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于传统的n-gram统计语言模型,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建模技术在语言模型建模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逐渐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中得到应用。然而,目前RNN语言模型的训练大多是离线的,对于不同的语音识别任务,训练语料与识别任务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使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受到影响。在采用RNN建模技术训练汉语语言模型的同时,提出一种在线RNN模型自适应(self-adaption)算法,将语音信号初步识别结果作为语料继续训练模型,使自适应后的RNN模型与识别任务之间获得最大程度的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模型有效地减少了语言模型与识别任务之间的语言差异,对汉语词混淆网络进行重打分后,系统识别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在实际汉语语音识别系统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大规模培养军队外语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要,美军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了陆军战术语言与文化训练系统(TLCTS),该系统融自动语音识别技术、对话建模技术、虚拟主体行为建模技术、学习者学习过程跟踪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发展思路和关键技术可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鲁赢  伏涛  张志勇  林文浩 《国防科技》2020,41(3):127-130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已逐步迈入智能时代,而智能时代催生了军事训练变革。本文从智能技术影响军事训练典型领域的角度,分析了智能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如何影响军事训练的理念、内容、方式及管理,并催生了这些领域的变革。研究表明,智能时代发展背景下,军事训练理念将更加先进,训练内容更加融合,训练方式更加有效,训练管理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4.
立足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的作战需求,提高目标探测识别、运动参数估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解决自主拦截决策建模难度大、决策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通过引入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多类型目标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多探测模式下的目标融合识别技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射击诸元修正等,研制一套自学习防空火力控制系统,有效弥补传统防空火力控制技术在时敏目标状态空间模型、大闭环校射、协同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环节的不足,提升火控系统自修正、自学习能力,为武器装备向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潘娜  张记炜 《国防科技》2021,42(1):111-117
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不断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对军事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模式亟待改进。混合现实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军事训练新模式。这种针对数据的可视化集成运用以及在其基础上开发的训练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利用实现了军事训练效果的有效评估。本文以美国陆军综合训练环境这一混合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典型应用案例作为对象,分析概述了综合训练环境的世界地形、训练模拟软件及训练管理工具三大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架构组成,并根据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状况探析综合训练环境的应用优势,以期为军队混合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游戏走进训练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前 《国防科技》2006,(6):49-51
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国军队不断将先进技术应用于训练,开发各种计算机训练游戏,模拟真实战斗,使军官与士兵在玩游戏的同时,提高军官的指挥能力及士兵应对各种战场情况的能力。一、运用计算机游戏作为训练方式已成为各国军队训练转型的一种共识随着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军队纷纷将计算机游戏当作一种军事训练方式。美军更是如此。早在1999年,美国陆军投资4500万美元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建立一所创新技术研究院(InstituteforCreative Technologies,ICT),它主要负责研制用于军事训练和教育目的的最先进的模拟和仿…  相似文献   

