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次数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在一定假设条件下,通过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过程的分析,对单目标通道建立了射击次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目标的航路捷径和飞行高度.单目标通道射击次数模型经适当变换可求出第一个目标通道的射击次数,并根据一个射击循环中可用目标通道数受遭遇时间的限制,分三种情况对多目标通道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建立了射击次数模型.最后举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T值下的射击次数和遭遇点.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空中来袭目标的主要特点,选择单个目标群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问题.一定假设条件下,以杀伤全部来袭目标的概率为效能指标,通过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拦截循环次数模型和多个拦截循环的射击效能模型,由这两个模型可以计算出对目标群的射击效能.通过仿真计算,分别分析目标通道数、来袭目标数、拦截循环次数、目标速度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的影响,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拦截循环次数模型的适用性和采用多个拦截循环射击效能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要地防空弹炮结合武器系统中防空导弹、火炮弹丸飞行速度和射击远近界的不同而产生的"在何时用何种武器进行射击"的问题,分析了防空导弹、火炮的弹丸飞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典型目标航路条件下对2种武器的射击时机进行了研究,得到在有效射击区域内防空导弹和火炮弹丸的飞行时间曲线,进而得出准确的射击时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遗传算法在防空导弹目标优化分配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云遗传算法。通过该算法对防空导弹目标分配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得出防空导弹射击目标的最优目标分配方案。通过算例分析,云遗传算法相比传统遗传算法收敛速度快,搜索效率高出一倍左右,对产生局部最优解情况进行了合理有效的控制,可操作性、优越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为使水面舰艇防空导弹与火炮武器有效协同使用,提高抗击空袭多目标的作战效能,在分析防空导弹和近防炮武器发射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防空导弹多个射击通道的射击次数、火炮武器的射击方式和射击次数等,建立了协同抗击多目标的效能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确定最优火力分配方案的使用方法进行了举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发挥水面舰艇防空武器抗击空袭目标的作战效能,从防空导弹武器和副炮武器共同发射区的分析出发,通过研究副炮武器的射击方式和两种防空武器的射击次数,建立了水面舰艇抗击单枚来袭反舰导弹的效能评估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对几种防御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最优的作战方案,可以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依据现代空袭体系化的特点,针对一种防空导弹组网作战方案,分析了防空导弹组网作战的流程,研究了射击效能准则和防空效能准则以及它们的计算模型,建立了防空导弹组网作战的效能仿真模型,并举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关于要地防空导弹体系的效能评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要地防空中广泛应用防空导弹体系,为了研究防空导弹体系的最优组成和优化部署,设计指挥控制软件,需要定量分析防空导弹体系的效能。分析表明,对于防空导弹体系来说,同时应用防空效能和射击效能两种效能准则是合理的。本文给出了要地防空导弹体系中与效能有关术语的定义,导出了点防空导弹体系和面防空导弹体系的防空效能和射击效能的表达式,并对影响效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中满足一阶耦合杀伤区对来袭目标射击次数要求的编队舰舰间距配置问题。依据耦合杀伤区的概念,运用几何三角关系和解析法分析了一阶和二阶耦合杀伤区的纵深计算方法。并对给定杀伤区纵深的单舰和协同舰射击次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射击次数模型及受目标投弹圈影响的耦合杀伤区纵深约束条件。对不同入射舷角的目标、不同速度的导弹类目标和不同高度、速度的飞机类目标3种情况下的射击次数与间距关系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编队近程防空队形的间距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舰空导弹是当前海上防空的主要装备。因此,评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使舰空导弹击毁目标概率达到最大化,是防御中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运用了排队论的方法,建立了在目标单方向和多方向等情况下的射击效能模型,并通过统计运算得到了某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相对全面的射击效能数据,解决了各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评估的问题,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舰炮对空射击时,对无线电近炸引信作用范围的研究,是评估装有无线电引信炮弹射击效能的基础.