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地雷意识     
增强地雷意识对提高探扫地雷的成功率,减少人员伤亡十分重要。本文介绍的是各种地雷使用者可能使用地雷的手段、如何辨认雷场标记以及从雷场中撤离和生存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3.
雷场控制     
本文简要介绍了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研制的几种布雷和扫雷器材。  相似文献   

4.
5.
6.
美海军陆战队正在对装在“先锋”无人机上,用于在两栖登陆作战中对雷场 障碍物进行了探测,定位的被动式多光谱成像系统进行“先进技术演示”。  相似文献   

7.
8.
9.
10.
连年战祸,给柬埔寨留下数以千万计的地雷,使柬人民饱受雷患之苦。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残留在该国的各种地雷,以及人们为消除雷患所作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美国陆军正在就建立雷场数据库系统所做的工作以及这项工作在三个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在智能雷场中,GPS精度无法满足节点布局精度要求的问题,提出了精准测距和GPS相结合的节点坐标修正算法。算法对活动雷进行聚类处理,将雷场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得到的多个点集中寻找可组成凸多边形的点。通过坐标修正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完成对凸多边形各顶点坐标的修正,最终实现全部节点的坐标修正。实验结果表明修正算法可以有效减少广域空间中多节点间坐标的相对误差,使坐标尽可能与节点实际物理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抛撒布雷车布设的雷场为基础,建立了各种雷场的障碍模型,经计算机模拟,统计出目标经过雷场时的毁概率和目标突入雷场纵深的距离。为如何选择抛撒布雷车的布设参数,布设务种障碍性雷场,并为今后计算机模拟障碍雷场和进攻目标的战术对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鑫  成斌 《环球军事》2014,(19):32-33
9月14日晚,南海舰队某水警区扫雷舰艇编队在夜色掩映下,隐蔽驶抵待机区抛锚。驾驶室内,雷达显示屏上,扫描线一圈圈划过,目标格外的少,原来,15号强台风“海鸥”正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演练海区疾驰,往日繁忙的航道此刻静得出奇,不见只船片帆。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战友,当全社会对幸福的讨论热度走高,当许多人嗟叹自己的人生充满坎坷,当我们把幸福指标定义得无比宏大神圣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亲人朋友,行走在死亡边缘,奉献着青春热血,铸就着和平丰碑,自始至终都无怨无悔。他们是和平年代离战火离危险最近的人——战斗在黎以边境"蓝线"上的60名中国维和扫雷兵。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幸福吗?请跟记者一起感受维和硝烟,听听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诉求。  相似文献   

16.
"尚导,你这次又要去啊?"初见尚昌仪,是在一次对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司令官的采访中。听大家这样称呼他,我以为那是他的名字,怎么也没和导演这个职业想到一起。采访中,尚昌仪对维和情况的熟悉程度,让我一度把他当成维和办来的研究员,当得知他是八一制片厂的导演后,我重新打量眼前的这个中年人。导演?怎么没有长头发、长胡子,至少要有点"文艺中年"的颓废劲儿吧。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领导说:"你看他不像导演,他身上没有艺术范儿,都是军人范儿,因为他是拍摄维和第一人啊。"  相似文献   

17.
奇怪,雷场分布地图上明明显示这里有一枚地雷,可扫雷兵们来回找了几十次仍无踪迹。到底是什么原因?"地雷会不会因外力发生位移?"他们在荆棘遍布、现象环生的雷场,小心翼翼地搜排,20分钟后,终于在未标识处发现一枚防步兵地雷并成功排除。别惊叹,这不是一部热血电影里场景,这是真实发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里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成都军区某工兵团的维和官兵。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战争,威胁首先来自空中,空中威胁首先指向首都。首都防空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战争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整个国家体制的正常运转,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战略态势的稳定和战略主动权的得失,历来都是战争双方打击与防护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雷场尤如生死线,走进雷场,命悬一线。而中国维和军人却说,走进雷场,检验的是官兵的胆略,考验的是军人的忠诚。在异国他乡,中国维和军人用生命交付了一份满意答卷。据国际禁雷运动组织发布的报告宣称,目前世界各地还遗留有1亿多枚未爆弹及地雷,全世界每年都有1.5万人到2万人因此致残或者死亡。所以,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排爆扫雷也是维和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之一。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是中国政府首次成建制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也是中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军区部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其前身诞生于井冈山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