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指出:“任何一次作战都离不开诡诈(即使是很小程度的诡诈)。”拿破仑则将军事实力和军事欺骗比喻为狮子皮和狐狸皮,并指出:“在战争中,狐狸皮和狮子皮同样需要,因为当实力弱小时,狡计反能成功。”而当前美军更加重视军事欺骗在战争中的作用,为此专门制定了联合出版物JP3—58号《军事欺骗联合条令》,其中强调:“军事欺骗能误导敌方军事决策者,使之误判我方军事能力、意图和行动,从而造成敌人采取有利于我完成任务的具体行动,这是实现信息优势乃至决策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负责编辑整理的《项英军事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已于2003年10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是研究我党、我军历史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军事历史研究的老兵,感到非常高兴和由衷的欣慰。联想40多年来,有关项英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是非评价问题,我在掩卷之余,浮想联翩,并就此谈点个人的拙见。《文选》实录了项英参与我党、我军许多重要的历史活动和军事实践1898年5月,项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江夏区)一个职员家庭,学徒出身。受…  相似文献   

3.
在我军未来实施的军事斗争尤其是制止分裂、维护统一的战争中 ,某些西方军事大国很可能寻找种种借口 ,对我进行军事干预 ,而且这种干预将是全方位、全过程、逐步升级的。我军的军事斗争准备包括政治工作准备必须立足于强敌的军事干预 ,着力解决抗击强敌军事干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隐蔽战线斗争愈演愈烈,身边的一件小事、一个小节,都有可能成为敌特获取我军事秘密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军事系统学是研究战争与军事领域的系统特征与规律的一门军事学新兴学科。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以军事系统理论为基础,军事运筹学、作战实验学、军事系统工程、军事需求学为骨干分支学科的学科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具备了由单一的军事运筹学二级学科发展为综合的军事系统学一级学科的成熟条件。军事系统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有军事系统学基本理论、国防系统分析、作战运筹分析、作战实验、军事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军事系统管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代军事思维作为军事思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深化和推动了近代军事认识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军事思维的生成,对于当前推动我军军事思维方式的转换,建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军事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的基本原理,考察了近代军事思维方式的形成条件及其过程。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的军事力量及其运用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曾在美国从事客座研究,有机会与众多美军高层人士和著名学者就军事革命问题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信息时代的军事力量及其运用的新变化,并且反复强调这些新变化对未来军事发展的影响。归纳起来,这些新变化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军事思维学研究旨在透视军事思维的深层结构,探究"军事思维观念的根本性变革"这一新军事革命的灵魂,揭示军事革命发生、发展及其内在诸要素的作用机制,从军事事件的内在逻辑中揭示军事革命的本质,凸显军事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近代军事思维方式的构成一般来说,军事思维方式的内在系统由科学知识、军事思维观念、军事思维方法和军事思维心理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军事思维主体特定的思维定势、思维框架和思维空间。近代军事思维方式的内在系统主要表现为:(一)以力学和军事历史为基础的知识结构知识作为军事思维的理论基础,是全部军事思维  相似文献   

10.
军事威慑行动是我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阻止敌危害我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军事威慑行动的特点,做好军事斗争军需准备,对夺取未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荣 《云南国防》2004,(4):21-21
1987年8月,怀着对绿色军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我从地方高考进入了昆明陆军指挥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17年来,我在边防一线前哨守过阵地,在迪庆高原工作了六年,1999年交流回曲靖军分区工作。期间曾从事过政治工作,也从事过军事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曾2次荣立三等功,5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大潮中,我感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江主席  相似文献   

12.
李冬 《国防》2016,(6):21-24
在我由大向强过渡的关键时期,海外军事存在是维护我海外利益和保障国家和平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拓展国家利益、增强国防实力的必然要求.海外军事存在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行动高度敏感、影响极其深远.探讨我海外军事存在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可为我海外军事存在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走向,决定着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是我军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要科学解析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内涵特征和主导地位;加速构建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主体格局;积极推动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军事形态正在向信息化军事形态转变,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军事发展的总趋势。在军事技术方面,正由军事工程革命走向军事信息革命;在武器装备方面,正由机械化装备向信息化装备过渡;在战争形态方面,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为了顺应新军事革命潮流,推动本国的军事发展,世界主要国家已经或准备采取一些重大举措。世界新的军事革命,既为我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空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军情,放眼世界,着眼发展,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把现实军事需求与长远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并举的复合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部军事史,同时也是一部军事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二十世纪末以来军事实践的发展证明,军事理论创新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而优化军事科研模式,已成为推进信息时代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应着重把握五个环节:一是拓展军事实践,不断激发军事理论创新动力;二是鼓励深度研究,切实打牢军事理论创新根基;三是更新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军事理论创新路径;四是完善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军事理论创新效益;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军事理论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6.
威慑与实战是军事斗争的两种基本手段 ,而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期 ,军事威慑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在我军军事理论的发展中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邓小平、江泽民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使其逐步完善并初步形成体系。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核力量与常规力量相结合、军力和民力相结合的多源力量构成了我军事威慑手段得以实现的实力基础 ;示形慑敌、借力慑敌、以战慑敌相结合的多种实现方式为我军事威慑思想的执行提供了多种选择。在新时期 ,以强大多源力量为基础 ,以灵活多样方式为选择的我军事威慑思想正在形成并日益丰富壮大 ,必将对未来军事斗争的实践提供意义深远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论新军事革命对军事理论的影响国防大学张晖关键词新军事革命,军事理论作战理论当前,正在兴起的新军事革命,包括了先进的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理论和编制体制调整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先进的技术与武器系统是军事革命的物质基础,而创新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技术的“...  相似文献   

18.
从小我就酷爱军事。应该说,是爱好让我认识了《环球军事》。转眼5年过去了,我看到它哪怕是很细小的一点变化,我都会由衷高兴。作为读者,我真心期待它在2006年能越办越好!而作为热爱军事的发烧友,我更期待祖国的和平统一,更关注国际军事的动向。同时,也正是这种思想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军事信息经济学是在军事信息活动实践不断发展、军事信息经济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军事信息和军事信息活动的运动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它既是信息经济学科体系中一门分支学科,又是军事经济学科体系中一门分支学科。军事信息经济学的任务是:运用军事科学、经济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研究军事信息经济的基本理论,研究军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军事信息的管理,揭示军事信息经济的运动规律,探讨科学管理和使用军事信息,使军事经济转化为战斗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立 ,标志着具有崭新形态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理论的确立 ,在我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提供了我们党在军事上的根本指导思想 ,不仅是我们党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锐利思想武器 ,而且也奠定了新中国军事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 ,是新中国军事实践发展的科学指南和军事理论发展的奠基石。新中国成立后 ,我党我军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 ,在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 ,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指导作用。在跨入 2 1世纪的新形势下 ,我们要在新的军事实践中始终不渝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坚持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新的具体军事实践相结合 ,努力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把我国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现代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