为探索舰炮对空射击时,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作用规律,在深入分析无线电近炸引信动作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作用机理.为定量分析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作用范围和评估装有无线电引信炮弹的射击效能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舰艇编队对空中目标的威胁程度判断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舰艇编队对空防御的要求,综合考虑了目标运动状态和历史战术动作,将目标攻击企图和攻击达成概率纳入目标威胁判断之中,建立了空中运动目标实时威胁程度判断模型,为编队防空作战火力组织提供了基本依据。该模型解决了传统静态威胁判断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模型的仿真结果符合一般战术推理和经验判断,能较好地描述空中目标威胁程度的变化,可以为编队防空指挥自动化决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舰编队协同制导作战条件下如何对空袭目标进行排序这一问题,依据作战时间给出了排序算法。首先对平台的作战时间进行分析和求解,将射击周期分成了2段,把静态拦截排序问题转化为了2台处理机的同顺序作业排序问题,然后根据输入信息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空袭目标的顺序以解决动态拦截排序问题,最后在想定条件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小共享信息集的概念,提出了基于CEC系统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智能系统模型,分析了舰艇编队CEC系统的作战功能和作战信息,提出了确定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的事件法,并应用信息论证明了事件法的确能够减少通信的信息量。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的最小共享信息集。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防空火力优化分配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结合地空导弹部队防空作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防空火力优化分配模型,给出了模型求解的方法和步骤,详细阐述了改进遗传算法在防空火力分配中的应用,通过在计算机上仿真运行实例得出了火力分配方案,通过仿真证明本方法运算速度较快,结果精度较高,对地面防空火力分配决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弹着点模拟是对敌火力打击目标毁伤仿真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炮兵营射击误差构成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炮兵射击的弹着点散布蒙特卡洛(Monte-Carlo)仿真模型,实现了对集火射向、适宽射向、三距离射击等多种火力打击方式共同作用下的弹着点散布模拟,为目标毁伤仿真研究提供了模型支持。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各组误差对毁伤概率的影响,发现对于炮兵营打击面散布目标来说,营共同误差是影响毁伤概率的最显著因素,应当通过提高测定目标位置和气象准备的精度减小误差以提高对目标的毁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便于某新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研究和训练,对其进行了仿真建模研究.根据动态仿真软件Simulink的特点,提出了复杂系统的建模策略.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将整个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按功能分成多个模块,将其封装,并充分利用Matlab中的各种现成模块实现复杂的时序及逻辑控制关系,同时在主要的数据计算部分用C语言来开发有关算法.采用某型防空导弹有关数据进行的仿真试验,对所建立的仿真模型进行了校核、验证和确认.结果表明了本文的建模策略和方法以及得到的仿真模型正确合理,仿真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8.
某型防空导弹杀伤概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防空导弹战斗部爆炸后的杀伤特征,对战斗部爆炸后产生的有效破片、破片飞行速度、破片对目标的覆盖面积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防空导弹杀伤概率评估模型。采用仿真弹道数据,对打击目标F-16战斗机应用s im u link仿真工具绘出了杀伤概率曲线,其结果与实际分析相一致,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雷达训练模拟器是适应现代战争条件而诞生的一种新型防空兵训练设备.从系统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新型炮瞄火控雷达训练模拟器的设计思想、结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模拟器的关键技术.该模拟器解决了雷达目标的实时生成、控制、搜索和显示等关键问题,新增了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的训练内容,完整实现了战场环境下的炮瞄雷达攻防对抗训练.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部队训练,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磁引信炸雷探测并攻击坦克等铁磁目标为应用背景,在对坦克磁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针对目标磁信号强弱可以灵活调控灵敏度的磁引信,分析该引信的可控载流线圈与坦克磁场的相互作用,计算出引信线圈在坦克磁场中所受到的偏转力矩,并对该力矩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探测灵敏度的基本方案,为后续试验研制该类新型磁引信及“磁隐身”坦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