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军事应用为背景,首先分析了浮空器的预警特点,接着比较分析了浮空器平台在反导预警中应用的优势,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预警优势;最后给出了浮空器在反导预警中的关键技术,并指出浮空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依据浮空器浮重平衡特性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探索了一种气体混充控制浮空器平飞高度的定高方式,并对浮空器气体混充定高技术进行了总体设计研究。考虑到热力学特性对于浮空器上升过程和平飞过程的重要性,结合工程热力学中混充气体的热物性能,以超压气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球体上升和平飞过程中的热环境,并与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在此基础上,对混充气球上升及平飞过程进行力学仿真,得到气球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气体温度以及压强的变化,验证了浮空器混充定高技术的可行性,为后续浮空器飞行试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令人刮目相看的预警浮空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空器早在18世纪就已经问世,是飞行器家族中的老前辈。早期的浮空器主要用于侦察、巡逻、轰炸和运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共制造了466艘有动力的浮空器——飞艇。德国使用飞艇袭击不列颠腹地,使2000余名英国人丧生,有效地牵制了协约国约110架作战飞机和近14000人的防空部队,德国“齐伯林”号飞艇因此名扬天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就制造了168艘飞艇。战后,由于飞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  相似文献   

4.
依据浮空器浮重平衡特性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探索了一种气体混充控制浮空器平飞高度的定高方式,并对浮空器气体混充定高技术进行了总体设计研究。考虑到热力学特性对于浮空器上升过程和平飞过程的重要性,结合工程热力学中混充气体的热物性能,以超压气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球体上升和平飞过程中的热环境,并与动力学模型进行耦合。在此基础上,对混充气球上升及平飞过程进行力学仿真,得到气球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气体温度以及压强的变化,验证了浮空器混充定高技术的可行性,为后续浮空器飞行试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浮空器这种轻于空气的古老飞行器正式用于军事侦察。其实早在5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就已经在ZPG-2W/-3W 计划中首次将雷达安装在浮空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雷达安装在浮空器上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安装有雷达的浮空器和飞艇(带有动力装置) 开始在空中预警、本土防御以及缉毒、非法移民控制、专属经济区监视等军事及准军事任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防空反导作战中,目标坐标的有效探测是关键环节,通过浮空器观测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探测效果.为测量浮空器的航向角,提出了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新方案,即通过设置地面信标,利用双焦CCD跟踪地面信标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计算浮空器的航向角.精度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置于浮空器之上的光电跟踪设备必须采用视轴稳定技术,准确获取浮空器的姿态角信息是实现视轴稳定的重要基础。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实现姿态角测量的方法,通过地面上设置三条共面的不平行直线,依据中心投影关系矩阵推导浮空器姿态角解算模型,并列出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姿态角测量误差小于0.2°,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以最大化覆盖收益和最小化覆盖代价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浮空器区域覆盖布局优化问题的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实现了多浮空器联合覆盖进化算法,充分利用目标位置、浮空器覆盖能力等启发式信息构造初始种群,避免进化太慢;交叉、变异算子在保证有效解的前提下,避免了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精英策略避免丢失进化过程产生的非劣解,加快算法收...  相似文献   

9.
气球和飞艇统称为浮空器,将任务载荷置于浮空器上可承担相关军事任务.近几年,美军十分重视高空浮空器在侦察监视、情报收集、通信中继等方面能力的开发,企图将它作为现代军事或准军事行动中重要的补充和应急装备,用于增强美军持久的C4ISR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黄龙华 《国防科技》2005,(11):12-14
雷达浮空器的优势浮空器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相比,除了增大雷达直视侦察范围外,还能安装更大孔径的雷达,从而大大提高雷达灵敏度。同时,浮空器能为所载雷达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持续工作时间更长,便于遥控工作。尽管系留式雷达浮空器具有上述优点,但其有效工作时间受制于大气因素。如风速影响它的上升和下降时间;特别恶劣的天气会使雷达浮空器脱离系泊,导致整个系统损坏。高效费比是雷达浮空器系统的最大优势。1993年,美国海关就采购雷达浮空器监视系统向参议院提供的证词中指出,采购一套能够探测到278千米半径范围内、雷达截面大于2米2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