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近十多年来,由于近代控制理论、计算技术和数字计算机(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防空导弹发展的需要,促使地(舰)空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制导与控制工程师们纷纷采用先进的制导控制技术,以提高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目前,垂直发射控制技术、捷联惯导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继电式控制技术、制导控制系统精度分析中的模型、算法及分析方法以及控制系统仿真技术等,在许多新研制的地(舰)空导弹上已经得到了实际应  相似文献   

2.
空中目标的防区外攻击,战术弹道导弹的威胁以及无人驾驶飞机的广泛应用,要求地(舰)空导弹具有更大的射程、更高的火力密度和更精确的制导控制。这就从客观上提出了发展新一代地(舰)空导弹的要求。由于相控阵雷达的进一步成熟,精确制导控制技术的突破,为新一代地(舰)空导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过近10年的开发,第4代地(舰)空导弹已进入发展中期。今后15年将是这一代地(舰)空导弹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为了更换第2代地(舰)空导弹,也必将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二十年间,电子电路的超小型化、毫米波(MMW)的使用以及红外导引头/探测器技术的提高导致导弹、炸弹和炮弹的精确制导和引信机构有了一些引人注目地发展。 总起来说,这些可称为“灵巧”弹药。正在出现的技术和野战武器系统不容易分类,因为弹药使用多路探测器和制导技术,并因为他们的设计和名称已演变多年——利用更新的和更好的技术使它迅速地成为可用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1引言海湾战争中,认识到爱国者导弹拦截能力不足的以色列,集中力量独立开发自己的反导弹导弹“箭”,现在已发展到箭-2。与此同时,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又开始开发战术高能激光武器(THEL)和低高度制导炮弹(DAGGR)以及报复性武器等,并制订了自己的战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雷达对目标和导弹的测量误差(指经过滤波处理后的输出误差)所引起的目标视线角和视线角速度误差,对此方法的计算公式作了详细的推导。此分析法对于具有指令制导(即制导指令是靠地面雷达测量目标、导弹信息而产生的)的误差分析有其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炫 《当代海军》2005,(8):24-25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年来军事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为有线制导导弹的最新发展成果,光纤导弹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有线制导导弹重量过大、射程近等固有缺点,同时继承了有线制导导弹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并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性:性能特点近年来光纤制导导弹的成熟得益于两种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是光纤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传统的线导制导导弹以铜线等金属导线为载体,导线重量大致使导弹的射程近,只能用于反坦克等近距作战。此外,金属导线还存在着传输速率低,信号衰减大的缺点。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在传统的有线制导导弹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光纤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光纤制导导弹的制导原理,综述了光纤制导导弹的作战应用特点,说明了光纤制导导弹开发研制中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概述了国外光纤制导导弹的简要发展过程,汇集了国外已有和正在开发的光纤制导导弹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防区外多导弹协同突防要求导弹能够成功突破敌防御系统并击中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目标的复合制导规律。首先,在敌雷达探测范围的边缘设置虚拟目标,将导弹制导过程分为制导段Ⅰ和制导段Ⅱ。然后,研究了一种基于攻击时间和攻击角度控制的制导规律,使导弹在制导段Ⅰ按指定时间和角度追踪到虚拟目标,导弹转入制导段Ⅱ后在以攻击时间最短为指标函数的最优制导规律导引下攻击真实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规律大大提高了多导弹的整体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导弹主被动雷达协同跟踪制导问题,采取了复合制导的方法,把2种不同制导律复合作为导弹主被动雷达协同跟踪的导引法,并把卡尔曼滤波器估计应用到有目标机动时导弹的末制导。用Matlab进行仿真,对导弹的机动性,弹目遭遇时间进行研究,最后仿真分析表明了复合制导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未来俄争对反坦克导弹的首发命中率、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能力、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这就促使在战场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逐步退役,反坦克导弹的导引体制由激光半主动向红外成像发展,由单模导引向多模导引发展,如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 一、视线指令制导体制 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半自动制导。由于在制导系统中采用红外测角仪,构成红外半自动跟踪。这一代产品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导弹要准确的击中目标,制导技术是关键的环节。目前GP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导弹采用GPS/INS组合制导技术的发展。本文设计采用了GPS/INS组合制导技术的导弹制导控制系统,对GPS/INS组合制导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采用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外装备和正在研制的光纤制导导弹主要有美国的增强型光纤制导导弹EFOG-M,德、法、意三国联合研制的独眼巨人Polyphem,日本的96式,西班牙的麦卡姆和以色列的NT-S斯派克等。其中射程在10km以内的近程导弹如96式,麦卡姆和NT-S斯派克已装备部队使用。而射程在10km以上的远程导弹如EFOG-M和独眼巨人已经进行了20年的研制发展,但目前还没有装备的计划。国内经过对光纤图像制导导弹多年研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比较成熟。一、光纤图像制导导弹的主要特点依照射程的大小,可将光纤制导导弹分为远程光纤制导导弹、中程光纤制导导弹及近程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反坦克导弹大都采用半自动有线指令方式,这种方式的导弹叫光纤制导导弹FOG-M。本文以战术导弹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基础,介绍光纤制导导弹的优点、性能及目前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4.
