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分析潜艇应急操纵情况下的横摇运动方程,提出了影响潜艇横倾变化的因素。然后,对不同事故状态下的舱室进水事故进行了数值仿真,确定采取不同挽回措施时潜艇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验证潜艇状态参数对潜艇横倾变化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减小应急上浮过程中横倾威胁的方法,以防止潜艇应急挽回过程中出现横摇、"枯叶"上浮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军新型潜艇支援舰864号日前通过海试,正式加入人民海军辅助舰船的大家庭。尽管潜艇支援舰已经存在了100多年,但对许多人来说,它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舰种。无论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的正常运作、训练、作战等都离不开它。概括而言,潜艇支援舰系指为潜艇提供弹药、油料、食物和饮水等后勤补给,当潜艇遇到故障或出现事故时可对潜艇进行维修、救助的军事辅助船,有称潜艇供应舰的,也有称潜艇救援/救助/救生舰的。它还有一个更为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名称,那就是潜艇保姆。  相似文献   

3.
针对潜艇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应急挽回姿态控制难题,以吹除高压气和压载水舱中压力气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并构建了高压气吹除和压载水舱解除气压数理模型。结合潜艇应急挽回数学模型,对潜艇发生破损进水事故的应急挽回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某潜艇事故采取3种不同挽回方案条件下潜艇运动姿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理模型能较好描述潜艇应急挽回姿态变化规律,为潜艇应急挽回运动规律预报、潜艇运动状态实时评估和姿态控制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保障潜艇生命力的安全操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潜艇操纵安全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保障潜艇生命力的措施,提出了潜艇航行深度安全区的概念,并明确了安全深度的确定原则及方法;论述了潜艇舵卡及舱室进水事故的危害及其挽回操纵策略;描述了潜艇操纵安全界限图的组成、绘制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30日,俄海军一艘编号为K-159的退役核动力潜艇在拖往拆卸基地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在巴伦支海沉没,再次演绎了一场海上悲剧。面对接连不断发生的前苏联和俄罗斯潜艇事故,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前苏联及俄罗斯频频发生潜艇事故?这些事故对俄罗斯潜艇的未来将产生什么影响? 回顾历史事故频发此次失事的K-159潜艇是前苏联首批核潜艇之一,1963年正式编入前苏联北方舰队,1989年7月退役,其后一直  相似文献   

6.
潜艇是海军重要的战斗舰艇之一,其隐蔽性好,具有很好的实战和威慑能力,因此备受各国海军青睐.然而,潜艇自诞生以来,其事故却屡见不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02年,世界主要国家潜艇在执行非军事行动时共发生过92起沉没事故(其中核潜艇9起)和几百起损伤事故,此外还有许多事故因保密等原因鲜为人知.潜艇事故不但会造成艇毁人亡,还会使先进技术失密.因此,随着潜艇事故的增多,潜艇安全越来越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闻舞 《环球军事》2008,(9):42-43
二次大战中,日本潜艇战术低劣,指导思想错误,结果空有一大批性能优异的潜艇却无法发挥作用。实际上早在战前,日本潜艇就出现过多次严重事故,但由于日本海军的大炮巨舰思想,对于潜艇并不重视,这些事故很少有人关注。伊63号潜艇的沉没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航空反潜战中,潜艇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提高潜艇对抗反潜机的作战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潜艇通过拖曳综合浮标和电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ESM)设备对声纳浮标阵进行估计定位的单站双址交叉测向和基于方位角变化率的方法,以及潜艇方位角、角速率和航速对定位误差的影响。建立了潜艇对声纳浮标位置估计模型,提出了潜艇突破声纳浮标阵封锁应采用的规避策略。结果表明,潜艇可以对声纳浮标进行定位,为潜艇规避声纳浮标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潜艇事故不断,仅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中,就先后发生了英法潜艇相撞和美国海军潜艇撞击登陆舰事故。虽然这两次都没有酿成艇毁人亡的大事故,但纵观潜艇100余年的发展史,潜艇由于人为操纵失误或是技术原因沉没的不下百条。尤其是当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一次就有100余人丧生,让人心悸不已。  相似文献   

