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淄博市张店区人武部和民政部门为配合部队搞好“双争”,在本区籍入伍服役战士中广泛开展“一封家书”活动,协助部队共同做好服役战士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战士们安心服役,早日立功报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通过书信活动弄清了战士  相似文献   

2.
5月中旬,原国防郎部长、老将军张爱萍欣然为上海崇明岛“军民共建国防林”雕塑题词“鱼水情深”。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军民共建活动,具有拥政爱民、拥军爱民光荣传统的崇明岛军民,于1987年初在本岛东平林场营造了一片占地50南的“军民共建国防林”。去年下半年,又在林园内建造了一座象征军民鱼水情的大型汉白玉雕塑。现在,“国防林”已成为海岛军民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理想的活动阵地。  相似文献   

3.
杨少将传奇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开国将军或是出身杀猪,或是种菜的;新中国成立后,又有许多战功显赫的将军解甲归田当农民。将军本来自平民,卸下一身戎装,本身还是平民。但身着将军服,干着平民事,整天和基层官兵一身油一身汗地摸爬滚打在一起,这样的将军可不多见。杨瑞欣,北航某师装备部高级工程师,战士们称他为“扬老头”、“杨高工”、“杨少将”,粗糙的大手,花白的头发,瘦小的身材,黝黑  相似文献   

4.
时值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落成开放。占地数百亩的“雷锋林”松柏青青。一片葱茏。雷锋并非邓州籍,生前也从未到过邓州,这方土地上为什么会建造此馆此林?只因为雷锋生前的560名邓州籍战友。40年里锲而不舍地学雷锋,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像雷锋那样报国为民,他们的事迹震撼了万千军民心灵。  相似文献   

5.
徐刚  高磊 《军事史林》2008,(8):39-41
杨至成上将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创办了我军第一所后勤院校——红军供给学校,为红军反“围剿”培养了大批后勤干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中,杨至成将军仍然坚持边保障部队作战、边办学,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军后勤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杨至成将军创办后勤院校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趣闻”、“趣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军转民》2011,(7):56-59
上海壹号美术馆作为“辛亥源流百年同归”大型系列纪念巡展活动”华东区的指定艺术场馆,将积极配合该活动组委会进行开展工作。 在2011年下半年我们壹号美术馆将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将军书法、举行的辛亥革命后裔/党政军/民主人士/工商联等论坛及酒会,将军部长字画展览,收藏品慈善捐助,黄绍强油画等展览;同时配合中国残联基金会开展纪念辛亥革命的慈善捐助,捐助所得悉数捐给残联下属的黄乃基金会,为残疾人的福祉和生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人新事     
旷继勋“将军祠”在蓬溪落成 为缅怀先烈,四川省蓬溪县大石镇民兵自发捐资数万元,为旷继勋修建“将军祠”。它将成为蓬溪县又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郭敬哲) 人武部的“富民路” 元月15日,云南江川县九溪镇矣文村一条由县人武部和当地群众共同修筑的田间公路全部开通了,从此该村长期靠人背马驮种田的现象成为历史。当地群众称这条路为“富民路”。 (张连峰)  相似文献   

8.
“无锡”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自1979年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以来先后参加了30多项重大战备训练任务,“无锡”舰官兵们在这片流动的国土上,用青春书写着赫赫功勋。该舰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多次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军事演习先锋单位”。如今的“无锡”舰,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接待了古巴、柬埔寨、厄瓜多尔等十多个国家的军政代表团,充分展现了我人民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被人们誉为“外交明星舰”。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站     
沈阳军区 辽宁省凌海市人武部通过开展“服务在家乡,满意在军营”活动,真心实意为凌海籍官兵家中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了官兵的后顾之忧。 (张建卓 张凤坡) 近年来,鞍山某预备役通信团司令部着眼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加强司令部建设,受到上级机关的好评,日前,该司令部再次被辽宁省军区评为“先进司令部”。  相似文献   

10.
他们曾经是军人,他们是军事文化的拥趸,退伍数年后,惯性使然,在他们自己的队伍里,他们仍不由自主的坚持着“部队的那一套”,他们取得了人生巨大成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每个士兵都当将军是不现实的,这些退伍兵独辟蹊径,在另一个领域内实现了他们的“将军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众多优秀退伍军人里拎出10人,是为退伍10大榜样。  相似文献   