光纤制导导弹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式武器,目前仍处在发展阶段。80年代,德国航空航天公司、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和意大利导弹公司开始联合研制称为“独眼巨人”的光纤制导导弹。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这种导弹目前已进入应用研究的后期冲刺阶段。如一切顺利,“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可望21世纪初投入使用。“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有陆军型和海军型两种。海军型又有潜射型、舰载型和机载型之分,它们主要用于对付反潜直升机、反舰以及对岸打击。目前,欧美一些国家海军已有采购“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的意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空袭体系中施放电子干扰的目标进行打击,根据TVM制导防空导弹的技术特点,采用先验距离法,通过制导雷达和导弹组网,进行无源测向交会定位,能够较准确地得到目标定位并对导弹进行精确制导.给出了先验距离方法的数学模型和数据融合方法,最后提出了先验距离战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对于台湾来说,主动防御包括:(1)由雷达、信号情报和人力侦察等组成的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2)由战术战斗机、面对空导弹和防空火炮组成的防空和反导力量;(3)由地对地导弹,防区外打击武器和制导火箭弹等组成的制压作战武器。  相似文献   

17.
美国陆军准备对几种非制导火箭进行试验,以确定它们能否被改进为雷达制导的近程防空(SHORAD)导弹。陆军打算在一年的先期技术演示中对带最佳雷达分布的SHORAD(称之为SWORD)进行评估。美国陆军的目标是证明SWORD计划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如果演示成功。美国陆军将把它列作一项为期4年的先期概念技术演示计划。为SWORD计划考虑的导弹包括休斯公司的“毒刺”单兵携带式防空导弹和Alliant技术系统公司2.75英寸火箭等。它们将加装无线电收发器和惯性测量装置,SWORD雷达对其实施精确制导,拦截多种目标。SWORD系统将能在全天…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的背景环境中,如何有效地提高电视遥控制导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提取目标信息,从而发现并识别目标,最大可能地提高对目标的作战效能是电视遥控制导导弹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影响电视遥控制导导弹作战效能的背景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仿真计算,给出了各种背景环境下的效能指标,对电视遥控制导导弹的作战使用和设计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尾刺     
单兵肩射防空导弹,采用红外或红外/紫外寻的制导。 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波莫纳分部(General Dynamics Corp/Pomona Division)研制和生产。 主管部门:美国陆军导弹指挥,研究和发展分部。 应用:美国单兵携带式防空系统的导弹,它将取代反低空飞机的红眼睛导弹。 现状:尾刺导弹,带有被动光学寻的头技术(POST),在1984年以前全部取代北约各国的红眼睛。美国陆军和美国导弹指挥部的快速部署部队也将装备尾刺导弹,它也可能用来作为强击直升机的自卫武器。为了满足西方盟国的需要,整个八十年代都将保持生产。 价格:尾刺/POST导弹,每套大约是 95124美元(83财年计)。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2003,(8):78-78
精确制导导弹之所以具有神奇的“千里穿杨”功夫全靠它的“神眼”——制导装置。由于作战环境愈来愈严酷、导弹作战使命越来越广泛、要打击的目标多种多样,单靠一只眼在现代战争中是不行了,必须要装“复合眼”,即一种导弹要同时有几种制导方式。比如,一种导弹同时使用惯性制导+GPS制导+地形匹配制导,以及电视、激光等末制导,或使用其中任何两种制导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