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综合国防素质”的提出明确了国防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综合国防素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从国防知识、国防意识、国防理念、国防技能、国防创新能力、国防行为六方面全面把握“综合国防素质”的基本内涵,明晰“综合国防素质”的概念,推进综合国防素质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防素质是做好国防工作的根本.领导干部国防素质引领着全民国防素质建设,决定社会性区域性的国防观念能否有效确立、国防精神能否持续弘扬、国防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对国家安全稳定产生深刻影响.目前,我国部分领导干部党管武装意识不强、国防理论水平不高、国防工作能力不足,制约了国防建设创新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十分重视提升领导干部国防素质,并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做法.要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强院校培训、搞好专题教育、注重实践锻炼、突出监督考核,努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国防素质,夯实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伟  任涛 《国防》2014,(10):77-77
学生军训工作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国防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有效途径,必须着眼理顺关系,规范秩序,确保军训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孟合 《国防》2008,(9):34-3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国防动员建设的高度重视。国防动员建设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传统、法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适  相似文献   

5.
对动员、战争动员、国防动员和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四个概念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解析,认为动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的产物,概念的演进凝结着人类对动员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国防动员与战争动员在主体、客体、适用范围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在国家政权统一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战争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动员在新时代的最新形式,是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打破军地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畅通双方资源有序流动,聚合双方力量统一使用,拓展动员模式创新发展,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以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邵贵文  谢素蓉 《国防》2006,(1):41-43
人的素质结构是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的有机综合。国民素质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性概念,通常指“后天的社会性”素质,即通过教育等因素可以改变的那部分素质。一般说来,国民素质的要素是多元的,其结构是多维的,但在国民素质的统一体中,存在着一些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即作为一个国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些最基本的核心要素中,国防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构成,更是一个公民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的必然要求。提高全民国防素质…  相似文献   

7.
吴齐 《国防》2008,(7):24-25
国防动员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部署,也是增强应对未来战争和突发事件能力,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举措.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有效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下大力整合现有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体系,形成军民融合、"双应"(应急、应战)一体、权威高效、运转顺畅的新型国防动员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生军训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也是国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国防无形资产是国防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国防无形资产认识不够,导致国防无形资产受损严重。文章从国防无形资产的界定、国防无形资产流失分析、国防无形资产依法保护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强国先强军,新时代对于国家军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国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展望。国防和军队建设是我国得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坚强后盾,对其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网络国防的现实需求,文章就加强网络国防建设的战略运筹指出了需要强化的六种意识:忧患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主动意识,重点意识,优势意识。在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忧患意识,归纳了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全局筹划、强化长远效益的全局意识。总结了理论创新、法律创新、技术创新为主要领域的创新意识等基础上,提出了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聚力局部竞争优势、拓展综合防卫能力的重点意识,探讨了主动探索建设途径、主动加强机制建设、主动构建核心能力的主动意识.分析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生成模式优势、尽快形成防御力量和人才优势、尽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体系的优势意识。  相似文献   

12.
赵博文  马建光 《国防科技》2017,38(4):008-013
面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国防工业的反制裁之路卓然有效。西方制裁从根本上说是政治目的压倒经济利益,指向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薄弱环节,国防工业是双方制裁与反制裁博弈的重点领域之一。俄罗斯国防工业反制裁的过程是在危机中寻找转机的过程,通过强化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加速国防工业综合体的中层整合、在世界武器市场中主动出击,基本上走出了制裁带来的危机,但未来发展受制于经济形势的影响,仍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世界军费最高的国家,其国防预算的庞大规模导致管理过程异常复杂。这种复杂性也带来了种种问题,并催生了改革的需求。但由于国内外种种因素的制约,美国的国防预算改革进展缓慢。在美国预算赤字日益严重和外交政策愈来愈依赖军事力量的情况下,美国的国防预算改革迫在眉睫。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国防预算制定与实施中的问题,包括资源与战略之间的错配、国防支出结构复杂以及缺乏监管等等,并分析了影响改革的因素以及改革的进展与前景。国家战略调整往往需要在国防预算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在考察美国的国家战略演变时,需要特别关注国防预算上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唐克  袁友萍 《国防科技》2017,38(1):082-088
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推进系统性军事改革,特别是卢武铉政府的《国防改革基本计划2006-2020》,充分吸收先前改革经验教训,通过法制化实现了此后历届政府的继承与坚持,引领着韩军当前及未来的建设方向。韩国当前军事改革在主动适应国际新军事变革发展潮流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在作战思想、指挥体系、编制体制、国防管理等各领域均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致力于实现部队的减员增效和均衡发展,推动自主国防建设,提升应对朝鲜军事威胁的能力。同时,韩军在改革过程中,也暴露作战能力受到质疑、军费预算跟进不足,兵源难以为继等系列问题,成为影响韩国军事改革实施进度和最终成效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国防动员任务规划为执行动员保障任务提供明确的方案计划,是高效有序开展国防动员协同保障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既要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又要确保对接结果适时、适量、适地、适度。本文分析了动员任务规划的现实问题,通过梳理实际开展动员任务规划的阶段步骤,明确了动员任务规划模型的研究内涵和边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防动员任务规划的一般性模型,将动员任务规划问题的核心归结为运输问题,并对其与非平衡运输模型的等效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实际信息系统建设实践中动员任务规划的情况,提出了结合动员规模、保障规模、综合效益三类决策因子后的模型改进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模型算法实现思路,对指导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总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是签约高校抓好国防生在校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作为签约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国防生培养规律,正视问题,解决矛盾,破解难题,才能促进同防生培养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国防生的培养质量,以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主要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基础研究挖掘装备发展的机遇,在推动基础研究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主要国家在推进基础研究成果向国防领域转化应用的主要做法,特别是在管理模式、转化机构、转化方式、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国防法制理论研究,始终坚持军地结合、基础先行、服务治军和理论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美军在长期的国防采办实践中,经过不断改革和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防采办政策制度及管理体系,其有益经验和做法具有开创性和引领作用。尤其是自2018年启动重组国防采办组织管理体制以来,美军在国防战略调整的牵引下,先后发布多份新版采办文件,从政策体系、采办程序、业务领域等方面作出了重大改革调整,初步形成了“1+6+14”的政策体系架构。本文主要对美军国防采办政策的改革举措、背景及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美军国防采办政策改革的特点规律,试图通过研究美军国防采办改革的动向,探寻信息化条件下国防采办的特点及规律,并结合军队信息化装备采购实际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深化军队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