11.
时值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之际,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落成开放。占地数百亩的“雷锋林”松柏青青,一片葱茏。 雷锋并非邓州籍,生前也从未涉足南阳盆地,这方土地上为什么会建造此馆此林?  相似文献   

12.
以战士在部队争当“优秀士兵”,其家庭在地方争当文明户为内容的“红双喜”活动是阜新市与外埠10支阜新籍战士所在部队在实践中摸索并开展起来的。这一做法先后得到辽宁省、总政、民政部的肯定和推广。1995年3月,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拉拉屯村民孙淑芬为支持在20集团军某部当兵的独生子李海斌安心服役,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封封家信报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荣成市有个伟德将军碑廊。 来到这里,你可以看到碑廊因山势而曲折,沿山脉而延伸。青石铺阶,黑瓦掩顶,两排红柱擎起长廊,青山碧空交相辉映。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手书的“荣成伟德将军碑廊”和石碑上“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八个大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新县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是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鄂豫皖省委的所在地。这里曾经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等十支革命队伍,哺育出许世友、李德生等一大批著名的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新县籍有43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77人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近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张学良将军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但是,自“西安事变”后被国民党软禁中的张将军,50多年来却没有对这两个“事变”进行过任何述评。张将军“开口讲话”是在1990年6月他结束软禁生涯后,他曾就一些历史问题谨慎地接...  相似文献   

16.
张军贤 《国防》2003,(10):54-55
2003年7月5日,我军第一位“百岁将军”孙毅因病逝世。孙毅1904年5月12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贫民家庭,原名孙俊明,就是克明俊德之意。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外出谋生前改名孙毅,立志做果敢坚强的人。参加革命后,孙毅将军又有了两个流传很广的绰号,“孙胡子”和“孙行者”,后来又成为我军第一位“百岁将军”。他的名字和外号,联系着许多珍闻佳话,也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宛如人生丝线穿起来的一颗颗珍珠。  相似文献   

17.
去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有幸参加南京政治学院为军事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组织的“长征战场巡访”大型实习采访活动,以徒步的形式,走长征路,丈量长征的长度,体味历史的厚重。采访至今,有一个外国将军的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部队中城市兵和独生子女兵的数量大增,他们给军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部队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战士对家庭的依赖性增大,不少军属经常给服役子女寄钱寄物或到部队看望,加大了部队管理的难度;二是随着通讯工具的日益发展,家庭和社会与战士的联系更为紧密,对战士的影响也更为直接;三是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增多,影响了战士安心服役和思想稳定等。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军地和家庭合力,共同做好新时期现役士兵的管理工作,已日益成为影响部队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河南省平舆县人武部从稳定军心、巩固国防的大局出发,发挥人武部在军地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地方通过签订和履行《军队、地方、家庭共管共育责任书》的办法,开展“共管共育”战士活动,对本县籍战士实行全程跟踪和全方位服务,切买做到了“选送好入伍的、服务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配合部队管理教育战士的新路子。这一做法拓宽了部队教育管理工作渠道,实现了对战士的管理教育由“平面”到“立体”,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平舆籍官兵的成长进步。5年来,该县籍服役官兵有820多人立功受奖,其中荣立二等功的12名,荣立三等功的246名,有3人被军级单位表彰为“优秀党员”,161人考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通化军分区会同地方计划生育部门率先在当地开展了士官家属计划生育“双管双助”活动,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士官家属计划生育的属地化管理工作。同时还积极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努力为生活有困难的士官家属和家庭排忧解难,让在外服役的通化籍已婚士官能够安心在部队服役。据了解,这项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士官及其家属们的欢迎,也为做好部队的思想稳定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齐夫 《政工学刊》2013,(12):65-65
张震将军1997年5月视察部队时,在一个连队里问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回答“一两左右。”又问:“一两多少克?”答“一两50克。”又问:“最大的鸡蛋多少克?”答“70克。”再问:“最小的多少克?”“50克。”张震将军笑着说:“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有人可能会觉得,一个鸡蛋有什么了不起,问得那么仔细。其实,这不是个鸡蛋问题,张震将军是通过一个鸡蛋“四问”的方式来考察这位司务长是否懂行、作风是否踏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