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徐敏飞 《国防科技》1998,19(4):11-17
军事理论创新是军事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军事革命的关键因素,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在这场以信息对抗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中,军队建设与战争的关系模式将体现出“战术牵引技术”的特性,因而,注重军事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我们面临的军事理论创新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场军事革命,军事理论有新观念、新视角和新措施。  相似文献   

2.
喻正学 《国防科技》1999,20(3):44-49
“以战斗力为标准”检验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军事随之而来,促使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进入战斗力的步伐加快,导致战斗力的内涵发生质的变化。知识军事时代,坚持战斗力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科学技术进入战斗力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把握知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女兵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军队的进步,美国的女兵在军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对此,美军也不能不承认,军队的战斗力一旦融入女兵的因素,必然会发生种种微妙的变化。这些素质较高的女兵,在战争中将会大显身手,为军队战斗力增添新的“基因”。英姿飒爽走向战场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在遂行“沙漠盾牌”行动中,曾向波斯湾送去了大批作战部队。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群赳赳武夫之中的3.5万余名女兵。对此,新闻媒体评说多多:“妇女能负重致远,举起重武器装备吗?”、“女军人无力完成重大任务,会降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骑兵作为兵种出现在战国时期,至秦汉之际日趋成熟,以致由战术配合作战转变为以主力兵团出现的战略骑兵,终将传统的战车挤出战争舞台,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自此,中国古代战争中攻击力最强、机动性最大的作战方式是骑战,骑兵成了军队中战斗力最强、最活跃的兵种,而多数战争的胜负都是与骑兵关系紧密相联的。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骑兵在整个中世纪一直是各国军队中的主要兵种”①;“在中世纪,骑兵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兵种。”②西汉王朝时期,汉匈双方大规模利用骑兵集团军作战,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久、战争之惨烈等…  相似文献   

5.
江主席在观看北京军区科技强军成果网上演示时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事领域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牢固确立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我军的质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的战斗力。江主席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知识军事中,科学技术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防费结构的发展既是军队战斗力增强的内容,又是军队战斗力增强的原因。假定军队战斗力与国防费投入直接相关,那么国防费结构就使军队战斗力具有了层次性。由低能级向高能级结构移动意味着军队战斗力增强、意味着陆军非主力化。国防费结构升级的“质变效应”使军事发展划分为机械化前期、机械化时期和信息化时期等战斗力质量飞跃的发展阶段。国防费结构优化的标准是符合国防费升级规律和本国的军事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现在你们不能把我当为书记,只能把我看成一个未经过训练的新兵。”这是四川威远县委书记张渊带领县委机关的同志在参加军事训练时,对执教的参谋提出的要求。训练中,走队列、搞战术、练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的军事思想具有非常明显的封建伦理特性,不仅体现在他治理军队的各个方面,而且在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形式众多的军事法规中也有体现.其思想的封建伦理特性表现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军队内部关系的支柱;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即从精神上控制军队; “忠君报国,崇尚气节”是军人的必备要素;“一人退却,几人同坐”,通过“连坐法”提高军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王健 《政工学刊》2004,(10):4-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精辟指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推进军队建设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系军队“两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必须牢固确立四个方面的发展观。一、牢固确立以战斗力建设为根本的发展观。对军队来讲,战斗力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发展,也是最有效的发展,更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其他的一切发展都服从和服务于战斗力发展。只有坚持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不断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才能为军队…  相似文献   

10.
四海春潮涌,正是练兵时。在犁波耕浪追逐强军梦的航程上,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似战鼓催征,如号角激扬。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练兵就是为了打仗。而战斗力始终是军队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习主席多次强调,必须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打仗聚焦用劲,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从军队的根本职能来说,“打仗”应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有没有把“真打”放在脑子里。  相似文献   

11.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上而言,清朝军事改革不彻底,战争准备不足、战略指导混乱无方、战术战法不当、军队战斗力低下等,是酿成甲午惨败悲剧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其教训极为沉重,给当今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廖志勇 《环球军事》2014,(20):12-12
2014年2月,海军陆战队长途机动3200余千米,奔赴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开展寒区训练。此次训练是海军陆战队自组建以来跨区训练行程最远、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兵力行动,在中国海军陆战队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基地化训练是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基本形式,被称为是从训练场直接通向战场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3.
“能打仗、打胜仗”,是习主席对军队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军队战斗力建设的根本标准。人武系统落实战斗力这个根本的唯一标准,应做到“应战能打赢、应急能处突、平时能服务”。  相似文献   

14.
美军战术数据链信息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术数据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作者从总体上研究了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基本构成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并深入分析了美军战术数据链的信息标准,最后提出发展新型综合数据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战斗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军队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军队如何发展提高战斗力,如何成为一支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武装力量,是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2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我军“要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国军队提升战斗力选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军队提高战斗力的发展目标。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升,让世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联邦国防军是西方国家最具有政治色彩的军队。德军将其在军队中开展的政治教育工作称作“精神领导”。德军认为 :“不在居民和军人中间开展广泛的精神领导工作 ,就不可能建成英勇善战和纪律严明的军队”。正是由于联邦国防军非常重视军队的“精神领导” ,才使德军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具体讲 ,德军的“精神领导”有以下特点。一、成立了专门的“精神领导”机构德军为保证精神领导工作顺利进行 ,上自联邦议会、国防部 ,下至基层分队均设有相应的机构和成员。在联邦议会 ,设有一名军队监察委员负责监督侵犯军人基本权利的事件 ,总结…  相似文献   

17.
外军十分重视部队的精神教育 ,把精神教育作为凝聚军心、加强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以统一官兵思想、加强军队政治控制、增强部队战斗力和保证各种任务完成。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激励官兵“为国献身”爱国主义教育是外军精神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目的是让官兵产生一种“亲密忠诚、自豪和满足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转化为道德上的责任 ,促使官兵去为共同利益 ,为国家和个人去行动和作出牺牲”。外军普遍认为 ,理想的军队应该是“事业型”的军队 ,即军队的主体成员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兵从戎是为了其共同的“事业”和“理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台湾将其军事战略从“攻守一体”转变为“守势防卫”;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贯彻“战略守势、战术攻势”的原则。为此,台湾军队在“十年兵力整建计划”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军事组织及兵力规划案”,将对军队进行“消肿强身”,力图以  相似文献   

19.
“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是习主席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全局高度,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对全军发出的政治动员和时代号令。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的决定》强调,“要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归正工作重心,把备战打仗作为党委第一要务”。军队各级党委是本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是部队指挥的大脑中枢,在部队建设中具有把方向、树导向的重要作用。党委一班人战斗队思想立得越牢、战斗力标准落得越实,部队建设越能向备战打仗聚焦,各项工作越能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0.
常洪波 《国防》2010,(5):F0002-F0002
军事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连日来,山东某预备役师训练场上热火朝天、杀声震震,新年度预备役官兵入队训练在这里从难从严进行。训练以《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主要围绕单兵队列、武器操作、战术动作、实弹射击展开,从练好一招一式抓起,规范一言一行严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