10.
刘杨 《现代舰船》2012,(7):48-51
潜艇隐蔽性良好,具有强大的攻击力,是各国海军的重要战斗舰艇之一。但潜艇在深水中潜航,一旦遭遇事故或在战斗中被击中,小小的潜艇很可能就会成为艇上官兵的公墓。二战期间,德国各兵种中死亡率最高的既不是飞行员,也不是坦克兵,而是U艇艇员——死亡率达到了70%,就是一个例证。除了战斗伤亡,潜艇诞生以来的数百年间,因事故造成的潜艇沉没也屡见不鲜。本文记录了历史上离奇的潜艇事故沉没案例,在回顾大洋深处生死瞬间的同时,也为今天备受关注的潜艇安全问题敲敲警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如何有效打击近距离突然出现的匀速直航潜艇,提出了自导鱼雷对匀速直航潜艇射击的现在位置射击法,即直接按潜艇方位进行射击,建立了鱼雷与潜艇的现在位置射击法对抗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射击距离的确定方法,验证了现在位置射击法对近距离上突然出现的匀速直航潜艇对抗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500~2500m距离内,对近距离突然出现的匀速直航潜艇,采用现在位置射击法射击,对潜艇的命中概率可达到0.8。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20日,美军“哈特福德”号核潜艇和“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在霍尔木兹海峡相撞,2009年底,美国海军公布了官方事故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事故原因在于潜艇上工作风气松散,领导层满足于现状、指挥不力,船员掌握技术也不到位。美国《海军时报》从美军军法署获得了针对这次事故的长达102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潜艇一方对该事故负全责。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 军委、总部和有关部队领导对事故处理高度重视,对遇难士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现潜艇已拖回港口,善后工作正在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潜艇封舱灭火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灾区域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潜艇舱室火灾发展模型,并运用Runge-Kutta法对潜艇舱室火灾进行了模拟计算,经分析得出潜艇舱室中的燃烧过程具有缺氧、高温、快速的特点,进而证明了封舱灭火是一项适合于扑灭潜艇火灾的有效措施;然后,从潜艇火灾燃烧极不充分的特点出发,对火灾缺氧过程中产生烟气的主要成分CO的体积百分比进行了简...  相似文献   

15.
深水环境下潜艇舯部结构撞击强度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艇结构水下碰撞是潜艇的主要事故形式,也是船舶碰撞最为危险的状态之一。文中首先提出潜艇碰撞问题,对碰撞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某型潜艇舯部典型结构的撞击极限强度特性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由于准静压载荷的附连耦合作用,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潜艇舯部耐压壳体结构的防撞能力将大幅下降,而耐压壳体内部平台和舱壁结构将有效提高壳体结构的横向失稳临界应力,改善潜艇结构的径向耐撞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3,(24):64-65
纳尔希斯·蒙特利尔是19世纪中期西班牙的一名作家,对大海中的珊瑚充满痴迷。为了能够近距离观赏珊瑚之美,蒙特利尔决定制造一艘潜艇。不久,一艘名为“Ictineo”的潜艇经他手问世。最初.蒙特利尔利用脚踏板驱动潜艇。后来,该潜艇在事故中被毁,这促使蒙特利尔制造新潜艇。这一次,他为潜艇的动力系统安装了蒸汽机。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艘采用蒸汽机的潜艇——“IctineoII”号就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17.
2000年8月12日,俄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突然沉没,118名官兵连同现代化的核潜艇一起遇难。事故发生后,各国海军纷纷反思潜艇的安全和损管问题。在血的教训面前,俄罗斯海军痛定思痛,对潜艇训练及其管理等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综合了俄海军中将戈洛索夫对潜艇损害管制问题的一些独到观点。从文中可以看出,戈洛索夫将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潜艇指挥官,他所提到的问题都很现实,不仅对俄罗斯海军,就是对中国海军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形形色色的各类舰船,潜艇救助舰可能对我们大多数爱好舰船的读者来说比较陌生。顾名思义,潜艇救助舰是专门用于救助水下失事遇难潜艇的军用辅助舰船。随着潜艇的发展,由于碰撞、导航错误、操作失误、设备故障以及火灾、爆炸等原因,潜艇事故也屡见不鲜。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仅在和平时期就有100余艘潜艇沉没,约有3000余名艇员遇难。所以,潜艇上的严重事故要比水面舰艇多得多。当然,这也与潜艇本身的贮备浮力比水  相似文献   

19.
互动地带     
黑龙江一位没留姓名的读者问如何从60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3毫米或400毫米的鱼雷? 鱼雷武器的口径有533毫米(标准型)和324毫米、400毫米等。苏联为对付敌航母而研发了口径600毫米的重型鱼雷。现代的潜用鱼雷发射装置具有的功能在不断地的扩展和增多。潜用鱼雷发射装置的发射管还是潜艇出现事故时艇员逃生的重要通道。现代潜艇根据作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对潜艇处于水下状态发生辐射事故时的辐射影响的分析,得出当燃料元件包壳破损率和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量即使在允许限值内,主辅机舱空气放射性浓度有可能超过允许水平,而直接影响艇员的健康,并针对这一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