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政治战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为理论渊源,植根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之中,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政治战争思想作为中国革命战争指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革命战争取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2.
科索沃战争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重视和不断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从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实际看,当前似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我国安全形势教育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我们考察战争,揭示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以及战争同其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研  相似文献   

3.
汉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不仅凝聚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战争思维特征。考察与战争相关的主要汉字,能够概略认识中国古代的疆域观、攻防观、策略观、情报观和装备观,为研究中国军事文化和战争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提高官兵素质颜品生加强教育,提高官兵的政治思想素质1.搞好战争观和战备形势教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出发,讲清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当阶级与阶级、集团与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无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的时候,战争就是解决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属于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哲学形态,而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反映了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战争哲学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将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与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观两者加以比较,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战争起源问题论述的理解有一些争论,这就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战争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二、战  相似文献   

7.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防之所以不可无,不可弱,是基于战争的阴影至今还在人类社会中幽灵一般地飘忽游荡。谈国防意识,必然要联系到战争。因为,对国防的认识,首先涉及对战争的理解。战争观直接决定人们的国防观。  相似文献   

8.
刘阳 《政工学刊》2005,(9):31-32
必须坚定正确的战争观。现代战争作战空间更广阔,作战形式多样,战场更加复杂,环境异常残酷,而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是不会改变的。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使官兵认识到高技术局部战争胜负不取决于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战争的性质非常重要。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社会进步的要求,能激发人们高昂、持久的士气。使官兵正确看待军事斗争准备的目的、意义,坚定以劣胜优、敢打必胜的决心,以高昂的斗志投身军事斗争准备。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流传到国外后,对世界各国的军事学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战争观。《孙子兵法》的战争观对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信息时代的战争观仍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军队政治工作条例》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都把马克思主义战争观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给明确出来。但调研发现,基层部分官兵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学习掌握还显不足:有的对战争的本质和根源了解不深,对备战打仗心存侥幸,认为仗打不起来;有的对战争的性质和决定因素分辨不清,对正义战争和人民战争必胜、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吃不准,有的甚至持有唯武器论,克敌制胜信心不足;还有的忽视战争的暴力性和残酷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为人们正确地观察和研究战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毛泽东坚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观察和研究战争的运动发展,发现战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研究和认识战争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认识战争的运动发展过程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发展过程,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要具体地了解和分析战争的矛盾,对于研究和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那样系统而成功地把这种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战争问题上,这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都还是第一次,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科学的战争方法论,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未来反侵略战争,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战争的形态。战争和它所处的时代是相对应的。农业时代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了那个时代的战争只能是冷兵器交战;到了工业时代,与先进的机械化大生产相对应的必然是机械化战争;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时候,以信息经济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则必然昭示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技术决定战术,战术引发战役的变革,最终影响到战略的变化,战略变化之后又将反过来牵引战役、战术和装备技术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信息和网络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战争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如同其它一切复杂的客观事物一样,战争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矛盾运动发展的规律,集中揭示了贯穿于整个战争运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及矛盾诸方面的本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毛泽东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入而具体地观察分析战争内部的矛盾运动,揭示出战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种种规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战争规律论思想。纵观古今中外战争发展史,在以往的军事家中,可以说毛泽东是最善于把握理论与…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建设过程中,一贯重视军事后勤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战争物质观,深刻分析军事、政治、经济诸因素与军事后勤之间的内在关系,围绕正确处理战争与经济、依托社会力量组织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后勤实践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发展经济、建立根据地和后方基地,是搞好战争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战争具有战场广阔的特点,如果不做正确分析,易模糊战争性质,因而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相对高技术条件而言的以往普通技术条件下进行的战争,由于受到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制约,战场范围相对狭小,交战双方往往是从直接接触的地域做进攻或防御,边界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战争的学说,就是无产阶级的战争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斯大林,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与观察战争,揭示了战争的起源和本质,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科学文化的关系,指明了战争的历史作用,阐述了战争的社会性质及消灭战争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创立了崭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整个世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将战争置于一定的现实生存条件中进行考察,构成了与形而上学战争观传统的本质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的主体,社会实践以及观念进行了现实的、历史的、真实的框定,证明了再高贵的思想也永远会受到现实的纠缠。辩证唯物主义则要求人们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现象世界,破除了超验概念统摄下的形而上学认识论。相较于形而上学战争观传统,马克思恩格斯用“现实的人”实现了战争主体的转换,并在现实的人的“交往”(Verkehr)中揭示出战争的生存论背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即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随着生存场域的拓展,全领域、大主体、多层次、多梯次的综合斗争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军事斗争,成为大国博弈的通行规则。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国共产党依据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的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正确的战争与和平观:科学判断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基本原则和一贯立场是要和平不要战争,努力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客观分析我国面临的各种战争威胁,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一 )打牢思想基础 ,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心。官兵在平时或战时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都和思想觉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 ,对一个人心理素质有较大的影响。提高官兵心理素质 ,必须重视打牢官兵的思想基础。①政治工作要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战争观。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 ,让广大官兵懂得为什么打仗和为谁打仗 ,懂得决定战争的胜负不仅靠一两件新式武器 ,更要靠勇敢的精神和过硬的军事素质 ,从而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要加强军史、战史方面知识的教育 ,通过我军在战争中大量以劣胜优的先例 ,让官兵懂得党的坚强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战争已初露端倪。于是乎,在各国的军界和学术界形成了一股研究信息战争的热潮,各种新奇的观点林林总总,层出不穷。这些研究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战争这一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方面,即信息时代的战争观问题。就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诸如战争本质的泛化,战争性质的模糊,战争内涵的扩大,战争目的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