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正12月1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CZ-3B)运载火箭发射。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是国际上首个在二维成像观测的同时,实现对大气的垂直分层三维观测的气象卫星。投入运行后,将提供包括云、辐射、温湿度、大气、导风、闪电等30多种数据产品,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短时气象预报、台风监测、环境及污染监测、自然灾害监测、森林防火、粮食亩产等提供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实测波浪作用下水下航行体出水成功概率预报,为潜艇作战提供一种水下发射的快速预报方法,基于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水下航行体出水姿态计算模型,对不同波浪条件下水下航行体出水姿态参数进行了计算。同时,将不同波浪条件下的出水姿态参数进行集成,形成了规则波浪数据库。以渤海湾某时间段的实测海况作为发射环境,建立符合瑞利分布的波高概率分布模型,将尾部触水俯仰角作为判定条件,对实测波浪下水下航行体出水成功概率进行预报。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最恶劣工况下,相对于静水条件下的出水俯仰角偏差随着波高的增加而减小;相同波高下,受到出水相位的影响,出水俯仰角偏差呈余弦变化规律。该预报方法对于潜艇作战判定发射时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水下发射的成功概率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雷达发射和接收通道信号种类繁多、测试复杂、缺少实时监测设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实时监测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设计总体方案、硬件组成、软件组成、测试方法、测试项目以及系统工作流程.研制了原理样机,并成功应用于某型雷达.实际应用表明,该监测系统可实现对雷达发射和接收通道关键节点信号的实时在线监测、参数提取和异常状态报警,在雷达日常维修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战场环境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侦察、探测和打击手段呈现出一体化的特点,导弹发射装置面临更加严苛的隐身和防护要求。从导弹发射车作战需求出发,综合探讨了多种针对发射车典型暴露特征的隐身措施;针对发射车抗打击能力较弱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射车装甲防护的建议。二者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射车的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综合评估发射车在作战中的生存能力,区分参数-性能-能力-效能四个层次建立武器装备评估空间,构建对象、内容和层次三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划分五类自然环境、三级威胁环境和三种作战状态,将外界环境引入评估过程,用被发现概率和损毁概率表征发射车隐蔽伪装能力和抗毁防护能力,建立发射车作战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提出典型作战流程和分级环境下的发射车生存能力改进可靠性、可信性、可用性综合评估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在不同环境和作战状态下各型发射车生存能力差异明显,模型能在性能空间、环境空间、作战流程空间多个维度动态评估发射车的生存能力,为发射车性能设计、战场运用  相似文献   

6.
空间天气灾害—人类的无形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已进入倒计时。双星将陆续上天,在中国卫星从未到达过的高轨道分别绕两极和赤道运行,探测人类历史上从未探测过的空间区域。双星将与欧洲空间局已经发射升空的“星簇计划2”的4颗卫星紧密配合,在从太阳到地球的空间中形成纵深分布、进行六点立体探测,探究空间天气灾害之谜。“空间天气”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08,(8):5-5
2008年7月19日,环境号A/B星及长征二号丙SMA火箭出厂审定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了卫星、运载火箭的研制情况及各分系统准备情况的汇报,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孙来燕宣布同意出厂执行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8.
