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军后勤建设在邓小平后勤改革思想指导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跨世纪军队建设中,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思想的指导地位,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把握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保障规律,加强后勤应急保障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三军一体”后勤联合保障体制的探索,在保障体制改革上走出新天地;进一步树立科技兴后勤、人才兴后勤的思想,开创后勤科技建设的新局面;进一步打破军队后勤自成一体的封闭状态,向社会化大后勤发展;进一步拓展物资等供改革的路子,增强军队后勤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后勤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军队全面建设对后勤人才建设提出了诸多方面的要求:知识经济要求军队后勤人才掌握系统的后勤理论知识,通晓相关领域知识体系的发展动态,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理论研究;信息时代要求军队后勤人才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手段, 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递等操作,并能更新、研发应用软件;新军事变革要求军队后勤人才瞄准打赢信息化战争,不断创新保障理念,探求反恐、反空袭、登岛作战等特殊条件下的保障方法;军事斗争准备要求军队后勤人才切实锻造自身硬功,跟上联勤、编制体制调整等重大改革步伐,贴近战场保障实际。根据上述要求,后勤人才队伍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3.
军队后勤改革随着国家改革大潮的涌动,走过了十几年不平凡的历程。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的新形势下,如何用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指导军队后勤体制改革?文章指出要以下列理论研究为重点:如何实现保障有力的总目标,怎样选择后勤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如何强化后勤改革的宏观调控力度,营造什么样的后勤体制改革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跨世纪新军事革命,范围广泛,内容深刻,影响深远。这场新军事革命,促使军事后勤领域正在或即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后勤保障体制将出现全新的结构变革,后勤保障装备将出现断代性发展,后勤保障内容和保障方式将出现根本性变化。迎接跨世纪新军事革命,我军后勤必须正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确立与新军事革命相适应的新观念,研宽制定适应新军事革命发展潮流的后勤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尽早着手信息化后勤装备与设施建设,造就一代适应新军事革命需要的跨世纪后勤人才,大力加强新军事革命后勤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军队后勤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的过程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资源配置效率低的旧制度不断被淘汰,资源配置效率高的新制度不断被创新。属于经济基础范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将给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强烈的冲击,军队后勤也概莫能外。面向市场,军队后勤如何改革?以什么理论作指导?文章尝试用分工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军队后勤的本质、边界和改革的方向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联勤体制下,如何快速提高军兵种后勤建设质量,是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紧迫课题。一、把握时代要求。确立新的建设思路当前,世界军事革命突飞猛进,作战手段日益高科技化,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而紧迫,后勤改革与创新面对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军队联勤体制的实施与深化,使后勤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军兵种后勤面临一系列重大的调整与改革。基于上述情况,军兵种后勤建设在工作指导上主要应把握以下思路:  相似文献   

7.
(三)适应军队工作的特性,建立和完善后勤行政管理机制后勤管理是军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遵循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又要遵循军事活动的特殊规律。这就决定了后勤管理既要运用经济手段,又要运用行政手段,并且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后勤工作高效运转。我军后勤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今后仍然是后勤管理的基本方式。当前,一方面要坚持战斗力标准,防止和克服以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的倾向;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后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改革和完善后勤行政管理机制。为此,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军事后勤思想,深刻揭示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后勤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我们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进一步加快后勤建设和改革的步伐,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军事后勤理论一脉相承,又着眼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是党的军事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后勤建设的科学指南。胡锦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思想,体现了有效履行军队历史使命的新要求,适应了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的新变化,反映了推进军队改革深入发展的新需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后勤领域的集中反映,是系统的、先进的、管用的科学体系。其精神实质,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后勤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是胡锦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思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适应市场经济新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后勤变革,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握大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深化改革,加速构建以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后勤体系,努力实现后勤“跨越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军队后勤要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军事环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在改革中找出路、求发展。为确保军队后勤改革的健康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住以下几个环节:一要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后勤改革的重点;三要坚持适应“两场”的方针,努力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后勤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0后,对军队后勤建设将产生全面、深刻和长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后勤体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保障模式和管理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政策法规制度要作较大幅度调整。其中,对军费保障、军队采购、人才建设、物资储备、后勤动员、军人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影响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满足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世界各国军队都在加紧调整自己的编制体制、指挥方式、教育训练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进行激烈竞争。面对严峻挑战,我军后勤人才教育训练体系和教育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急需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要进一步深化军队物资筹供改革,一方面,应在军队物流中引入代理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军队后勤深化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应以物资统筹供应改革为契机,把统筹供应和网络划区供应保障改革相结合,形成网络型划区统供模式,以利于后勤联勤体制的改革。同时,要切实把物资系统内部环境治理好,把物资筹供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产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军队后勤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军队后勤保障必须走军民兼容、发展社会保障的路子。第一,加强军队后勤保障与社会保障的结合;第二,加强军队后勤部门与国家经济部门的协调;第三,搞好军队后勤保障能力与国家经济潜力的接轨;第四,统筹规划地方经济与军队后勤设施建设;第五,提高全民保障责任意识,健全建立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信息化,它使作战理论、作战方式和军队体制编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也对后勤保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后勤装备作为后勤保障能力的首要标志和保障的主要物质手段, 必须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满足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本文针对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后勤装备的发展趋势,探讨我军后勤装备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费标准是现代后勤标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军队生存、发展和完成各项事业任务的基本财力。从我军经费保障实际出发,改革完善经费保障标准,逐步建立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社  相似文献   

18.
扑面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是迄今人类军事史上范围最为宽广、发展最为迅猛、影响最为深刻的一场革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后勤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后勤观念和保障方式,引起后勤保障的深刻变革。基层后勤保障作为整个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单元,要适应这场变革的需要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文章从加强基层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基层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基层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想等方面就如何加强我军基层后勤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军队后勤的根本职能就是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力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后勤对于军队建设和作战的保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清咸丰同治年间,湘军统帅曾国藩根据清王朝经制八旗、绿营在军队后勤方面的种种弊端,对湘军后勤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军队后勤思想,确立了湘军的后勤体制。曾国藩的军队后勤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军事经济活动中,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岩  周昆松 《国防科技》2003,(11):25-29
后勤装备作为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后勤保障能力、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之一,同时也是衡量后勤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各国军队纷纷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坚持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各国军队的质量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促使外军利用高新技术研制新装备,改造现有装备以适应未来战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