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了中子弹核爆炸战场毁伤效应估算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本参数、瞬时参数、地面放射性沾染、通过和停留剂量以及目标毁伤估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各核国家拥有的核武器主要是依靠核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四种因素进行杀伤破坏,但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并不止上述四种。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爆炸的第五种杀伤破坏因素——核电磁脉冲越来越引起核专家们的重视。国外已经开始了核电磁脉冲弹的研制工作。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时释放出来的伽码射线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核电磁脉冲从  相似文献   

3.
张骧 《防化研究》2000,(4):14-18
详细分析了环境水源放射性沾染的来源;结合研究工作实践,设计了环境水源放射性沾染监测中的采样、制样和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彦  郑毅  陈琳 《防化研究》2007,(3):28-34
介绍了国外经典的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包含了DELFIC、WSEG系列、KDFOC系列、SEER系列、DNAF系列和EM-1。同时列举了各种模式在主要物理过程中的区别,包括了云的初始化、粒子分布、沉降机制,放射性活度和剂量率的转化、放射性衰变和传输过程。最后简述了目前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放射性沾染清除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几种去污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放射性沾染清除技术今后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主要借用以往部分喷发式核爆炸的一些数据和现象,对钻地核弹爆炸的放射性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地下、地面的放射性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核爆炸之后,周围地区树上的水果和地里的蔬菜虽然受过辐射,但不会带有放射性,只要把沾在表面的回降物设法去掉,并将果菜洗净,即可食用。如果核爆炸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则留在树上的水果和长在地里的  相似文献   

8.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简称EMP,是高空大当量核爆炸产生的一种二次效应,和冲击波、热辐射、放射性沾染等人们熟悉的一次效应不同。它对人无害,但对电气和电子设备有很大的破坏力,作用范围极大,因此一直受到各国防务部门的关切。但是在60年代中期以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一直是高度保密的,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技术性灾害调节处(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s Technological HazadsMitigation Division)的一位领导人Kerr曾说,在1965年时他不能研究EMP对民防系统  相似文献   

9.
杨春生  常智强 《防化学报》1995,7(2):42-44,55
介绍了放射性沾染静电消除器的原理、结构、电源设计及性能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研制大型武器装备、车辆和人员进行快速放射性沾染车的基础上,对该装备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着重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12年9月底,美国桑迪亚国家试验室演示了其“收割机”系统探测秘密核爆炸的能力。该系统由3个机载吊舱组成,其中两个用于大气颗粒采样,另一个为“伽马辐射方向指示传感器”,它通过4个大型碘化钠探测器和一套复杂的处理算法,引导载机飞向放射性云团。“收割机”系统能探测多种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情况,既包括自然界大气中的氡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铅和铋,也包括由宇宙射线诱发自然界中的碳一14裂变而产生的放射性铍-7。此次试验是美军“联合能力技术演示”项目的一部分,目的是将“收割机”模块化吊舱系统集成到MQ-9“死神”无人机上。改装有人驾驶飞机专门用于执行秘密核爆炸探测任务成本高昂,导致可执行这一任务的飞机数量非常有限。“收割机”系统可由多种飞机携带,届时可执行核爆炸探测任务的飞机数量将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2.
郑毅  谢玉钧 《防化学报》1995,7(3):33-38
提出了一个研究复杂地形(山区)放射性沉降的方法,即采用内插方法得到随网格变化的风场,然后在质量守恒方程的约束下用变分法解一个泛函的极小化方程,得到修正后的三维风场,然后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核爆炸放射性粒子扩散与沉降。  相似文献   

13.
雷达黑障是由于核爆炸释放出大量自由电子所引起的。所有这些电子除少量外,都是从空气分子或原子中游离出来的。这些分子或原子就成了离子。形成离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核爆炸形成高温火球产生离子;二是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碎片释放出β射线(高能电子)。这些β射线使周围空气电离成离子。  相似文献   

14.
51.现代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立体战,所谓立体战是指 52.毒剂按毒害作用分为六类,它们是:_。 53.核武器问世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它的四种破坏效应,分别是:_。 54.当量为450万吨级、爆高3500米的核爆炸,可使站立在距爆心投影点12公里处的狗发生 度烧伤(伴有中度冲击伤)而死亡。而在同样距离上卧倒的狗,只遭受_度烧伤(伴有轻度冲击伤)而活着。 “.放射性沾染对人体伤害的三种途径分别是: “.在战场上,战斗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相互间进行的群众性战伤互救叫_。主要技术是飞‘‘一‘‘一一一。 57.地形图是按照一定的和_,把_测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相似文献   

15.
蘑菇云种种     
当恒星似的火球熔化穹宇,巨大的蘑菇云卷席翻腾之时,核武器的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相继产生:光辐射、冲击波、贯穿辐射、放射性沾染、电磁脉冲……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轨道核爆炸试验及现象,总结了轨道核爆炸效应,探讨了轨道核爆炸对于卫星系统的破坏机理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简介了大当量海面核爆(热核爆炸)感生闪电现象及其主要特征,阐释了该闪电之成因:系由NEMP激励而生,除由普通陆地表面核爆瞬发γ射线之康普顿电流所生NEMP的作用外,热核爆炸中子之感生放射性所生的次级γ射线(主要是热中子俘获辐射γ-先是地面俘获辐射γ,后是空气俘获辐射以及海面弹性反冲中子之空气俘获辐射γ)的康普顿电流和海洋环境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者主要通过造成有利于闪电形成之微妙的空气电化学特性,其大量^1H核做为良好的中子慢化剂,也通过加速中子慢化成热中子过程增大了中子与环境介质发生俘获辐射反应之概率,从而更凸显了热核爆炸中子的作用)。还简要讨论了该闪电对光电途径探测核爆(包括地基探测和卫星探测近地核爆)的不利影响及其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原子弹 它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制出的核武器,它采用重元素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性和电磁脉冲起到杀伤破坏作用。 氢弹 属热核武器,其杀伤机理与原子弹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几十至上千倍。  相似文献   

19.
从核爆炸效应的不同角度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现象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较全成系统的结果,同时,在对中子弹核爆炸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一系列效应特征量,并推荐使用了优化特征量;利用多层神经网络系统,进行了中子弹核爆炸弹型识别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得到了较理想的识别率,最后给出具有中子弹核爆炸识别,当量确定功能的核爆炸监测系统的原理与工作序列。  相似文献   

20.
核生化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于人员有巨大的杀伤力,如1915年4月德军使用氯气攻击英法联军。造成15000人中毒,其中5000人丧生。核生化武器巨大的杀伤力迫使各国开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随之而出现。棱生化个人防护装备是个人为避免和减轻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沾染的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