基于FPGA的火箭参数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箭载存储测试系统要在火箭发射完成,并对测试设备回收后才能获取试验数据,而在火箭临发射前无法知道各项被测参数是否正常.在箭载存储测试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临射前火箭参数实时监测的功能.在进行系统工作模式设计的同时,提出了通过设置监控命令数值来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方法.详细阐述了信号的采集、编帧及实时监测数据的传送过程...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10日至2月中旬,我国发生了一场大范围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军民奋力抗灾,已取得阶段性胜利,进入了全面恢复重建阶段。冰雪消融,春暖大地。部分单位在灾后认真回顾抗灾历程,总结抗灾经验,共话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在重大灾害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巡航导弹发射阵地选择是部队完成发射任务的重要环节,为提高阵地选择的科学性,通过分析影响巡航导弹发射阵地选择的因素,采取将 CRITIC 法和主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现对备用巡航导弹发射阵地的排序,从而为指挥员进行阵地选择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刘党辉  尹云霞 《国防科技》2018,39(6):008-014
快速航天发射以其响应快、成本低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军民商快速太空进入的需求。概述了快速航天发射军用牵引、商用助推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未来军民商领域对快速航天发射的新需求。归纳了快速航天发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模式,分析了美军太空军事演习对快速航天发射的促进作用。基于美国在快速进入太空的需求评估、技术发展、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快速航天发射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美国新太空战略威慑和太空霸权,为我国快速航天发射力量建设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内外航天快速发射现状,总结了发展趋势;分析了制约我国航天快速发射发展的因素,并对我国航天快速发射发展的能力要素和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最后,给出了我国开展航天快速发射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概况 2010年,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国家、日本、印度、以色列和韩国进行了航天发射。这些国家共进行74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3次商业性发射,占总发射次数的31%。2010年的航天发射总次数比2009年少4次,降低约5%。 2010年74次航天发射有4次失败。4月15日,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火箭发射“静地星”4通信与导航卫星失利;6月10日,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28日,法国海军“可畏”号新型核潜艇成功进行了M51战略核导弹的海上发射试验。这是M51导弹的第四次发射试验,也是第一次从下潜的核潜艇上发射升空的海上发射试验,标志着法国战略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进入了一个全新且非常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超高速一体化弹丸作为电磁能武器的发射对象,存在与传统火炮发射弹丸不同的诸多科学难题。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电磁发射一体化弹丸研究方面取得的理论、试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旨在为电磁发射一体化弹丸的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舰载防空导弹发射方案设计中,首先应确定发射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他总体设计工作。对于给定的武器系统战术技术要求和导弹总体方案,其发射方式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发射方式有不同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看各有利弊。采用哪种发射方式,应在综合分析武器系统要求并权衡其利弊后进行确定。一、舰载防空导弹发射方式性能分析1.倾斜发射倾斜发射是舰载防空导弹系统采用的最广泛的发射方式,由于空中来袭目标可能来自不同的方位和高度,采用倾斜发射可在导弹发射前将发射架调转到所需要的方向,并对目标进行跟踪。虽然这需要花费时间,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电磁环境随着作战双方电子战的开展不断发生变化,它的变化严重影响着战场各种通信设施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地形环境条件下电波的传输特性.详细论述了不同地形环境下发射信号路径损耗计算模型,并采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对局域范围内的发射信号中值路径损耗进行建模,为实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电磁环境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模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实力雄厚、现代化、技术一流的航天发射中心,不断推进航天强国战略发展步伐。本文辨析了世界一流航天发射中心的概念和所具备的特征,并从先天优势、发展实力、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航天发射中心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现役航天发射中心转型发展对策,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海军2003年1月报道,在墨西哥湾验证试验中,“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佛罗里达”号(SSBN728)成功地发射了两枚“战斧”导弹。此次成功发射验证了将SSBN改装成SSGN实现利用潜艇的导弹管发射常规武器的关键要素。第一枚于1月14日发射,是装有测量仪表的“战斧”BlockⅢ导弹,导弹采用MK106火箭发动机,获得目前正在开发的“战术战斧”导弹推进能线图。该枚导弹没有装引信,从潜艇的导弹管垂直发射出去,随后转为巡航飞行阶段,利用全球定位卫星导航系统完成预定的飞行使命,最后就地回收。第二枚于1月16日发射,跟第一枚导弹…  相似文献   

20.
庞之浩 《环球军事》2009,(13):62-63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5月19日19时55分,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3发射升空。战术卫星-3是美国“快速响应航天”计划中的第2颗卫星,第1颗卫星是2006年12月16日发射的战术卫星-2,此后还将发射战术卫星-1、4等卫星。战术卫星3的成功发射,使美“快速响应航天”计划雏形初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