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国防工业集群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国际国防工业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国内政策引导和国防工业产业特点来看,集群化是国防工业新型化的有益探索,不仅能促进国防工业自身发展,还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在国防工业调整改革中应采取科学对策,以促进国防工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印度政府进行了适度压缩国防工业规模、优化国防工业结构、鼓励民营与私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等较大力度的调整改革。纵观其国防工业改革的全过程,它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国防工业的改革必须纳入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要有长期、明确的发展方针;要对军品生产实行分类管理、对军工企业进行产权改革,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并存;在国际军工合作中,应加大国防工业的对外交流力度和开放程度,积极利用域外资源和国防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3.
世界军事革命的浪潮正拍击着新世纪的大门,机械化战争正向信息战争过渡。信息战的特点给为战争提供物质手段的国防工业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信息产业应成为国防工业的领航产业;必须建立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国防工业技术结构;人力结构应朝着智力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企业组织结构要走集团化、国际合作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国防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调整国防工业结构,应贯彻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原则。首先,对国防工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其次,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对资产进行战略重组,建立一批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再次,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等形式调整中型国防工业企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入世,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我国深化国防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契机;世界产业的大转移是国防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国际市场上丰富的技术信息资源是国防工业技术改造的有利条件;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初始阶段是国防工业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机。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0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评估并加强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及供应链的稳固性》报告的非密版。此次评估是应特朗普总统指令要求开展,从国家安全的需求出发,调动最广泛的政府力量,摸排了美国制造业及国防工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缓解措施。评估既衡量国防工业当前健康状态,更侧重研判其应对未来"突发状况"的  相似文献   

7.
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国防工业军民兼容的产业取向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文章就我国国防工业军民兼容的产业结构取向、产业技术取向以及产业组织取向等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怎样保证国防工业正确的产业结构取向?作者认为关键要靠产业政策杠杆的撬动,主要应实行下列政策:对军工企业转产不同的民品实行差别税率;民品生产列入国家财政贷款计划;提高优质新产品价格;鼓励产品出口;拆除民品行业壁垒和地区壁垒等。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能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从整体上为国家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但是,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也会给国家安全带来一些问题。民营企业准入国防工业的过程中,应化解以下矛盾:民营企业自身的开放性与国家安全有界性之间的矛盾,民营企业以成本为核心与国防工业以质量为核心之间的矛盾,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不相容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9.
国防工业是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对其实施进入规制。但不适当的进入规制会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弱化对在位企业的激励,并滋生巨额规制费用和寻租浪费。针对我国国防工业进入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应实行分层次、动态和弹性规制;放松进入规制,强化价格规制、质量规制和保密规制;引入激励性规制技术;加强进入规制法律法规建设;组建专业性规制机构;提高进入规制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是一个有军事传统和鲜明现代国防工业特色的国家,其国防工业在二战后的西欧阵营中居于特殊地位,既不同于德、意等战败国,也不同于法、荷等沦陷国,在武器装备的多项关键技术领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据欧盟专业机构的民调显示,其国民对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出口的态度在西欧国家中最为积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从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和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依据国防工业的自身特点和规律,比较系统地设计和描绘了中国国防工业的改革和发展路线图。主要是:以增强国防实力为首要任务,着力形成推动国防与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新格局;以提高质量效率为根本遵循,锐意开拓和科学谋划国防工业改革发展新思路;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积极推动和努力实现国防工业体制机制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国防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我国的国防工业基本是沿袭苏联的“军民分离”模式,至今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仍是“两张皮”,国防工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未很好发挥,先进的民用技术也没有在国防工业得到很好应用。建立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共生机制,可使国防工业逐步融入整个国民经济之中,最终形成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建立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共生机制的意义1·有利于国防建设的发展。国家国防的强大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防生产与技术研发能力之上,现代化战争已经由过去的依赖人力资源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防工业投资与发展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进行的。它大体包括起步阶段、建设阶段和调整阶段。回顾我国国防工业的投资历史,可以看出,国防工业投资的大小受本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又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新时期,实现军民结合,调整国防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防工业投资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国防工业投资与其他部门投资一样,必须讲求效益。在研究我国国防工业投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外部环境、内部机制、生产、科研及军品贸易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为尽快完成我国国防工业投资由传统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机制过渡,为我国国防工业投资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政府就开始采取措施来改变本国国防工业的落后状况,使其朝着独立自主的方向前进。印度国防工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国防工业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主要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使国防工业产品尽力打入国际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在国防工业的市场机制和管理组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美国的国防工业研发创新面临着国防预算削减、全球安全环境变化、自身使命任务拓展等新的挑战。面对挑战,美国科学制定国防工业研发创新发展战略规划,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国防工业研发水平;多点发力,打出激励国防工业研发创新的组合拳。这些做法,为推动我国国防工业研发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国防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国防工业主要面临有可能丧失自主性和在国际军火贸易市场有可能被边缘化两大挑战。为了应对挑战,必须着力增强国防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外交活动,努力争取国防工业全球化合作的有利局面。  相似文献   

17.
孟光 《现代军事》2015,(3):96-97
鉴于乌克兰事件引发的国家安全环境恶化,俄罗斯着手制定《2016~2025年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以调整和强化军事力量建设。为此,普京总统亲自接管军事工业委员会,将国防工业统筹管理机构提至顶层,并多次召开国防工业发展大会,落实国防工业发展各项举措,以保障武备计划顺利实施。国防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两项重大调整,着力解决紧迫问题军事工业委员会改由普京直接领导该委员会是俄国防工业最高常设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防工业和军事技术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国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美国对其国防工业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我国在对国防工业进行改革和调整的过程中,应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完善军民兼容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大力开展军贸和国防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防工业竞争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参与国防工业的民营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在国家安全形势允许的前提下,必须保持国防工业中适度的民营企业规模,保证国家安全和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协调,形成国防工业市场的有效竞争。行业中最优民企的数量与产品的需求弹性、技术人员的平均产值、现有国有军工企业的数量、非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国有军工企业在生产管理上的效率以及技术人员的禀赋等因素有关。对于产品需求弹性较小、技术人员的平均产值较高、企业生产效率相差较大的行业,较高的民营企业生产比例有利于提高社会总收益。在军工技术人员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应允许较多的民营企业进入,这样有利于国防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防工业布局,就是国防工业生产力诸要素的空间组合方式。国防工业布局直接决定着国防工业资源地域配置的合理程度,是实现高效益地提供保障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物质基础的重要环节之一。国防工业布局的形成与调整要受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科学地分析这些制约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优化国防工业布局的前提。一、与国防工业发展相关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