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岩毅  陈国栋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11):118-123,129
针对空战中飞行机动与电子对抗之间的协同攻击决策问题,通过建立符合空战仿真需求的超视距基本战术动作库和运动模型,将机载火控雷达威力区、电子对抗干扰压制区和干扰条件下的空空导弹攻击区、允许脱离时间等要素有机结合,建立了电子干扰条件下空战态势与空战能力协同的综合优势评估方法.作战推演结果表明,建立的空战综合优势评估方法较全面合理地反映了现代空战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空战机动决策需求.  相似文献   

2.
俄空军的歼击机空战战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俄罗斯空军在不断研制新机种的同时,抓紧现代空战战法的研究,尤其侧重干近距超机动空战和超视距空战。近距超机动空战战法几种近距超机动战术动作近距超机动空战是指战斗机在相距5千米以内,目视能发现对方的情况下,通过急速机动占据有利位置,以航炮、火箭弹或近距空空导弹击落敌机的战斗。近距空战  相似文献   

3.
针对战术机动动作建模与轨迹生成问题,构建了实现UCAV空战机动动作的模型结构;综合考虑飞行包线、状态参量等实际约束条件,建立了精细的UCAV质点运动动力学模型;以控制量变化率为优化对象,对机动轨迹最优控制问题进行了建模;运用基于自适应策略的遗传改进算法对最优控制问题进行快速求解,得到了优化的控制量变化率,并根据运动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机动轨迹及具体飞行参数。最后以斤斗机动动作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准确而完备地表征多约束条件下的机动动作特征,改进的最优控制问题求解策略能够快速计算得到优化的控制量变化率,生成的轨迹符合机动动作的几何形态与状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战对抗中机动飞行评估实效性差、准确度低的问题,根据数据链传输的各种实时信息,采用理论建模与案例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模拟空战机动飞行环节的实时评估模型。在分析评估所需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数据更新方法,设计了数据链信息下传流程。以战术机动数据为依据,构建战术优势函数,通过对飞机战术态势的准确评判,实现对机动飞行的评估。通过近、超视距空战两种场景仿真,验证了评估方法能有效提高机动飞行评估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超视距空战态势评估模型的不足,改进了超视距情况下态势威胁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机动识别和态势预测的意图威胁模型。综合能力威胁、态势威胁、意图威胁和协同因子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战威胁评估方法。基于机动识别和态势预测的意图威胁评估的结果较好地预测未来时刻敌机的运动,对未来时间内的潜在威胁进行估计,使我方能够准确地对敌做出目标分配。  相似文献   

