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敲门的学问     
姚远 《政工学刊》2007,(11):23-23
敲门是一种学问。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而我认为,敲门亦可为心声。敲门甚至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和爱好。我军内务条令明确规定:下级在进入首长室内前,应喊“报告”或者“敲门”:进入同级或其他人员室内前,应当敲门。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门的敲法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句千百年来奉劝世人多做好事、死后留下好名声的古训,是我国礼仪之邦注重品德修养的真实写照。纵观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流传着许许多多为世人传诵的名人佳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千古美名传;李世民轻徭薄赋,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包拯大义铡亲侄,奉为“青天”万民仰;杨震“四知”拒贿,于谦刚直清廉,羞煞古今贪赃人……在现代,还有孙中山的追求、毛泽东的简朴、周恩来的稳健、彭德怀的耿直、朱德的豁达、罗荣桓的忠诚、邓小平的睿智……无一不为世人津津乐道,引为骄傲,传为美谈。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各具特色而又为世人万古传颂的崇高精神和非凡风采。相反,有的人却是逆历史潮流而行,悖大众意愿而为,留下的只能是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3.
李金宇 《政工学刊》2009,(11):79-79
据《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记载:孟尝君问白圭,“魏文侯名声超过了桓公。可功业比不上五霸。为什么呢?”白圭回答说:“文侯以子夏为师,以田子方为友,礼敬段干木。这是名声超过桓公的原因。选择相的时候说:‘季成(文侯弟)与翟璜(文侯友)哪一个可以?’这是他的功业超不上五霸的原因。相是百官之长,选择对象面要广一些。现在选相却离不开那两个人,这与桓公用仇人管仲为相相差也太远了。况且以师友为相,是公义;以亲属偏爱的人为相,是私利。把私利放在公义之上,这是衰微国家的政治。”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打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旗号,给自己任人唯亲贴金。且“亲”的外延已从血亲扩大到姻亲、宗亲、老同事、老战友、老邻居、老关系户等等。  相似文献   

4.
爱好是指人对某种事和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偏好。说起爱好,则各有各的向往和追求。追求高尚的人,爱学习好钻研、爱体育好煅炼、爱工作好动脑;追求低俗的人.爱酒色好享乐、爱钱财好贪赌、爱权势好钻营。健康、高雅的爱好,既陶冶情操、愉悦精神,又充实生活、有益身心健康;污浊、丑陋的爱好,既作茧自缚、庸人自扰,又招风揽火,有损命运前程。  相似文献   

5.
连看了多篇有关“老实人”的文章后,我感到了痛,为“老实人”的被贬化而痛。“老实人”的被贬化,一条被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一些人认为老实人“不会来事儿”。而不会来事儿的最直接原因是他们“不懂事儿”,可看看对“老实”的定义:(1)诚实:忠诚老实,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相似文献   

6.
阅兵是一个具有历史内涵的概念,是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它的产生渊远流长,与军队的产生和发展相一致,与武器装备的发展相融合,与人类的战争史相映照。阅兵,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我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古罗马等国,就组织过阅兵活动。《春秋·桓公六年》就有这样的记载:“秋八月,壬午,大阅”。《梁传·桓公六年》:“大问者何?阅兵车也”。自有战争以来,人类便把阅兵纳入国家最隆重的庆典。出征前人们以此鼓舞士气,激励民心;凯旋时,人们以此欢庆胜利。“图腾”——阅兵的萌芽最早的阅兵式孕育于氏族时代的图腾仪式之中。在…  相似文献   

7.
第十六怪,过河不用船儿载在黔南,到处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过河。为了行走方便,人们就在石头河水浅的地方用石头打好石墩,按步幅依次排列栽好,它与架桥相比,既简便节约资金又锻炼人的胆量而且有古朴的观赏价值。 第十七怪,打标无人敢破坏 “打标”也叫“多标”或  相似文献   

8.
漫谈禁酒令     
酒,算得上是“老资格”,它的存在,少说也有几千年,而且名声颇佳。关于酒文化的著作,一册又一册;酒和名人的趣事,一件又一件。“李白斗酒诗百篇”,好像李白能诗是酒的功劳,而此公丧命于酒,却似乎被人遗忘。他醉酒,看到河中映出月亮,一头扎进河里捞月,当然再没出来。  相似文献   

9.
谈心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亲友之间,通过谈心可以加深理解、增进信任、融洽感情,对完成任务、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谈心是一种技巧,是一门学问,是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会谈心,同样是谈心,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很会谈,不管什么人,都会谈得很融洽;不管多复杂的问题,都会谈得很清楚。但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却不会谈,常常是一谈就“顶牛”,简单的问题也被谈得很复杂。总结经验教训,关键在于是否在“心”字上下对了功夫。  相似文献   

