听,助长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让邪史歪史散布蔓延,正史信史失去阵地,从而损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声誉,甚至会被敌对势力加以利用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党史军史工作者研究这类问题时要做到4点:一是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根本态度,二是坚持澄清事实与挖掘价值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三是坚持以我为主与借助外力相统一的力量组成,四是坚持遵循政策与正面教育相统一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人生价值观集中表现为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情感、意志和对于事物的态度;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介导科学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上明确地规定了中学物理的教学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尽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高能力和科学鉴赏力,有利于创造性的去研究工作.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总认为"教学只是为了传授知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完全正确的,它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科学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规律性理论、发展理论的重要工具,又是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重要手段.物理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物理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战争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战争中的迷雾到底能不能消散,作战指挥和作战行动能否达到精确?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科技的发展带来战争形态的变化,现代战争逐渐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人们对于信息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认为长期萦绕在战争上空的迷雾将会逐步廓清,因此提出了诸如透明战场、精确指挥的理论。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所有信息通常的不确定性代表了一个特殊的问题:所有的军事行动发生在某种黄昏,......像迷雾一样。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战争所依据四分之三的因素或多或少被不确定性的迷雾包围着,......指…  相似文献   

15.
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科学文化知识不仅是人们形成正确思想的重要条件,而且将极大地制约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强调要以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为切口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5年7月18日,《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新闻,标题为“二战中载有整整2吨黄金的日本潜艇在大西洋底被发现”,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引起轰动的原因,除了那价值2.5亿美元令人眩目的金条,潜艇沉没的原因也在人们心目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为了揭开潜艇...  相似文献   

17.
“基干民兵杨正铿也算‘八字’了!”这消息象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杨岭村,人们纷纷议论着:小杨向来不迷信,曾多次被树为学科学、破迷信的标兵,如今也算起“八字”来了,看来,一个人果真是“八字”所定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去年底,湖南省涟源县春烟乡杨岭村来了一个“八字”先生,他油嘴滑舌,自称是“活神仙”,算出的“八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位百战百胜的伟大军事家和军事统帅.事实上他也指挥过一些败仗.那么,毛泽东指挥过哪些败仗?这些败仗的情况怎样?造成这些败仗的原因又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提高军事指挥才能.  相似文献   

19.
谁应该为英国国防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自杀负责?布莱尔政府和BBC现在都极力想摆脱责任。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凯利自杀主要是其心理压力太大造成的,而压力来源于他的名字被政府公诸于众。那么是谁作出了这个“残酷的决定”?连日来,凯利所在的国防部受到各方舆论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国防科技》2017,38(6):007-013
道德抽象而无形,确是客观存在,能被人们所认知。钱老文稿中有大量体现其在科学道德上的"想法、说法和做法"。文章主要从理想信念、科学贡献、品德风范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对钱学森科学道德境界的认识和理解。研究表明,钱学森在科学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在科学道德上达到的崇高境界以及获得的至高科学荣誉,根本动力在于他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钱学森的科学道德境界和他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是统一的。钱老生前七个"不"的处世原则是他崇高科学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