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未来运载火箭持续高密度发射必将成为常态,这将对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及加工能力提出严峻挑战。上世纪,前苏联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它的成功规律和原因,对我国或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研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新建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长七首飞圆满成功的贺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火箭首发成功、新发射场初战告捷,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新的长征"——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为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服务于重型运载火箭的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积极进展。该型发动机的研制可填补我国氢氧发动机型谱和技术空白,对诸多基础学科和工业领域有巨大的牵引带动作用。在航天领域,运载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的水平,是决定火箭能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我国重型运载火箭二级拟采用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发展为多型号并举、多任务适应、多轨道发射的型号任务能力。运载火箭的任务多样性要求运载火箭型号多样性,型号多样性要求支撑型号研制的能力建设具备满足型号研制多样性的能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能力建设面临巨大挑战。这里从分析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能力布局现状入手,通过系统分析现有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探索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肯定了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饱含着对航天事业发展的美好期待和重托,是对航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巨大鼓舞和激励。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长期不懈追求的梦想。航天战线几代科技工作者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事关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航天工程相继启动,一系列影响航天未来发展的重要型号相继投入研制。航天科技工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名为航天事业奋斗了六十多年的航天老兵,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来临之际,内心仍然感动无比的激动与自豪。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相伴而生的一项伟大成就,就是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走上了中国运载火箭的舞台;尽管"长征一号"这个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子,只进行了包括"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内的两次卫星发射就退役了,但它却为中国人正式开启了探索太空之门,矗立起了长征火箭出征太空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神州巨变     
我国航天事业跻身于世界前列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航天战线已经建成了专业齐全、配套的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形成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的完整体系,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科研生产协作网。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运载火箭系列,具备了发射各类不同轨道卫星的能力。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跻身子世界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这段话凝聚着总书记对过去60年航天事业发展的肯定,也凝聚着对航天未来发展的期望。中国航天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11.
<正>1月20日0时2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中国兵器特能集团华丰公司配套的火工品助力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取得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华丰公司为这次发射任务提供了2种26套件火工品,分别用于运载火箭和卫星。这是华丰"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次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令世人瞩目,也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更加注重发展各自的航天事业。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纷纷加快了航天业的建设步伐,并将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以及以月球和火星为探测核心的太空探索活动作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太空探索计划,意欲争夺和主宰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主动权。美国:重整旗鼓美国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国,其在航天发展的投资每年多达1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航天领域覆盖面广,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无人航天器深空探索,各种运载火箭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历史 性突破,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拉开 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而且不断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坚 定不移地支持发展航天事业,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我 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战 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7107厂是我国运载火箭惯性器件专业 生产配套厂。工厂的主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器上,为我国国防现 代化建设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三江自主研制的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一级,减装药状态)地面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高质量比固体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了解,该固体运载火箭(一级)是当前我国直径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在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是我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试验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伴随着航天事业走过60周年的辉煌征程,六院为中国航天研制交付了上百种质量可靠、性能卓越的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的引领下,孕育厚植了具有时代特点、航天特征和发动机特色的六院动力文化,成为航天三大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五年之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碧海蓝天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将我国目前为止最重的航天器——"天和"号核心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空间站建设大幕由此拉开,中国迈入了空间站时代。  相似文献   

18.
放飞神舟号飞船的活动发射平台与飞船、火箭并称三大关键系统工程。大平台体积大、吨位重,加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关键技术多,进度要求急,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历史性地交给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屡建奇功的长治清华机械厂。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参加过多次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航天工程的卫星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痛苦。经过不断的积累,本人总结出“成功发射航天器的十大秘诀”。以飨所有关心热爱我国航天事业的读者和朋友。秘诀一: 方案继存性好 航天工程是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大事。按时、不超资和成功的完成工程任务,方案确定是首要关键。它决定工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是一项工程“先天性”好坏的关键研制阶段,常说某工程“先天不足”,主要是指工程方案有较大问题。 正确的方案制订,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三年来,按照温家宝总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任务"的要求,各承研承制单位克服了众多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突破了奔月轨道设计、三体运动控制、远距离测控通信、月食影响应对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月球卫星研制、运载火箭可靠性增长、测控系统USB与VLBI系统融合、地面应用系统两个大天线和发射场改造等工程的研制与建设工作,开展了从各单位直至全系统的各方面验证、对接试验和系统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