7.
美军"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训练模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装备军事训练的实际需求,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更新和改进军事训练手段起到了推动作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模拟器研制和开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介绍了虚拟现实系统的概念和主要模块,以及美国典型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训练模拟器的软硬件组成,阐述了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训练模拟器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训练模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多无人机协作侦察中,匹配识别不同无人机侦察发现的装甲车辆,属于车辆再识别任务。近年来,车辆再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该技术尚未在军事领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应用。本文围绕该技术的发展和军事应用展开研究,一方面,从数据集、特征表示、注意力学习、度量学习、属性学习等方面对民用车辆再识别技术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总结了现有技术的优点和劣势,提出了有待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以多无人机协作侦察任务为背景,探讨分析了车辆再识别在其中的作战运用方式,并针对战场上存在的计算资源有限、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导致车辆再识别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本文研究可为车辆再识别技术在多无人机协作侦察中的应用提供前瞻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正逐渐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技术之一。对2022年深度学习热门领域的主要发展动向进行了综合评述。首先,介绍小数据小样本深度学习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其次,探讨量子计算与深度学习的融合路径;然后,概述强化学习对通用智能的推动作用;最后,盘点深度学习在多模态学习方向的进展。综述表明,面向小数据、小样本的深度学习技术正在引领深度学习向自监督方向不断迈进,深度学习与其他先进计算范式(例如量子计算等)深入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强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通用智能,多模态深度学习技术已迎来关键性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智能识别方法,建立了目标关键部位识别的学习和训练方法,并由构建的目标关键部位智能训练的平台系统,分析了训练系统在未来智能弹药技术中的应用,为智能弹药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薛颖  房超 《国防科技》2021,42(4):111-116
与国际上其他军事强国相比,我国军事智能化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当前军事智能化发展呈现出技术增长点随机发散与关键技术领域不聚焦等特征,阻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了增强对"为军所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评价能力,推动高需求匹配度的核心技术发展,本文对军事智能化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将军事智能"五性"与现有武器装备"六性"和作战试验与鉴定相结合,并基于"封闭性"准则,提出了将"军事智能化"这一开放性问题进行边界收敛,以促进军事智能技术创新发展呈现收敛状态并逐步形成有序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官兵进行情商培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新观念,确立大智力观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重视官兵情感教育与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渗透;以人为本,构建具有情感特性的军事训练模式;与时俱进,建立“二元化”的军事人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梁晓波  邓祯 《国防科技》2021,42(4):85-91
发展语言智能处理技术是全球新军事科技研发的重要趋势。美军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推进新的语言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人工智能宏观政策和举措的带动下,美国政府与军方在语言智能领域采取了较为清晰的战略路线:明确需求方向,注重长远规划;重视军民融合,调动地方研发活力;创新技术研发资金的管理模式,提高发展效率;推动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加快美军战斗力的形成。本文认为,面对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深度布局国防语言智能处理技术战略,重视面向未来需求的长远规划;充分调动语言智能处理技术研发的"民间力量",注重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建立科学适度的项目研发机制,加快颠覆性技术的战斗力转化。  相似文献   

14.
蔡华悦  未志元 《国防科技》2017,38(5):007-011
世界主要军事力量认识到人工智能这一新科技的影响力,并积极置身于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从公开的报道的信息来源,整理分析中、美、俄、以四国的军事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当今科技热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的改变着军事领域的作战方式、作战理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作战对手战术战法类情报进行概念建模,为此类情报分析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这种基于概念建模的情报分析方法,可为情报人员限定信息搜寻范围,明确搜寻重点,减少工作量,将碎片化的原始情报信息较为快捷地转化为可高效应用的情报资源,服务于作战仿真、技术研究、试验训练等军事领域。  相似文献   

16.
宋阔益  赵希庆 《国防科技》2014,35(6):105-108
落实强军目标要求,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和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任务。军事高科技培训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和军事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文章以培训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为切入点,在分析现有培训与"两个面向"的差距基础上,对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军事高科技培训发展的方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As the January 1968 Tet holiday approached, CIA analysts and American commanders in South Vietnam developed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s about communist military strategy than did intelligence analysts at CIA headquarters. Besides valuing different types of intelligence, General William Westmoreland, Lieutenant General Frederick Weyand, and CIA analysts in Saigon also placed greater emphasis on new information about communist military strategy than did CIA analysts at Langley. These different reactions to information highlight reasons why military commanders and intelligence analysts stationed in the theater of operations might develop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s about enemy military strategy than intelligence analysts stationed at their national headquarters.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Scandinavian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Swedish security policy dur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Cold War.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on is described. Second, it is related to a wider context. Third, intelligence in Swedish security policy-making is discussed. Common security interests caused the cooperation. For Sweden, it represente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ider contacts with the West. Although military intelligence was important for Swedish security policy-making in some respects (e.g. military readiness), it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in others (e.g. the politicians' threat perceptions). One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Swedish tradition of weak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urrent British military joint intelligence doctrine. We argue that military intelligence doctrine is dogged by an intrinsic tension between the ethos and expectations of military doctrine and those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intelligence. We further argue not only that prior iterations of UK joint intelligence doctrine failed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is intelligence doctrine dilemma, but also that measures in the current doctrine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directly created their own problems. Moreover, as a result, otherwise sound innovations in the current UK intelligence doctrine have proven unsuitable to wider diffusion in more recent intelligence doctrine such as the new NATO intelligence doctrine which, otherwise, draws extensively on its British precurs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