10.
交友五鉴     
朋友是财富,可能让你身价百倍;朋友是祸首,也能使你锒铛入狱。面对交友的矛盾,部队官兵与地方人员交往应把握好度。一是多交学友不交玩友。孔子曾日,“与善人居,如入兰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交友也是如此,在与地方人员尤其是一些老同学交往中,应注意筛选;如果不加选择地乱交一气,必将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应该多联系那些有才学的朋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尽量杜绝跟那些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交往,避免“近墨者黑”。  相似文献   

11.
在美丽富饶的山东省寿光市,提起蔬菜种植,那可是大部分青年民兵的拿手绝活,他们种的菜品种多、质量好、无公害,成为闻名全国的最大的“菜篮子”。而圣城街道延庆寺村38岁的青年民兵王瑞光却别出心裁,凭着自己的爱好和聪慧,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掌握了一套“木片贴画”的绝活,他用木工废弃的木片贴出一幅幅精美的贴画,深得人们喜爱,他因此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余晶俊 《政工学刊》2008,(12):25-25
前不久,看到湖南卫视有一个主持人问少林寺的方丈说:“什么是禅?”方丈回答说:“平常心。”一位老朋友也经常对我说,“你的心态不错呀”。其实心态是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理解。我们既然是平凡人,就应有平常心,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说位子     
“位子”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人占据的地方,也指职位。现实中,常可到有人感叹某某的位子好,某某的位正,某某的位子重要……言语之中流出对所谓好位子的羡慕和对自身所处子的不满,有的人甚至因自己谋不到谓的好位子而感到自卑。一些人眼里的位子好、位子正、位子要,并不是说这个岗位能给单位建设来多大益处,能给人民作出多大贡献,是把位子好的“好”定在能给自己带来大实惠、带来多少好处、谋得多大特权私利上。谋个好位子,可以与领导多接,手中有让人用得着的权力、有让人重”的地位。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种象,管人、管钱、管物等手握权柄的…  相似文献   

14.
慎嗜     
不久前,收受、攫取500万元不义之财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在正义的枪声中结束了他的生命。反思胡犯罪事实,与众不同的是,胡的个人嗜好竟成了其谋取不义之财的手段和受贿犯罪的媒介。了解胡长清的人都知道,胡有一大爱好———书法,胡竟也藉此到处题字,谋取大量不义之财。到江西后,这个嗜好很快被有求于他的人所利用。一时间,南昌等地的不少公共场所和大小企业的商号都挂起了胡题写的“金字招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与胡长清相比,南宋奸臣贾似道和当今的张新政等人的嗜好,就显得俗气了。贾似道好玩“斗蟋蟀”,便有人变着…  相似文献   

15.
齐桓公现象     
《兵团建设》2013,(12):47
齐桓公在治国上依靠管仲,率先成就霸业,这是他明智的一面。然而,他还有另一方面鲜为人知——他喜欢溜须拍马抬轿提鞋的小人。第一个小人名叫竖貂,此人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第二位叫易牙,桓公一次戏言,不知人肉何味,次日,易牙就杀了自己3岁的儿子,亲手蒸给桓公吃。第三个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齐伐卫,卫国派来做人质的。当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这3个人出宫,不然他们必然为乱。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3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缺少刺激,觉得活着没劲,于  相似文献   

16.
一要补台,忌拆台。俗话说,“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支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连队党支部实行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每个班子成员在行政工作中都主持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工作,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难免有不周之处。这就需要相互之间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互相补台。那种办起事来想局部多想全局少、想自己多想别人少、只要人家配合自己而自己却不主动配合别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班子团结的大敌,要避免和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想法,更不能对他人的困难视而不见,甚至幸灾乐祸。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增强全局意识,主动搞好配合支持,才能促进工作、增强团结。  相似文献   

17.
“精”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素养、一种要求。成功的人生源于对“精”的追求,一个人有了“精”的理念,就会有“精”的追求、“精”的目标、“精”的行动。因而,就一定会出成果、出精品,赢得喝彩,脱颖而出;就一定会成人才、当专家,出类拔萃,赢得人生。  相似文献   

18.
前些年常到武汉出差,记得从黄鹤楼方向过了长江大桥后.可以看见一块灯光广告标牌,是个宇航员太空行走的画面.上面写着这么一句话:思维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块标牌好像好多年都没有变过。每次看见的时候,我总是把它和过去那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之类的口号联系起来,心想,这算不算是现代版的浮夸风呢。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篇关于跳蚤的短文,想法就完全改变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告诉人们,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本事有多大,都不能独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一辈子都“万事不求人”,而是需要与人交朋友,得到他人的帮助。因此,人们都喜欢交朋友,遇到困难时,都愿意找朋友帮忙。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交朋友当作一件既快乐又幸福的事,甚而把谁的朋友多作为谁人品好、人缘广、有本事、有魅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伯乐相马”与“马相伯乐”吴歧山人们常用“伯乐相马”的典故,劝告当今一些领导在用干部时要重视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从“伯乐相马”使我想到了“马相伯乐”。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曾遇见一个牛倌,名叫宁戚。宁戚虽已认出桓公,但还是当面指责他许多过错,惹得桓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