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利用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信号测向,其优异的测向性能受到理论界和工程界的极大重视,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空间谱测向算法,主要对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SIC)、旋转不变子空间(ESPRIT)、最大似然算法(ML)这三种算法进行了测向性能的比较分析。首先介绍了空间谱估计的基本原理,然后构建了均匀线阵的阵列模型,对三种测向算法及其流程做了较详细的分析,最后从不同的信噪比、快拍数和阵元数三个方面进行了测向性能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在算法的测向精度上,MUSIC算法和ML算法明显要优于ESPRIT算法,随着信噪比的提高、阵元数目的增多、快拍数的增加,三种算法的测向性能都随之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稀疏阵列可以在阵元数一定的条件下提供更大的阵列孔径,从而提高分辨率;同时三维阵列可以在立体角范围内提供无模糊测向性能;因而三维稀疏阵列优化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在给定阵列孔径和分辨性能指标的前提下,详细推导并给出了阵列最少阵元个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系统冗余,节省系统代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基于格理论...  相似文献   

3.
多通道阵列测向系统存在硬件量大、造价高及多通道间不一致时性能恶化等诸多不足,因而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单通道接收阵列测向方法.所有阵元共用一个接收通道,通过切换开关分时选通各阵元,各阵元的感应信号在时域上是错开的,无法进行超角分辨测向.在频域上补偿各切换时延引入的附加相位后,使得各路信号在时域对齐,此时可进行超角分辨测向.计算机仿真实验说明了此系统模型和信号处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幅相误差对稀疏阵天线性能的影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天线阵增益、波束宽度、指向和副瓣电平等指标,分析了幅相误差、阵元失效对稀疏阵列天线性能的影响。应用概率统计原理,导出了具有幅相误差、阵元失效时稀疏阵天线阵增益损失、波束宽度、指向、副瓣电平的估计公式、并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电台的双站无源定位导航的新方法,该方法不同于对目标辐射源定位的传统的测向交叉定位法,而是用于运动载体自身定位的新算法,其同GPS系统和INS系统(惯导系统)一样是一种独立的定位系统.建立了该定位方法的数学模型,重点分析了其定位精度,推导了定位误差表达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低空飞行运载体有较高的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星载AIS检测概率低的问题,对星载AIS接收信号冲突和检测概率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并对影响检测概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星载AIS与地面AIS的差异性,指出了星载AIS面临的新挑战。重点对星载AIS信号多网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船舶分布密度函数的星载AIS检测概率模型。通过分析时隙冲突、船舶动态、轨道高度、天线类型和B类AIS船舶等因素对系统检测概率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某型反辐射无人机导引头测向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引头测向数学模型.借助Simulink建立了导引头测向流程仿真模型,得到了正常工作时的波形.结果表明,仿真较准确地模拟了导引头的测向过程.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辐射源类型及设置参数,查看导引头在不同条件下测向过程及各节点输出波形,为导引头的维修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星载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系统检测概率低的问题,对星载AIS系统的接收信号冲突和检测概率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并对影响检测概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星载AIS系统与地面AIS系统的差异性,指出了星载AIS面临的新挑战。其次,重点对星载AIS信号多网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船舶分布密度函数的星载AIS检测概率模型。最后,通过分析时隙冲突、船舶动态、轨道高度、天线类型和B类AIS船舶等因素对系统检测概率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的无源测向定位容易出现"早熟"现象,提出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改进了遗传算子,并且通过仿真实验,采用测向交叉定位对辐射源进行定位,实验表明,该算法既保留了种群的优秀基因,又保持了种群的多样性,有效提高了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累积量稀疏表示的估计方法,解决信号数多于阵元数时的DOA估计问题。该方法首先构造了包含所有DOA信息的最小冗余矢量,利用扩展阵列的最小冗余导向矢量构造完备字典减小完备字典的复杂度;然后利用L1范数作为稀疏约束条件建立稀疏模型进行DOA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估计出的信号个数大于阵元数目,可直接应用于相干信号,比MUSIC-like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微分几何为工具,分析和研究了小型阵列的阵列流形的微分几何参数与信号到达方向估计精度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分析了小型阵列在各个方向上的测向性能与阵列几何布局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小型阵列布局的设计思路。并以五元阵为例,对几种不同的几何布局进行仿真对比和分析,验证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外军通信系统配置现状及作战中实施有效侦测的军事装备需求,并结合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原则探讨了全波段侦察测向设备一体化的可行性方案。最后给出全波段通用的侦察测向一体化设备的主要战术性能和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实现不规则阵列的方向图综合问题,改进了应用于方向图综合的迭代线性约束最小二乘方法,改进后的算法提高了数值稳定性和对随机稀疏阵的适应性。对特定的阵列如果指定的理想方向图无法达到,该算法可以获得最好的逼近。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贝叶斯网络分类器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达辐射源识别是电子对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贝叶斯网络分类器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具有较为优秀的分类性能,而且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问题,重点研究了如何利用贝叶斯网络分类器进行雷达辐射源识别,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及其扩展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概率近似准则的方法相比,基于分类准确率提高准则的扩展树生成方法具有更为优秀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5.
星载铷钟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星载铷钟在许多空间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求其具有高的可靠性。阐述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在星载铷钟可靠性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星载铷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简图,依据星载铷钟的功能将其划分为6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并给出了物理泵体子系统的部分FMEA结果。  相似文献   

16.
编队辐射源威胁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编队辐射源威胁估计结果在用途上的不同要求,以编队辐射源识别过程为依据,提出了便于编队指挥员把握战场电磁态势的宏观辐射源威胁等级划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属性决策理论研究了微观编队辐射源威胁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以编队电子对抗中的融合识别为例给出了仿真实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编队辐射源威胁估计结果在宏观与微观使用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天线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控阵天线必然朝着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的趋势发展,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增加带宽,提高T/R组件的附加功率效率,移相器技术,数字化电路,以及引入稀布阵技术等。对相控阵技术的需求也是对这些相关技术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稀疏字典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稀疏字典选择是稀疏表示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方法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构造过完备稀疏字典,将训练样本图像在小波解析域中进行小波多层分解,充分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突出图像局部特征的特点,并和过完备稀疏表示有效结合组成级联字典。通过求解测试样本相应的稀疏系数矢量并根据系数矢量中对应训练样本类别的重构误差判定目标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前无需对SAR图像进行预处理,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天基光学相机实际在轨对地观测成像的畸变需通过几何校正抑制。目前主流面阵相机对地观测获得的小尺寸、高帧频序贯图像很难满足传统几何校正方法逐帧解算对单帧图像控制点数量与空域分布的要求且计算量巨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使用等效偏移角稀疏测量的面阵相机序贯观测图像几何校正方法,将逐帧校正参数解算问题转化为时域稀疏测量条件下等效偏移角信号恢复问题,利用等效偏移角信号时频信息可有效降低对单帧图像控制点数量和空域分布要求。通过高分四号卫星面阵相机在轨实测图像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且其能大大降低序贯图像几何校正处理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20.
雷达脉内特征分析是信号分选领域一个重要手段,当脉内信号有多个雷达信号交叠在一起时,很难分析出其各自的调制方式。经验模态分解(EMD)在分析非平稳混合信号时效果显著,但其存在2个明显弊端。针对端点效应问题,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将信号分解成各分量,随后对除噪声外的各分量利用ARMA模型对信号进行预测,接着对预测后的各分量进行小波重构,从而消除了端点效应,针对虚假分量的问题,结合雷达信号的特点改进了其终止条件,提高了EMD分解的性能。最后,对EMD分解后的各分量进行时频分析,得出雷达脉内信号的调制特征。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