6.
编队战斗机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代战斗机主要空战模式是超视距空战,对编队战斗机超视距空战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战斗机编队和导弹的运动模型,以领先发射概率和空战交换比作为评估指标,对编队战斗机超视距空战效能进行评估,最后给出了算例,重点分析了地面防空火力和编队战斗机数量、携带导弹总数等因素对空战交换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距格斗是空战双方在视距范围通过急剧机动,使用格斗导弹和航炮攻击目标的一种空战样式。随着一大批采用隐身、精确制导等高新技术的新一代作战飞机陆续投入使用,有人认为,近距格斗将退出空战舞台。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空战实践表明,未来空战中,近距格斗不仅将与超视距空战并存,而且会表现得更为复杂,更为激烈。近距格斗依然是未来空战的重要样式机载雷达和中远距空空导弹性能的提高,使新一代作战飞机具有很强的超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视距协同空战中的协同网络表现评价问题,在分析影响超视距空战协同效果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协同满意度概念,构建协同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基于二元语义模型的协同满意度评价方法,最后实例验证了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为有效进行超视距协同空战的训练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战中双方的机动决策问题,考虑角度、距离、速度变化以及高度优势函数,以赢取最大空战优势期望为目标,建立空战双方机动决策模型,并引入蒙特卡洛树搜索方法进行求解,搜索策略采取极大极小搜索算法。针对双机对抗,通过仿真给出空战态势及空战优势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我机在整个空战过程中绝大部分是处于优势地位的,验证了使用蒙特卡洛树搜索方法进行空战机动决策的可行性,同时对算法的实时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计算机动动作所用时较短,达到了算法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飞行动力学是飞行仿真的基础。首先建立了战斗机质心运动和绕质心转动的数学模型。经过对比和筛选,系统选取了急转弯、桶滚、破S机动、伊曼回旋、低强势回旋、高强势回旋和眼镜蛇机动等7种典型的空战机动动作并在Vega和MFC平台下实现了该飞行仿真系统。该系统既可以直观地展示空战中基本机动动作,也可以作为导弹制导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完成制导算法的验证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上机动目标运动特性,提出用灰色模型与自回归时序组合建模方法构建机动目标运动预测模型.依据此模型对双方火力控制区的变化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海上机动目标威胁预警仿真系统的实现思路.解决了陆基常规导弹对抗海上机动目标群的作战保障工程的部分问题,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空战时的决策问题,并对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空战中机动目标的战术机动决策模拟做了尝试,讨论了计算机控制机动目标的战术机动决策逻辑的设计方法,同时也进行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空战机动决策精确度低、实时性差的缺点,对天牛须搜索-战术免疫机动系统(Beetle Antennae Search-Tactical Immune Maneuver System, BAS-TIMS)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空战机动决策中。增加左爬升、右爬升、左俯冲、右俯冲4种机动,对传统的机动策略库进行扩充,设计了11种基本机动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基于距离、高度、速度、角度和战机性能优势函数,利用非参量法构造战机机动决策综合优势函数。针对天牛须搜索算法在全局搜索和收敛速度上存在的缺陷,引入蒙特卡洛概率迭代的方法对算法进行改进,并和战术免疫机动系统进行融合,将改进的BAS-TIMS算法用于空战机动决策。设计算例进行仿真分析,并将结果和博弈论法、改进共生生物免疫进化算法、传统BAS算法和传统TIM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BAS-TIMS算法在空战机动决策的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上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地空导弹阵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现代防空中,由于精确制导技术在空袭兵器当中的运用,使防空作战中兵力机动显得格外重要.为实现机动作战,阵地选择就成为机动作战中的重要环节.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地空导弹部队阵地选择的特点,给出了阵地选择评价因素指标体系,建立了阵地选择方案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阵地选择评价因素的权重进行了确定,最终得出阵地选择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防空兵侦察力量机动部署问题,分析并生成了机动部署方案,运用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信息化条件下,防空兵侦察力量进行机动部署可有效提高其作战效能的科学结论,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信号到达角(AOA)的测量精度,采用修正的窗函数加权平均算法和基于机动加速度的非零均值时间相关模型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将信号到达角的变化轨迹看作是一种做加速度机动的运动,实现对连续变化信号到达角的参数估计.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证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空导弹采用弹道导弹的抛物弹道技术 ,能够实现应用固体推进剂达到低质量远射程的目标。弹道导弹采用地空导弹末段弹道的寻的制导控制技术 ,可以达到降速、增程并实现末段有效制导控制和弹道机动的目标 ,从而大幅度提高命中精度和突防概率。地空导弹和弹道导弹之间的技术融合 ,已经开始并将很快形成这两类导弹的新一轮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破损潜艇应急起浮操纵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建立高压气应急吹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对高压气吹除过程中计算型潜艇应急上浮的主要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给出了艏部破损和舯部破损时操纵安全界限图中的进水限制线,提高了潜艇应急上浮操纵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代海战中空袭目标的特点,确定雷达哨舰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前出阵位。论述了雷达哨舰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使用原则,分析了影响雷达哨舰前出阵位的各因素,建立了雷达哨舰阵位配置和预警机动区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7.0工具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哨舰前出距离和预警机动区面积的影响,得到了雷达哨舰配置的约束条件,可为对编队组织对空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混合对策理论的基础上,将空战过程看作是由一系列离散的状态组成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立了空战过程的离散状态子模型,利用空战态势指数和战机空战能力指数构造了战术评估函数,以完成对战术动作的筛选工作,并结合3DOF质点模型设计了机动指令生成器,实现对无人机运动状态的控制,并在Matlab环境下对机动实例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