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水清  颜峰 《国防》2011,(12):29-30
毛泽东主席提出民兵工作"三落实"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为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有机制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新形  相似文献   

2.
谭玉龙 《国防》2005,(8):31-32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是我国军事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其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丰富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的需要,也是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改革、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整体水平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进一步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当前,必须抓住影响和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因素以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研究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如何适应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实…  相似文献   

3.
《国防》2012,(4):12-14
记者:袁书记,请您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国防后备力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袁纯清: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应对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加快国防后备力量转型发展,尽快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是军地各级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徐光春 《国防》2007,(3):11-14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是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针.胡锦涛主席强调,要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胡主席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我们提出的政治要求.只有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汉江 《国防》2008,(11):13-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为新时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努力解决规模结构性矛盾、封闭式训练方式、粗放型管理模式等问题,大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创新发展,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苑世军 《国防》2006,(2):5-7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划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层次的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重点论”思想,按照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要求,重新划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层次,以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带动整体建设质量的提高。一、正确划分层次是改善国防后备力量现状、提高整体质量之需要分层次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的传统做法。目前,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层次划分大致是,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预备役部队划分为一、二、三类,还有人防和交战专业分队。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出现,我国现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层次划分存在着系统性、针…  相似文献   

7.
彭水根 《国防》2008,(7):20-23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不断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责任感 江泽民总书记对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非常重视,多次强调坚持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八  相似文献   

9.
邱型柏 《国防》2006,(8):5-6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认识和解决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矛盾提供了“金钥匙”,对我们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更新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本领、提高发展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全面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提高谋划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能力,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方文平 《国防》2008,(6):29-31
组建民兵防空团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新的国家安全形势,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发展。民兵防空团的组建,对提高我国防空作战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抓好民兵防空团建设,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江勤宏 《国防》2007,(4):31-33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整顿是巩固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国防后备力量组织整顿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任务牵引,优化布局结构,整合各类队伍,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打牢国防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应急应战任务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管武装是我国国防体制的根本.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地方党委武装工作的主体.新时期新阶段,各级党委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管武装工作,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开创国家安全和发展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国防后备力量的法规建设,是国防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后备力量建设的法规体系。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后备力量建设的法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法规不够健全。近年来虽然制定、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往往有了管总的基本法,而缺少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保证其实施,或者有了具体的法规制度,而  相似文献   

14.
王统志  李清 《国防》2007,(9):49-50
基层武装工作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专武干部是人民武装工作在基层的组织者、指挥者和落实者,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彦欣 《国防》2007,(6):45-48
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实际,各级党委应特别注重发挥把关定向、统筹全局、党管人才、凝心聚力、组织攻坚"五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国富 《国防》2003,(4):30-32
党管武装是我国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根本原则和优良传统,是党的先进性在国防后备力量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牢固确立党管武装工作观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意义尤为重大。 一、强化党管武装意识,切实增强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后备力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规范国防后备力量队伍组建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新形势下后备力量组建工作作出了全面规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立足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全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钱运录 《国防》2006,(8):21-23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统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主席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推动包括国防后备力量在内的国防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核心的、根本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统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意义搞好经济建设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当前,…  相似文献   

19.
李亚 《国防》2013,(9):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谋划,加强领导,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军训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以服务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为统揽,健全制度机制,科学设置内容,改进方法手段,研究特点规律,努力在提升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推动学生军训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