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邓小平科技强军思想,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科学分析时代发展特征和现代战争特点作出的科学结论,是迎接新军事变革挑战和解决我军新时期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它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内容体系,明确了我军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的对策,对于我军新时期加强质量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广大官兵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我军战斗力水平的提高,而且对我军积极应对新军事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做好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积极应对新军事变革挑战,大力推进后勤改革创新,必须把握大势,充分认识新军事变革给我军后勤带来的挑战;必须理清思路,积极推进我军后勤各领域改革;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确保我军后勤改革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发展,对我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信息化,在这种情况下,军队要不要抓意识形态建设,如何抓意识形态建设?江泽民密切关注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动向,深刻总结了我军建设的经验,就我军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为我军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既对我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军队各级党组织必须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提高本领、积极应对,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其中,观念革命是军事变革的先导;创新是军事变革的动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事变革的关键;科学筹划,正确处理变革中的各种关系是基础;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解决关键性问题是推进军事变革和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军事创新是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生命,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最终必须落实到军事主体的创新性实践中。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四个创新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解决我军建设主要矛盾的新要求,而加速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四个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军事理论创新是军事实践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迎接新军事变革和国家法治建设的挑战,必须大力加强我军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我军依法治军的水平.要进一步在军事法制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新时期军事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依法治军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管黎峰 《国防》2011,(8):45-47
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作战能力要素结构与生成机理的基本表现形态。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积极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武装力量职能任务拓展,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为战斗力充实新内涵、创造新结构、谋求新增长。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军的得力助手,必须紧跟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形势,发挥寓军于民优势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努力提高保障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是军队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保证。军委胡主席指出:“世界新军事变革不仅是一场军事技术和军队组织体制的革命,也是一场军事管理的革命。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于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率、增强部队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军队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不断增强战略筹划、科学管理和作战指挥能力”。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根初 《国防》2005,(3):13-14
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涉及到武器装备发展、军事人才培养、体制编制调整、军事理论创新等各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军事法制的完善和保障。为此,我们特组织“新军事变革与军事法制建设”的主题讨论,深入研究我军军事、政治、后勤和装备建设中军事法制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欢迎大家赐稿。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们全面分析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着眼于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军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目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  相似文献   

12.
江主席在观看北京军区科技强军成果网上演示时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事领域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牢固确立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我军的质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的战斗力。江主席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知识军事中,科学技术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优化军队政治工作主体 ,以迎接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要求 ,我军政治干部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特别是树立系统集成意识和全局观念 ,具备相当的现代科技素养 ,培养开放宽广的世界眼光 ,扩充自身的知识底蕴。唯此 ,才能使我军政治工作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浦照东 《政工学刊》2006,(12):19-20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军面临着的一场深刻的革命,除了军事理论、武器装备、体制编制等方面的变革以外,它首先是一场观念的变革。因为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变革的成败。因此,如何尽快地使广大官兵在头脑中树立起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观念是我军目前必须着重解决的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顺应时代的信息观。(一)使信息观念成为提高战斗力的思想保证。在未来战争中,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比较容易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信息化对提高我军未来打赢…  相似文献   

15.
当信息技术的狂飙不断冲击军事领域的时候,一场波澜壮阔的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军委江泽民主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提高领导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指挥现代战争能力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紧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应用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更新武器装备,革新军队体制,创新军事理论,促使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发展模式是跨越式。适应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战斗力主体建设必须由人力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跨越。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从战斗力主体建设总体要求出发,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跨越、三个投入、两个延伸、一个衔接”。四个跨越(一)信息化带来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军事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彰显了军事管理创新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军事管理创新是我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切实履行好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提高整体战斗力这个落脚点,围绕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管理这一紧迫课题,把握好军事管理中的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继承与创新、坚持创新方向与实际问题牵引的关系,不断提高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军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任职教育是我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在借鉴外军人才培养经验并结合我军实际的基础上作出的教育模式创新 ,对我军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重大作用。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加强军事斗争准备 ,保证我军“打得赢”、“不变质” ,必须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明确任职教育的内涵和历史必然性 ,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开创任职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徐文高 《国防》2005,(6):22-23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当前我军面临的紧迫任务。预备役部队要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使命,实现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达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确立科学发展之路,用高新技术提升老装备的战斗力,努力谋求武器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一、准确把握推进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建设的原则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正以信息化为中心掀起新一轮武器装备变革的浪潮。我军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既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全面赶超。应当以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积极顺应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主动适应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军事制度,使我军有了今天这样的好形势。总结这段时间我军制度建设的经验,对当前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我军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制度不动摇;始终把战斗力的有效释放作为制度建设的落脚点;始终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途径;始终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